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民宿古今:从“借宿”说起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7-06
  • 点击次数:665

  公元702年秋,碎叶城。小白今年一岁半,比同龄的孩子要早些学会走路,现在甚至都可以小跑了,邻居都说:“此子若长成,可一日千里。”


   这日晌午,饭后,李母带小白去小吉尔家,找吉尔母亲摆龙门阵(聊天)。吉尔家在碎叶城东,小白家在城南,以前李母来吉尔家没有带过小白,因为小白以前走不了这么远。不过小白还是太小,到了吉尔家已经走累了,于是便在吉尔的小床上睡着了,为此吉尔还不满的用幽怨的眼神瞅了两分钟才一个人跑去玩了。


   天色渐晚,李母要回去给相公备饭,遂唤醒小白。小白不情愿的坐起身,揉了揉眼睛,习惯性的向窗外瞥了一眼,刚要回过头来,突然停住了目光。他发现窗外的山不见了,变成了一汪水。此时正值深秋,金黄的落叶铺满了岸边,小鱼儿不时从水面的舟叶下冒出头,向着小白眨一下眼睛,又游到别处去了。小白从没见过这样的水,因为他家窗外是山,每次醒来向外望去都是树林。这是他第一次在别人家睡觉,第一次在窗外是水的房子里睡觉,还有,第一次在别人家尿床……嗯,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是小白的第一次“民宿”之旅!


   后来小白长大了,游遍了中国的南北各地,深山远林。很多地方没有客栈,更没有游客服务中心,所以他经常在当地人家里过夜。当时没有相机和微博,但他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告诉了世人:“我来过”!


   再后来他就成仙了……有人猜到,他就是李白。
 

  

以上故事纯属我杜撰的。为何要写唐朝时期的李白第一次“民宿”的故事?不用担心,我不是要像部分韩国朋友一样声明:“这是我们国家的。”那么“民宿”从何而起?现在一查“民宿”的起源,大都是说:起源自英国、法国和日本,后传入台湾,约民国70年(1981年),台湾为解决住宿不足的问题,在垦丁国家公园大规模发展民宿。我不认同这种说法,我觉得这只是“民宿”作为一种产业的发展历程,不能叫做“起源”。我认为得民宿一事就像吃饭睡觉一样。人离不开吃穿住行,不过是睡到别人家里头。有人能说吃饭起源于哪个国家,或睡觉起源于哪个地方么?


   出了门,当没地方住时,只能住在当地人家里。有些人家里有空房,还是不太愿意,给些银子也就同意了,反正房子也空着,能赚些钱,何乐而不为呢。


   我猜说到这,一些人肯定不同意了: 瓜娃子,你胡扯啥子哦!知道什么是“经营模式”?明白什么叫“服务性质”?清楚什么是“旅游型态”?李白去别人家里住几天,那是借宿,不是民宿。


   “借宿”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大致是借别人的地方暂时住宿。“民宿”的意思,百度百科上的定义是:“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此定义提及的关键问题是“自用住宅”、“环境”、“活动”、“副业”、“住宿”,虽然是比较模糊,但我觉得还是比较准确的。以上可以看出,“民宿”其实是从属于“借宿”的,只是附加了一些条件。所以,我觉得民宿并不是偶发于英法日等具体地点,而是人类活动当中必然出现的产物,只是在世界各地因环境文化不同而略有差异。现在又兴起的民宿旅游,只是一种复古,也就是说古人早就这么做了。


   提到“借宿”一词,有句话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路过宝地,想在此借宿一宿,不知主人家可否方便。”


   唐僧——玄奘。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开始了他的西行,他的目的地是当时印度千万所寺院之首的那烂陀寺,这是当时全印度的文化中心。玄奘此行5万里,历时18年。回到长安后玄奘口述,由他的弟子辩机撰文,写了一本叫《大唐西域记》的地理史籍。“ 《大唐西域记》主要记述了玄奘所亲历110个及得之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之概况,有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来源:中国佛教百科全书-肆-宗派卷)”

  如果你不是佛教徒,也不喜欢地理、历史,那么这本《大唐西域记》可以当做一本“徒步印度6570天——游记”来看,其中对玄奘途径之地的风土人情及语言有详尽描述,可以肯定,他一定是深入当地老乡当中了解情况的,最快融入进去的办法就是住老乡家。“老乡您好,老乡您吃了么?能给我吃一点么?您家有空房子么?房子有WIFI么?密码是不是写到房梁上了?我给您念段经吧?……”老乡实在受不了这般啰嗦,就让玄奘住下了,还得管饭。玄奘十分感谢:“老乡放心,我是党派来的,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完了在本子上记下“此地民风淳朴,千岩竞秀,草长莺飞,然用膳皆不使筷,仅右手尔,绝无左手。”

 

 

  有人问,为何玄奘敢住到别人家里?还有那些人为何遇到高僧求宿就免费供奉着?现在有人敲你家门,说他是高僧,在你家住一天,你愿意么?一般没有人会同意的。那么古人怎么就敢住、敢收呢?古人都那么淳朴么?


   首先,借宿之人,他若人单势薄,不怕主人家祸害了么?而且那时候通讯不发达,杀人越货,随便找个地方把人埋了也没人发现。其次,留宿之人,他们也敢留人?不怕引狼入室?


   我们大胆猜测。一般留宿要有空房,想必不是穷苦人家,而且古时家中子嗣较多,不缺人丁,所以留一两个人并不怕他们害人。还有一点,古人多迷信,信鬼神之说。平日里人与人之间既靠律法约束行为,还有信仰。人们相信头上三尺有神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综合在一起的道德、律法、信仰,形成了大多数人认可的规矩,这些规矩支撑着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


   所以玄奘求宿一般都有人愿意留,因为他还是个和尚,那个时候假和尚还是不多的,而且说不定正好需要和尚做做法事,就当做报酬,就更愿意留下了。而像李白这样的名人,我猜测很多人都盼着能住到自己家呢,以后在家里挂个牌子:“李白作《静夜思》之地,”供人拍照留恋,或收个门票什么的。


   到了现在,古代的那些规矩肯定是不适用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极度的缺乏信任,随便收留陌生人来家中吃住的事一般不会发生。那么当下社会的民宿又怎么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矩又该如何制定?该那些职能部门管理?能否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划分级别,颁发执照、许可证?总之一切规范化可好?什么都统一、规范,不就又变成星级酒店了么?


   首先,安全是第一位的。像消防安全、卫生安全、餐饮安全……国家现在有对家庭旅馆的安全规定,比如:《福建省家庭旅馆消防安全基本条件》(以下简称《基本条件》)规定:“一、建筑结构及耐火等级:家庭旅馆及其所在的主体建筑的结构应为砖混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同时规定:“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旅馆,列入发证管理;对经整改仍达不到《基本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


   民宿要发展,行业标准亟需出台,可是连“民宿”的定义尚且含糊不清,不能确定,那该如何规范?


   其次是治理办法。由于民宿主要依托农村的自建私房发展起来,这些自建私房尚未办理产权登记,也不具备建筑物质量安全和消防安全手续,民宿难以取得正常经营所需的卫生、餐饮、治安等许可证照,游离于政府监管体系之外,存在建筑质量、消防、食品、治安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安全隐患需要解决。


   据了解,深圳在2013年根据相关法规,组织制定了《深圳市大鹏新区民宿管理办法(试行)》,定于2015年4月1日起施行。这一管理办法不仅创新了社会治理方式,还创新了具体监管模式,并以“住宅+旅游经营”的定位为核心来探索民宿经营安全机制。这套管理办法指出:深圳市大鹏新区将不再对民宿行业市场准入设置行政许可或者审批,而是把准入问题交给市场自行解决。在具体监管模式上,政府主要履行民宿市场服务者和看守者的职责,通过社区自治和行业自律的市场化措施规范民宿经营日常行为、退出。例如旅游部门指导行业协会发展、提供旅游服务,建设部门指导房屋安全鉴定,公安机关指导消防、治安条件的完善。在民宿经营行为严重违法时,相关政府部门则承担起看守者的职责,依法监管、追究法律责任。在我国民宿发展的摸索当中,这套管理办法对我国民宿监管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来源:《深圳市大鹏新区民宿管理办法(试行)》 )


   在做到安全、规范的同时,一定要记得 “民宿”不是“客栈”,也不同于“家庭旅馆”。不能为发展而失去民宿文化的原真性。


   “客栈”就是古时对酒店的称号,现在的一些客栈,大多在那些具有古代气氛的旅游城市出现,如:大理、丽江、凤凰古城、乌镇等很多古镇。目的是为了融合某些地方的环境,叫的文艺、复古一些,其性质还是酒店。

  “家庭旅馆”与“民宿”其实极为相像,都是以家庭为经营主体的,甚至有些人觉得它们是一样的。在“民宿”的性质中有个关键词“副业”,而且是“自用住宅空闲房间”,深山老林中一户人家的一间空房就可以做“民宿”。而“家庭旅馆”是家庭经营的小型旅馆,房间大部分或全部用来出租。可以自己来经营,也可以请专业人士经营,业主把自己的房产委托经纪人经营,利润分成。所以“民宿”的性质还是不同于“家庭旅馆”的。

 

 


 “民宿”不同于以往的“农家乐”, 它是对历史、人文的回归和感知,更多地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似的情怀。


   我国已经有太多仿建民俗村、明清村、民国村……如果再打着发展乡村旅游的旗号,以城市化商业逻辑对乡村商业形态继续干扰与侵犯,那么原来还仅存乡村气息的农村又将变成“万村一面”,有人打出成功案例,各地争相模仿……想想就后背发凉,实在恐怖。


   有人在谈论“民宿”时说过这样一些感受:“记得有年春节,与儿子去成都,当时网上预订了一家民宿,找到村口时已近半夜,但老板却打着手电早早在村口大树下等我们,腊月的半夜,寒露渐退,除了家人挚友,谁会如此?星级酒店训练有素的服务员,时时可以给你一个标准化的微笑,视你为上帝,但已失去了心贴心的交流。而原本人性最温情的交流,却因为缺少而被渴望。也许,人性中最温暖的时刻就是在你回家的时候还有一盏灯为你亮着!”


   中央美院王铁老师说过:“中国三十年的努力已不缺少GDP,不缺少某些项目数量上的世界第一,但我们更需要一次文艺复兴。”现在更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民宿旅游,这是人们开始重视人文,重新审视自己的体现,再也不是一味地猎奇与随波逐流,这才是一个民族真正崛起的表现。
 

  最后,再点亮一盏灯,迎接我们的“民宿”回家。

      作者:杨正

  来源:大地风景西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