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路·产·景——协同发展的交旅融合模式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4-13
  • 点击次数:472

4月13日,大地风景文旅研究生班第十四届第二期课程精彩开讲。本期课程主题为《路·景·产协同发展的交旅融合模式分享》,由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经理庄萍主讲。

image001.png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形成了较为发达的道路交通网,2019年年底,全国公路里程超过1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同时公路消费刚性需求增大,新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人们希望交通线路不单单起着串联目的地、景点的作用,而成为了旅游综合体验产品的一部分,交旅融合趋势明显。

交通作为一种旅游空间移动的载体,承担着不可或缺的流量输送的功能,而另一方面,特色、多元的交通体系在日益发展的过程中,已经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旅游习惯。交通本身已经演变成独特的旅游产品和“种草”工具。 

在国家层面,优良的政策环境也在大力促进交旅融合。2022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建设旅游主题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驿站等,推进旅游和交通融合发展”;2022年1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高速公路服务区根据自身特色和条件,适度拓展文化、旅游、消费以及客运中转、物流服务等功能。

在此背景下,打造公路、产业、景区全面发展的交旅融合模式是大势所趋。公路要承担起运输和经济的双通道任务,服务区既是文化窗口,也是产业窗口,而沿途的景区是游客吸引核,也是车流吸引物,路、产、景三大圈层的整体协同发展才能搭建起在地文化的大舞台、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地方经济的助推器。未来的公路商业发展必须探索实现从“过境消费”到“停驻消费”,打造适合城市及旅游客群的新模式。 

而新模式公路服务区的建设并不容易。目前很多地方的在探索公路商业运营的转型升级,其中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服务区商业运营存在服务功能、配套设施、人性化服务不足的问题;不同服务区内同质化现象严重——相似的外立面、相同的动线、相同的流程化服务模式;经营业态单一,通常只有超市、小吃、食堂档口业态,销售品类单一、品牌中低端,但却价格昂贵,平均产品溢价率;运营效益不佳等种种问题。 

放眼国际,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已经有成熟的模式。例如在欧美国家,服务区间隔规划合理、人性化;通常有特色快餐、咖啡馆、超市、药店等便利服务;多功能卫生间、洗浴间等人性化功能设施齐全;酒店、汽配修理站、气象站等服务型设施一应俱全。在日本,停车区及服务区均具有主题特色:特色经营区会结合路段特点来打造亮点服务,功能设施齐全、商品种类丰富、并明显区别于城市商业经营业态;餐饮业态不定时推出限定美食,服务区的特色经营已成为旅游观光项目。

在国内,S21阿勒泰至乌鲁木齐高速公路项目(简称“S21项目”)是交旅融合的优秀的创新之作。它是丝绸之路骨架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首条交旅深度融合的沙漠探险旅游示范高速公路。

公路沿线汇聚了地质、动植物、奇观、物产等丰富的自然、考古与产业资源,集聚了草原丝路文化、屯垦戍边文化、多民族融合文化、草原农耕文化、渔猎冬捕文化等。通过充分挖掘、发挥路域资源,借景、融景,以路引景、以景串线,扩充旅游元素推进交旅融合;积极引入“服务区+旅游”经营模式,构建以交通服务、文化旅游、商贸物流、酒店餐饮、休闲娱乐、数据信息为主的功能业态,重点打造餐饮品质化、购物特色化、文娱新奇化、休闲生态化、住宿舒适化等亮点,使区域文化、旅游提升与高速公路服务区形成真正的融合。

依托S21公路,沿线全面布局,以沿线服务区及景区为核心节点,结合周边土地、农田、产业、乡村等资源,构成旅游综合服务区,串点成线、连片成面,变观光为度假、变单体为多维,以“路域经济+旅游带动+土地溢价”实现综合收入,实现持续盈利。最终形成智慧沙漠公路系统、沙漠公路商业系统、沙漠腹地联动三大圈层联动的路、产、景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未来要转换思维,转型升级,高速公路商业发展要从“效率至上”到“体验至上”,商业运营的目标应从“过境消费”到“停驻消费”。高速服务区商业以“功能+便利”为主的“过境”模式要转换为以“主题+体验”为主的“停驻”或“目的地”模式。让“交通+旅游”能够最大限度释放公路商业经济蓝海。

 后续大地风景文旅研究生班将持续推出精品课程,欢迎大家收看。

收看回放

请识别下方二维码

↓↓↓

image00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