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井冈山经验分享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1-10
  • 点击次数:1059

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井冈山经验分享

文/熊赛苏

一、打造井冈山的四张名片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是著名的革命圣地和5A级旅游景区。原中宣部长陆定一曾说过:“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高度概括了井冈山旅游资源特色——红绿交相辉映。

(一)以其非凡灿烂的革命历史,铸就了蜚声中外的红色摇篮

1927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此走向胜利。井冈山也因此被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目前井冈山保存完好的旧居遗址100多处,红色资源散落在井冈山各处,像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是人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坚定信念的生动课堂,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二)以其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被世人赞叹为绿色宝库

井冈山是首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风景名胜区面积达到333平方公里,拥有11个景区,76处景点,460个景观景物。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2℃,森林覆盖率高达86%,有天然氧吧和绿色宝库之称,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植被和景观资源丰富的生态名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生物保护区”。

(三)以其深邃的红色文化底蕴成为人们心中精神家园

这里留存有大量经典红色故事、红色歌谣、红色标语、红色文物;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与后来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航天精神等一脉相承。2021年井冈山入选了百年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来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历史感悟初心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这里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信念高地和精神家园。

(四)以率先打赢脱贫攻坚战,迈上了全面小康的新征程

井冈山所辖乡镇中70%人口生活在偏远山村,为国定贫闲县。2017年2月经过不懈奋斗,井风山在全国832个贫困县之中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开创了消除贫困的新篇章。

二、井冈山路径解析

近年来,井冈山积极响应国家、省、市旅游发展战略,围绕“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目标,开创了红色旅游帮带脱贫攻坚的“井冈路径”,吹响了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胜利号角,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红色培训领跑全国培训人数、培训总班次、培训总量居全国首位。井冈山红色教育培训管理体系,获国家质量管理体系、培训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三大认证。二是全域旅游持续壮大。旅游线路实现了山上向山下延伸,变“一处美”为“处处美”,旅游人次和收入连续年增幅在25%以上。三是旅游要素不断完善。建设了一批旅游项目,实现了单一观光旅游向体验互动旅游的转变,传统柜台服务向智慧旅游的转变。四是旅游品牌不断提升。实现了从“一红独大”到“红绿辉映”,再到“多彩井冈”的转变,先后获得了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20多项,品牌效应不断提升。五是综合效益不断释放。通过发展红色培训、研学旅游、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有效促进了生态资源保护、群众脱贫致富和老区乡村振兴。

三、从“红色旅游扶贫”路径,到“乡村振兴”的跨越

(一)坚持三大举措,做亮红色特色

其一,保护红色遗址,力求最完整。加强资源普查,制定保护规范,加大遗址旧居、历史文献的修复保护力度,全力实施红色教育场馆提升工程。

其二,挖掘红色内涵,力求最丰富。从井冈山斗争的人物事件中,提取适应新时代的精神力量,推出“红色家书”等红色文化精品力作;实施一系列红军故乡情景再现工程;建设了大型实景演出、3D电影等红色精品项目;依托井冈山精神宣讲平台,运用“互联网+”平台及现代科学技术,增强了红色旅游的参与性、体验感。

其三,做旺红色培训,力求最鲜活。推出了体验、参与、互动一体化的红色培训模式,开创了干部教育培训、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训的井冈山路径。井冈山推动红色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也入选了国家发改委和文旅部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二)践行三个理念,打造全域旅游

构建“全域共建、全域共享,山上引领山下,山里支撑山外,山里山外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以文兴旅、以建促旅、以产拓旅、以网助旅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新时代井冈山旅游转型升级仍在阔步前行,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全域理念打造全景井冈山,实现景点游到全域游。

制定全域旅游规划,实施“茨坪+”行动计划,打造“1+6”特色旅游小镇。即以茨坪为中心,辐射周边三条精品乡村旅游带上的六大特色小镇,大力建设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培育乡村旅游业态,将乡村旅游打造成全域旅游的重要板块、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黄坳立足于打造运动休闲型特色小镇,建设了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云锦杜鹃长廊等项目。目前正在打造仙口景区、杨坑温泉小镇等文旅项目。

龙市和拿山立足于打造红色边贸特色型特色小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陶瓷创意、畲族文化等,开发民俗节庆、文化演艺、农家庄园等项目。目前正在推进拿山智慧康养产业小镇项目建设。

茅坪立足于打造培训拉动型特色小镇,以红色体验式教学为主线,把八角楼、挑粮小道、乔林党支部、桃寮红军被服厂旧址等红色历史遗迹串珠成链,大力发展特色民宿、文化创意、农事体验项目。

梨坪立足于打造会展度假型特色小镇,大力发展高峰论坛、旅博会展、疗养度假等项目。罗浮立足于打造养生休闲型特色小镇,依托丰富的农垦文化和自然资源,大力开发温泉水疗、虚拟现实、健身康体等产品。

二是以全时理念提升旅游要素,实现季节游到全时游。

对于传统旅游“白天行晚上不行,旺季行淡季不行”的痛点,井冈山大力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打造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红色马拉松赛事、研学旅游村等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丰富冬季夜间旅游产品。目前已达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状态。

长富桥村引进柏露文化旅游公司投资,打造了集精品民宿、共享农庄、餐饮、农业采摘、稻虾共养、帐篷露营和青少年研学等为一体的鹭鸣湖田园综合体项目。以企业与农户共同出资、共同受益的模式,将农户闲置的住房入股,改建成有特色的民宿;农户和企业各占股一半成立共享农庄。

三是以全业理念构建新型业态,实现单业态到全业态。

工业旅游方面,因技术落后转型为陶瓷文创园的“瓷洗沟”,现为工业遗产文化旅游基地、工业研学实践教学基地。

农业观光旅游方面,市重点引进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九丰农业博览园,集蔬菜种植,种子种苗培育、农技服务、农产品深加工、休闲观光为一体,实现了农田变成花园式生产基地。

研学旅游方面,汉头村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初步建成了集客家传统文化研究推广、研学旅行、生态种养、民宿产业于一体的多元文旅产业。

(三)实现三个转变,促进融合发展

一是农村变景点。鼓励农户发展观光农业、农事体验、田园骑行、漂流体验等乡村旅游,使农村变景点,民房变客房。

神山村通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善了各项基础设施,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旅游人气越来越旺,村民日子越过越甜,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

二是农民变老板。鼓励开办民宿、体验农庄等经营活动,实现农民变老板。

马原村全村同步发展民宿、黄桃种植等产业,实现群众与基地同步增收;在宾馆酒店与贫困群众之间建立订单扶贫模式,产供销一条龙,实现农旅双赢。

三是农业产品变旅游产品。打造农业产业“231工程”。“231工程”即“20万亩井冈翠绿茶茶园,30万亩井冈翠竹林,10万亩果园”产业,打响竹木制品、旅游、食品、陶瓷等特色品牌,变农产品为旅游产品。

(四)创新三个模式,推动乡村振兴

一是发展一批精品民宿,带活一方水土。案山村通过各村合作社联合注资,全镇蓝卡户以产业发展资金集体入股的形式,成立陇上行红墟坊乡村旅游有限公司,打造旅游业态,得到社会各界的纷纷点赞,被誉为“大山里的苏莲托。二是推出一天红军体验,带起一个产业。红色资源较丰富的村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推出“红军的一天”红色培训体验项目,既为红色培训打造了平台,又为百姓增加收入。三是打造一场红色演出,带富一片百姓。群众比较集中的区域,推出红色旅游演艺,吸引村民参与。农民白天种地,晚上参演,每人年均增收7000余元,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三、井冈山的“高层”

(一)完善推进机制

明确发展战略定位,即“红色最红,绿色最绿,治理最好”;出台《井冈山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了一个旅游核心资源,即“一大红色文化引领,三大绿色休闲资源助推(自然宝库、山地乐园、富美乡村),构建多彩全域资源本底”;一个总体定位,即打造国际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并配套出台了《井冈山红色教育培训全国品牌改革提升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井冈山旅游饭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井冈山精品民宿发展实施方案》等多项指导文件。

在《井冈山红色教育培训全国品牌改革提升实施意见》中,井冈山高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弘扬井冈山精神上努力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井冈山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创新红色教育培训模式,规范红色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激发红色教育培训发展动力。具体而言有以下举措:

第一,建立“1+6+X”管理体制。即“一个机构,井冈山红色培训管理办公室牵头(简称“红培办”),组织、宣传、文化、民政、市场监督、教育六家部门联合,各培训机构统一管理”的红色教育培训监督管理机制。

红培办负责红色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前置审核,再根据职能和机构性质,分别由民政市场监督质量和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依规登记注册。采取部门联合签订协议、绩效考核、末位淘汰、一票否决等方式监督管理。

建立审批管理退出方面的制度,成立红色教育培训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按照“路口广覆盖、进入严要求、出口保畅通”的原则,对井冈山市外红色教育培训机构进入井冈山开展红色教育培训,实行准入协议制度,形成管理合力,助推井冈山红色教育培训健康发展。

第二,建立“1+1+4”制度体系。编制一个井冈山红色教育培训发展总体规划,完善一个红色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统一四个实施细则。强化培训机构、师资人员培训教材和培训

学院管理。

第三,创新“互联网+”管理平台。依托智慧井冈山系统,实行网上审批、网上管理、网上查询,力争让群众办事“一次都不跑,最多跑一次”。

第四,建立诚信体系,公布投诉电话。查处失信违法违规行为,将严重失信违规行为列入诚信黑名单,违法失信行为在信用监管网站予以公布。

第五,构建红色教育培训教学体系。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线下”开放式教学,推进培训机构资源共享,实现多形式多途径教学。完善课程体系,构建全方位参与、全流程

管理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井冈山的精品民宿发展实施方案》中,针对民宿产业出台了一站式办证,客房奖补,贴息贷款,门票优惠,税收优惠、水电优惠、配套奖励等优惠政策。

(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交通、农业、旅游等各方面资金,提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支持。目前三年厕所革命全部完成,全市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新改建公厕36座。

(三)积极引进市场主体

抢抓机遇,主动出击,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落户我市。近两年申报旅游储备项目达21个,总资金达100亿元。

(四)强化培训

邀请专家对全市旅游从业者以及贫困户进行“红色旅游+”等课题的讲授和旅游发展业务的培训,让更多的乡村旅游从业者掌握旅游发展技能。

(五)举办节庆营销活动,强化宣传

定期举办节庆活动,如井冈山杜鹃花节,举办“走进红色圣地,感受美丽乡村”等乡村旅游节。结合乡镇特色产业,举办黄桃节、西瓜节、风车节、乡村音乐节等,展示民俗风情,特色美食和乡村生态。积极开展对外营销活动,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开展了旅游产业招商推介活动,进一步扩大井冈山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旅游大发展。

红根已深植,井冈山正从红色历史中走来,向绿色发展中走去。如今井冈山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更多的人将前来感悟红色历史,领略绿色山水,回归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