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旅融合下线性旅游目的地创新发展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12-12
  • 点击次数:1247

12月8日下午,大地风景文旅研究生班第十三届第九期课程精彩开讲。本期课程主题为《交旅融合下线性旅游目的地创新发展》,由北京交通大学风景道与旅游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公路学会旅游交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余青主讲。

image003.png

余青教授提出,线性旅游目的地是以道路为载体的旅游廊道,是长距离、多驻点、多层次线性开放空间和旅游目的地,具有交通,旅游,景观,文化等复合功能。通过旅游公路、旅游风景道等的建设优化,可以将点状分布的文化旅游资源有机串联,输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激发沿线旅游经济整体活力。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很多交旅融合的相关政策,特别是在《“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交通运输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要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强调布局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和国家旅游风景道。
政策层面的推动带来了旅游风景道等线性旅游目的地的活跃发展。如新疆克拉玛依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5地联合推出独库公路旅游风景道,在今年夏天火爆出圈,公路开通首日,车流总量近2万。加之旅游交通网络设施的建设进程加快,自驾游旅游市场规模大增,我国的线性旅游目的地建设迎来新的机遇。

但是在机遇中也要认识到,线性旅游目的地建设并非易事。如独库公路火爆的同时,也因车流量短时间激增而变成“堵哭公路”“垃圾公路”,游客体验大打折扣,一些风景道的沿途建设存在植物过度彩化、城市园林化、展示型花海泛滥等问题,甚至存在建设活动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原住民等隐患。

image004.png

余青教授认为,从国际视角来看,美国、德国等已有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例如有百年发展历程的美国“国家公园路”美学,强调“道路轻盈地坐落在土地上”,与国家公园融为一体。其道路的建设与美学、哲学、游憩、生态等多学科融合,实现了从单一交通功能向游憩、景观、文化和保护等复合功能转变,展示了在保护无价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同时提供多元化游憩机会的方式,真正实现了环境保护与游客公众之间的平衡。

相较于美国根深蒂固的自驾文化和坚实的风景道发展基础,国内的线性旅游目的地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线性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管理过程是一个多方共建、久久为功的过程,需要政府、投资企业、居民、游客等的共同参与,做好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工作协同,实际落地过程中平衡好资金、土地、人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是都是。

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正当其时、正当其势,未来各地都要持续探索,从思想理念、理论范式、体制机制、规划运营、监管治理等方面创新求索,充分利用旅游风景资源,打造多元化、差异化的“流动风景线”,提供文旅事业发展新动能。

后续大地风景文旅研究生班将持续推出精品课程,欢迎大家收看。

收看回放

请识别下方二维码

↓↓↓

image0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