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模式有很多种,比如产业发展型模式、生态保护型模式、城郊集约型模式、社会综治型模式、文化传承型模式、渔业开发型模式、草原牧场型模式、环境整治型模式、休闲旅游型模式以及高效农业型模式等。而“艺术介入乡村”被称为时下新的乡村振兴模式,近几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国内外也涌现了不少成功案例,尤其是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的影响力深入人心,给同为拥有数千年农耕文化传承的中国做出了一个当代艺术与乡村融合的范例。这种模式像一座桥梁,构筑了当地艺术与广阔乡村的联系,让长期封闭在都市艺术工作室的艺术家走进拥有广阔艺术实验舞台的乡村,也让乡村因为艺术的融入而焕发新的活力。
大地风景近年来不断探索及实践此模式,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马头琴草原文化产业园,就是用艺术的力量来实现乡村振兴。
马头琴草原文化产业园
马头琴草原文化产业园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甲兰板村,今年4月初的时候,它还是一个敕勒川草原下一个普普通通的北方小村,保持着一贯的安静与古朴,百姓们平静却也平淡地生活着。
6月25日,马头琴草原文化产业园试运营,第一届敕勒川草原音乐节也盛大开幕,犹如一道烟火划过天际,照亮了这个村子,安静的小村变得热闹起来。一座马头琴产业小镇、一座敕勒川爱乐之城正式拉开序幕,登上舞台。
以“艺术+乡村”为发展模式,文化为魂、旅游为核,形成产业集群。大地风景文旅集团为这座村子谋划了一条独特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详细来讲,就是以马头琴文化艺术产业为引领,从空间场景、功能业态、文化氛围、体验模式等多维角度打造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文化感知与休闲度假产品。将村子打造成集住宿、休闲娱乐、艺术交流、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网红艺术音乐小镇、文化传承创新基地、马头琴特色主题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如何培育艺术产业
马头琴草原文化产业园以“政府+企业+院校+艺术家”的合作模式,打通各阶层艺术从业人群,从而将小镇打造成艺术文化成长孵化空间。
1. 邀请文化艺术名人入驻
通过“名人效应”,带动更多的艺术家来小镇建立工作室,推动项目向更高品位延伸和发展,扩大品牌知名度。目前,产业园已经与国家非遗大师齐宝力高老师、齐峰老师、呼斯楞老师等艺术家和工坊艺人达成了合作,名人带动营造浓郁的文化产业氛围,吸引更多的非遗传承人、音乐人才等入驻园区。
园区举办艺术家入驻签约仪式
2. 重大营销活动提升知名度
通过举办国际艺术节、原创艺术比赛等重大活动,提升在国际艺术节的权威性和知名度。项目地将通过“国际马头琴文化高峰对话、一带一路民族音乐艺术交流、马头琴国际艺术交流节”及“马头琴制作大赛、马头琴演奏大赛”等重大论坛、赛事活动来建立纽带和平台,以达到线上引流量、线下聚人气,标品塑品牌、爆品促消费,官方立地位、网红拉经济的目的。
日常营销活动以音乐主题为主,吸引音乐爱好者对小镇的关注。试运营期间的音乐节让呼市人民把眼光集聚在这个小村庄,让大家知道在离敕勒川草原2公里处还有一个如此独特的文化艺术村落。
来参加音乐节的游客
嘉宾满座
3. 吸引和培育优秀文化人才
建设马头琴音乐厅、百家工坊、马头琴文化交流研究中心、敕勒川礼物店等以马头琴产业为核心的各类场所。一方面为艺术者创作提供条件,同时搭建马头琴文化展演传播推广基地、草原文化艺术展示交流平台,并以研学课程、游学体验等来吸引爱好者,并经过学院专业学习后成为优秀的文艺人才。
草原之味风情街
敕勒川礼物店
4. 营造艺术环境,打造极致场景
大地艺宿民宿、艺术餐厅、麦田音乐舞台、艺术花海等配套建设,为艺术家及游客提供一个艺术氛围浓郁的住宿、餐饮、社交游玩场所。
营造良好艺术生活氛围,可以加深艺术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一个富有文化气息和艺术格调的居住环境,最终达到社区共享的效果。
村庄环境优化
游客中心氛围营造
大地艺宿
花舞田间
以上方式大多由艺术家、设计师先期切入,再带动各种力量的共同介入,创造艺术作品,创造新的生活样态和形式。在艺术产业的介入下,乡村的生活会跟城市的生活一样富有吸引力,由乡村产生的新的生活样态不仅包含着文化历史的审美及价值,还有新的文明理念,新的文明追求。
艺术介入乡村的四大优势
以艺术的高度与方式介入乡村,具有如下凸显的优势:
1. 普通村落发展的一种出路
对于没有特殊资源的普通村落来讲,想要重塑乡村活力、恢复村民自信、带来经济和社会收益,采用传统的商业地产模式是粗暴的、短视的,也是难以凸显和发展的。因此,以艺术的方式来挖掘乡村本身的文化,在保护乡村原有生态的前提下,以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来因地制宜的发展,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一种新选择。该模式像春雨润物,细无声却恩泽长久。
马头琴草原文化产业园所在的甲兰板村是一个普通的无特殊资源的北方村落,然而依托优良的交通区位优势结合创意文旅策划,最终以马头琴非遗文化为特色,催化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从而走上一条艺术振兴乡村之路。在此过程中,要认识到艺术只是乡村振兴的手段和载体,最终目的还是城乡互动和乡村产业振兴、文化自信。
2. 因地制宜,无需报批,直接启动项目
艺术村的空间布局与乡村农舍的物理分布高度吻合,无需报批土地及繁琐的手续,在不影响村民正常耕作与生活的前提下,将部分闲置的农舍变成艺术家的工作室,既盘活了闲置房屋资源、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又形成初始文化业态,实现艺术与乡村环境的共生共荣。
马头琴产业文化园一期就是利用村民的闲置村落和村子的废弃小学等,来改造马头琴音乐厅、大地艺宿、艺术餐厅等文化旅游设施,效率高,效果好。
3. 利用艺术家的影响力,小投入大宣传
先设立一群艺术工作室为乡村注入活的艺术生态,带来多元化艺术的内容与体验。而每个工作室就是一个个性化的小型美术馆与艺术客栈,借助艺术家的流量、社交能力及免费公益艺术活动,由一个小型团队来组织线上线下的推广,必然会吸引一大批年轻的艺术爱好者纷至沓来。利用艺术家自身的影响力,前期可以快速导入高净值、高粘性、高修养的客流,后期再自然延展到不同人群,可以事半功倍。
4. 有力地延续乡村文化脉络
中国有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乡村,在那里蕴含着我们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中华文明的智慧。对此我们所做的不是如何改变它,而应该是寻求到规律让其自然的延续与发展,在原有乡村文化的基础上演变成新时代的乡村文化与文明,对此艺术生态的嫁接乡村是推进这一进程的最有力保障。马头琴非遗以一种亲和的、有趣的文创方式走进大众的生活,延续了这种文化的生命力和持久力。
艺术介入乡村应该注意的问题
艺术介入乡村并不是一条平顺的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也要避免一些做法。
1、艺术家的作用是激活文化,乡村振兴实际上是振兴中华文脉
乡村不同于城市,它不能也不应成为工业文明的殖民地或城市社会结构的复制体。曾经热衷于大拆大建,破坏了生态,捣毁了文化,浪费了资源,还造成千村一面的一些模式已经被证明是不可取的。在艺术介入乡村的模式中,要防止乡村景观化,文化断裂,建设性破坏和化妆运动。要在把握中国历史文化和文明文脉的基础上进行,这不是眼前简单的产业振兴,而是更长远的文明和秩序的重建。
2、艺术源于生活,也要到生活中去
艺术介入乡村的生命力就在于其能否与当地文化和民众生活产生紧密关联,将艺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沁入到乡建中,深入到农民的行为理念中,深层次撬动和活化传统的生机活力。如果艺术脱离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单一的追求美学价值和创意表达,那么就像大厦失去了支柱,肯定会失去感染力,丧失打动人心的力量,最终乡村振兴、文化自信也难以谈之。
3、注重村民参与、文化活化和可持续性
判断艺术介入乡村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它是否真正实现了农民的参与,是否活化了在地的乡土文化,是否形成了一系列对文化传承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制度保障,和是否培养了乡土人才资源。
艺术介入乡村不能流于表面,这绝不仅仅是对一栋建筑的保护改造,一个节庆活动的开展,一个农业文创项目的实现,也不仅在于艺术是否在当代乡村生活中起到了可持续性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功能。
4、把握好边界,加强各个方面的合作
艺术介入乡村如火如荼,人们对它的期待很高。但实际上,艺术介入乡村并不能包打天下,应在厘清自身特长与局限的同时把握好边界,把多专业、多学科、多领域人员的协同配合起来,其中,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和保障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目前,马头琴草原文化产业园的艺术介入乡村之路才刚刚起步,在一群热爱这片土地的当地村民、艺术家、建设者、运营者及关注它的人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个艺术村、这个音乐小镇的未来值得期待。
编辑整理 | 大地风景文旅集团
素材来源 | 北京大地风景目的地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声明 :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