杨振之:全球研学发展趋势与展望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2-20
  • 点击次数:1218

一、研学旅游是古今中外的共识

研学旅游如今正值风口,变成热潮,但其实研学旅游并不是一个新概念。研学旅游在中国古代称作游历游学。春秋时期孔子带着三千弟子周游列国,他的课堂很多都是在路途中,这是研学的发端;司马迁漫游祖国各地,寻访古迹,开阔眼界,增长阅历;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徐霞客游历各地写成《徐霞客游记》等等,这些都是之后重要的研学实践。在欧洲,年满20岁的欧洲上层社会年轻人,会由资历丰富的亲长陪同,花费数月乃至数年,寻找艺术、文化和文明的根源,学习社交礼仪,完善语言技巧,了解他国风土人情,拓展人际关系,为即将到来的成年生活进行受益终生的关键准备。

从古到今,人们都需要通过游历游学来达到丰富人生、完善人生的过程。近现代,西方国家兴起了自然教育,以自然教育为核心的现代哲学理念随之发展起来;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有组织的露营活动得到普及;二十世纪上半叶,北欧国家率先发展森林学校;二战以后很多政府性的、自愿性的、商业性的自然教育学校都齐头并进,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可见,从中国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欧洲自然教育研学旅游,研学旅游从来都是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研学旅游的内涵

自然教育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候亚里士多德的自然适应原理与教育效法自然的思想。他认为,大自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老师,在本质上大自然是任何教育的源头,所有的教育的源头都会回溯到大自然。大自然的教育既可以培养儿童的美感,又可以启发儿童悟性,实际上让人和自然发生天然的连接。社会发展越现代化,我们离自然就越远,所以人要回到自然,这就是大自然教育的思想。

从实践探索层面,1907年英国就开始发起童子军运动,之后美国童子军也相继成立,世界的童子军运动组织开始建立起来。童子军有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培育童军的露营技能、森林知识等。这些课程体系有对能力素质的培养,也有对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还有对生态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20世纪到现在,在联合国的倡导下,以环境教育为代表,自然教育广泛发展。目前,世界研学旅游组织已经提出了研学旅游的概念。不同于研学旅行,研学旅游定义比研学旅行更大、更广泛。研学旅行仅仅强调青少年阶段的研学教育,研学旅游更强调终身修行、终身学习,终身融入大自然。另外,之所以叫研学旅游,旨在让旅游肩负起教育使命,建立起教育成长的一个重要通道,并通过研学旅游来深度挖掘自然与文化内涵,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研学旅游是提升民族素质,提升教育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在逆全球化思潮、民族主义盛行的今天,研学旅游显得非常重要。研学旅游,强调的不仅仅是空间和位置的移动,更强调是一种生命体验和学习模式,是参与者以文化求知、自然探索、自我认知等为需求,前往具有暂时性与异域性的基地或者营地,进行以探究为目的,以行动、深度体验为核心的专项活动。研学旅游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回归自然为手段,以素质完善为诉求的一种活动。

三、国际典型研学理念

案例一:日本的自然教育

日本的自然教育非常发达,有很多自然教育学校。1996年,日本文部省的研究会发表了题为《关于充实青少年的野外教育》的报告,其中将自然体验活动定义为:“在自然中,充分利用自然所开展的各种活动,具体来说,如野营、徒步、滑雪、独木舟等野外活动,观察动植物和星空的自然、环境学习活动,使用自然物原料的手工以及在自然中举办音乐会等文化、艺术活动等各种活动的总称。”即融入大自然、了解认知并在大自然中举办各种活动。

日本制定了很多相关法律,如《环境教育等促进法》《自然公园法》等,还有各项教育政策、资金政策来推进自然教育事业。目前日本有3700多所自然学校,其中国立自然教育学校28家,县立青少年之家300多家,大多数自然教育学校以“公益性”为主,每年日本政府都会向国立、县立青少年之家划拨100亿日元专项资金。自然学校的活动集中在“青少年教育、环境教育、自然保护、地方振兴”四大主题上。

案例二:世界童子军运动

世界童子军运动是从英国开始。1907年英国童子军成立,三年后美国也成立了童子军,1922年,世界童子军运动组织成立,1928年世界女童子军总会成立。20世纪初,童子军运动得到了很大发展。

童子军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孩子的综合素质提升、学业成绩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应急能力提升,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并且使社区志愿行为大大增加。自然学校和童子军运动,更好地发掘人的个性,塑造善良美好的人格,从而提升人们的社会连接度。童子军运动培养出很多杰出的人物,他们拥有作为领导者的优秀品质和综合素质能力。百年历史的童子军运动是一项全面的道德教育计划,对个人及社会的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

第三个案例:CAMP营地教教育

营地教育在国际上被很多发达国家纳入了学校教育体系。俄罗斯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营地的国家,有55,000个营地,每年有600万人参加,其营地教育模式在全世界最为成熟。在新加坡,户外教育被写入学校教育大纲,家长、学校和第三方组织共同提供优质的户外教育。芬兰更是一个森林学校遍布的国家,国家的教育系统就是一个大营地概念。美国的营地教育有150多年历史,营地文化影响深远,行业呈现五大趋势:传统模式和创新模式并存、兴趣玩耍-技能学习-素质平台为发展途径、注重安全管理与员工培训、保持营地特色和营地文化延续、注重学校合作。实际上美国在童子军之前营地教育就已经开始了,所以美国的营地教育更加成熟,每年有1000万儿童参加营地活动,对世界的营地教育发展影响很大。

四、立足中国,探索发展中国研学旅游

1、搭建平台,国际趋势引领

可以通过国际研学旅游大会进行趋势化引领。例如在乐山组织世界研学旅游大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进来;在海南举行国际生态研学旅游发展论坛等。

2、全域研学,乐山探索大融合模式

(1)扩展“总部+联盟”新合作

深度挖掘乐山研学旅游资源。通过规划编制、标准制定、基地指导、课程开发、营销推广五大方面来推进全域发展。以把乐山市建成“世界研学旅游高地”、打造“乐游嘉学”品牌为目标。

组建乐山研学产业发展联盟,以世界研学旅游组织为依托,围绕研学旅行服务环节和研学产业链条,整合学校、基地、研学旅行服务商、行业协会等力量搭建合作平台,组建乐山研学产业发展联盟。通过联盟的组建,把民间企业的积极性、景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用好区域合作平台,借助世界研学旅游组织平台,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机遇,加强与西安、桂林、洛阳、贵阳等地的研学旅游合作,加快发展中程市场。借助“旅游新概念(中国)合作社”,积极拓展北上广、港澳等远程市场。

(2)探索“教育+文旅”新模式,实现互促共赢

加强规划引领。借助世界研学旅游组织(WRTO)专家智库优势,先后制定出台《乐山市研学旅游发展规划》《乐山市研学旅游发展三年(2021—2023)工作方案》,并将其纳入《乐山市“十四五”旅游融合发展规划》重点任务。

健全制度机制,丰富空间载体,探索形成“3+N”人才培养机制。教育部门把关研修课程,文旅部门指导基地建设,人社部门参与培训导师,形成“3+N”格局,将基地、课程、导师、安全整合形成四位一体的研学发展格局。

(3)塑造“乐游嘉学”品牌,激发消费热点

设计品牌Logo,打造“乐游嘉学”全域IP形象——“乐娃”。建立“乐嘉游学”标准体系,主要是基地引进课程标准、导师评定标准、安全管理标准等,探索市场准入机制,推进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 

(4)构建“全域研学”新格局,释放产业动能

通过深耕中小学研学市场,逐步拓展亲子研学、成人研学、中老年人研学市场。到今年1-6月份,全市累积接待中小学生研学旅行70万人次。以点带面,推动全域研学旅游发展。结合全市旅游总体布局,坚持“一盘棋”统筹谋划,推动各区(市、县)差异化发展研学旅游业态,形成以研学营地为中心,串连周边研学基地的二日、三日游全域研学旅游线路产品体系。

3、王岗坪雪山自然学校,探索基地(营地)产品体系

王岗坪位于雅安市石棉县挖角乡以北,与贡嘎山主峰直线距离约30km,是距离贡嘎山最近的天然观景点。王岗坪景区建立起自然学校和研学营地,并探索导入一批产品体系。在营地进行了课程研发,分为自然教育、地质科普、人文探索等几大类。地学研学课程整体围绕地球五大圈层(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过程而设计,主要有《大地之力》、《消失的5亿年》、《会说话的石头》、《红石滩的秘密》、《云雾秘境》、《寻找暗夜精灵》课程。自然教育类课程基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围绕“重返森林”为主题开发设计,主要有《森林守护者》、《森林绘本师》、《森林游戏师》、《植物猎人》、《一米自然》、《绿野秘境》等课程。人文探索类以王岗坪景区及周边丰富多元的民族民俗遗产文化为背景,通过理论认知、调查走访、情景体验等教学方式,实现感知传统文化、培养人文情怀的学习目标,主要包含《消失的牦牛古城》、《重走茶马古道》、《神秘的尔苏藏族》等课程。

以上是研学旅游国内外的一些理论和实践,其发展和未来的趋势已经很明显,应持续注重课程研发、导师培训,安全管理,标准制定,使研学走向有序化、高端化。同时要吸取国外研学发展的一些重要理念,并将中国古代游学的成功作品与现代旅游发展进行有效结合。

(文/杨振之 世界研学旅游组织执行主席、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副会长、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