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安:丝绸之路的旅游推进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11-25
  • 点击次数:1908

丝绸之路不是今天的话题,从发展过程来看,从旅游的角度来说,80年代有一个说法叫一环两线,国家的大环是京西沪桂广。两线是长江三峡旅游线,一个是丝绸之路旅游线,始终停留在概念上,沿线都非常重视,国内做过三次关于丝绸之路的规划,国际上也推广,世界旅游组织在西安专门组织过丝绸之路各国旅游发展的会议。中国铁路旅行社专门做了东方快车,试图形成一个产品,可是始终没有起来,就得问一句,为什么起不来?应该这么说,时代没有到位,时机不成熟,产品也不到时候。我们看今天能起来吗?看一下中国人的旅游足迹,一个常规构成就是从港澳台到新马泰到日韩到北美,基本上周国人出境旅游的过程足迹就是这么一个足迹。下一步的扩大,现在足迹在扩大,北欧、北非、中非、南美都在扩大。下一步的扩大必然到中亚,现在旅行社高加索三国的旅行已经推出。从消费来看,四个阶段,早期旅游问贵不贵,穷旅游追求过看。之后问好不好,再问对不对,这是市场需求细分,最后问值不值,追求性价比。丝绸之路旅游产品我就问现在进入到哪个阶段了,大家都在追求什么呢?

主要问题我们要好好研究一下。路线长、交通差、景点多、距离远,这是基本的情况。第二有说头,少看头,没玩头。第三个问题小众市场,大众影响。第四历史文化价值高,旅游价值打折扣。旅游者追求的市场价值和体验价值不对等。八千公里丝绸之路,一个经济带所拉动的旅游地培育,首先需要旅游突破,首先第一步是中国段的完善,第二是中亚段的提升,第三是欧洲段的衔接。就中国而言,需要重点培育几点,洛阳、西安、宝鸡、兰州等等。就中亚而言,现在的旅游基础设施状况基本上相当于中国的80年代初,需要借助各个方面力量寻求基础突破,欧洲而言是形成品牌。

总体思路是什么?带状产品严格的说不符合旅游市场的规律,带状产品形成一个状况就是过境地,作为过境地的旅游地是发展不起来的,所以必须形成区域性的产品,这样“一带一路”发展必然拉动区域旅游发展,也需要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而言,换件衣服,把这个带状变只是一个说法,实际上要培育节点式的旅游目的的。第二戴顶帽子,民族的兴盛,历史的融合。第三穿双靴子,第四趟条路子。

所以要资源整合。历史文化、艺术精品、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国际文化都要研究,研究这一系列东西组合。

交通方式组合,航空、铁路、公路,这是主体交通。方式的多种组合,飞机+大巴也是营团运作,铁路旅游会形成一个大众的开拓;自驾车是中众,还有一个落地自驾,这是小众。这个方式现在变成一个比较重要的方式。第三个是渠道组合,旅行社、电商、俱乐部。现在在中国段而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具备,服务设施完备,可是在中亚都达不到。

第四个是节点组合。昨天我们叫丝绸之路,今天是城市带,明天是经济群。西安天水就被称为关中经济带,实际上就是一个城市群,“一带一路”的概念首先一个叫度假群体发育,需要研究一批度假区。第二是城市发展依托。第三是旅游群体培育。

第五就是产品的组合,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到复合型产品,严格的说这叫做文化观光为主体,商务旅游谋发展。所以这绝不是我们说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研价值,考古价值,那都是在专家眼里的价值,对于旅游者来看就会好看不好看,好玩不好玩,好吃不好吃,问的就是这些东西。一个五彩缤纷的自助游必须有多种多样的产品组合。

最后一个方面叫国际合作。国际合作首先是长线游,中线是边境游,短线就是口岸。第二是需求链,服务链,产业链能不能形成。现在世界各国对中国旅游者的接待应该说针对你的需求链形成了服务链,也培育了产业链,都比较成熟。第二通关的便利程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像越南、柬埔寨这些地方不给小费就通不了关。第三就是语言环境,第四个是沿途设施,之后是消费环境,不光是支付环境,语言环境,还有吃的东西适应不适应,买的东西适应不适应。全面服务,这是最后一个,这种全面服务也需要我们研究,中国段我们可以做,中亚段我们就很难做。

实际上我的看法,摒弃道、带和路的概念,我们好好培育一些节点,比如在中亚地区首先选三个最好的地方培育三个节点,这三个节点可以变成三国游的概念,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旅游产品。通过节点式的方式培育旅游文化区和休闲度假区,进一步通过外交深化,经贸拉动达到旅游融合,这可能是比较现实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