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必虎:全球治理大变局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十三五?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11-04
  • 点击次数:1145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际上,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的形成过程就是给这一原则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很少有人注意到,当全中国都在讨论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的十三五规划时,联合国也在讨论2030年可持续发展纲要。可以说,十八届五中全会所释放出的信号承载着全球化发展的强烈诉求,这些信号带着新时代对“人民”内涵的深刻理解,表达着人民的诉求,也散发着人民的气息。


一、发展第一,人民为本

1、国际诉求与国内诉求的共鸣

当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纲要把中国的命运与世界命运联系起来的时候,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也在强调“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2、国际上的决定性时刻与国内的决胜阶段

更有意思的是,一个月之前的联合国第70届大会第4次全体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致辞中说:“我们来到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决定性的时刻,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要求我们为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未来点亮一盏灯。”


而仅仅一个月之后,十八届五中全会对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了这样的定位:“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一个是决定性时刻,一个是决胜阶段,可见,国际发展形势与国内发展形势紧密相关。尽管两者时间长度不一,但坚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基本一致。


二、六个坚持,人民在先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如果只是从字面意思看,这六个坚持似乎已经很耳熟了。唯一有点久违的,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句话虽然很早就提出,但是,在政治话语体系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淹没的,不是说这句话不重要,只是似乎在某些阶段这句话没有那么鲜明、那么响亮。这一次会议中把这句话旗帜鲜明地摆在第一位,表明了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人民这个词汇的内涵与能量也发生了变化,到了一个需要再次强调的时间点。那么,中国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关键时刻?人民这个词汇的内涵和能量到底发生了哪些改变?


1、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失控时代,中国也不例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失控时代。在失控时代,表面上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关联起来并被置于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管理系统中,实际上,这不过是物理性的一个表现。从更深层次来看,信息技术永远无法控制人的内心。这就好比一片森林,你可以把每棵树进行定位,可以把每棵树修剪得一模一样,可以让整个森林都变得整整齐齐,可以把森林里的一切果实都变成合格的大小和品质。运用技术手段完全可以达到目的。但是,技术手段永远无法模拟出森林可持续生长所需要的微观和宏观生态环境。也就是说,技术手段越先进,森林失控的危机也越强烈。当今世界的社会治理,同样面临森林困境。随时有有可能因为点滴的问题发生蔓延性的事件。因此,在这样的技术语境下,人类社会的治理理念必须更新,对个体的人的关怀必须重新回到政治议题的核心。


2、人民具备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大能量

1949年,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喊了一句“人民万岁”,这个富有划时代意义的声音穿透力极强。直到今天,当我们再次把人民主体地位作为首要原则加以强调的时候,人民一词的政治内涵没有变,但是其丰富性和辐射力却大大增强。今日的人民,已经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政治觉悟方面有了较大提升。今日的人民,移动属性越来越强烈,虚拟属性越来越强烈,他们再也不会因为交通约束和技术约束而一辈子在城乡二元格局中安度一生。恰恰相反,今日的人民可以在全世界纵横行走,可以在互联网世界把自我分化为N种角色并且随时随地对社会现象进行吐槽。技术进步带给他们的自由正在让他们无法忍受同质化的管理体系和同质化的意识形态语言。今日的人民对社会治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是精细化的,也是个性化的,更是人性化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人民这个词汇再度走到政治议题的中心。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被放在国家原则的首要位置,政治家的诚意也就可见一斑,一个更加美丽的、更加市场化的、更加全球化的、更加创新的社会主义中国也就触手可及了。


三、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全会公报中强调: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句话把共享作为了发展理念之一。之所以把共享放在最后,并不是出于主次考虑,而是出于逻辑推导的考虑。因为共享是一个结果。只有做到前面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才能实现共享。基于这样的逻辑,共享也就具备了较为特殊的内涵,它既是一个发展方式,也是一个发展结果。


1、人民共享的价格传导机制

共享如果仅仅作为一个政治语言,是不完全的,共享也应该是一个市场语言。只有有了市场的传导,共享才能从政治理念变成生活现实。因此,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有了这么一段话: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获得感在某些时间会增强,但是在某些时间也会减弱。这种获得感的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民在经济利益分配中的话语权不够强势。而这个问题的核心就在于价格改革的不彻底。虽然目前的绝大多数商品价格都可以通过市场决定,但是在某些领域,仍旧存在难啃的硬骨头,这些硬骨头不是为了人民而硬,而是为了既得利益而硬。某些企业仍旧害怕市场,不愿意把自己变成市场主体去市场中博弈,而乐于享受着保护性价格的滋润。殊不知,这样的滋润对于老百姓来说,却是获得感的失落和幸福感的减弱。在旅游行业,这种既得利益的硬骨头就体现在某些景区门票“逢节必涨”的乱象中,这种对市场价格的干扰不仅仅不利于社会和谐,也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人民共享的金融普惠体系

创新和监管一直困扰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两个问题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都提到了。

从创新角度来看,全会公报提出: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从监管角度来看,全会公报提出: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

由此看来,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使得金融不再是少数人主导的游戏,也将是金融不再被传统的粗放式城镇化所捆绑。金融的伙伴将不再只是大企业、大客户,金融的受益者也不再是少数人。相反,金融将更多地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将融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将融入互联网+的浪潮,将融入绿色、可持续、包容性的发展道路中。


3、人民共享的旅游城镇化机遇

(1)整体协调层面的旅游城镇化机遇

如果从社会迁徙的角度来分析,旅游实际上是一个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多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核心地区与边缘地区之间、生态破坏地区与生态良好地区之间、人口稠密地区与人口稀少地区之间的人口对流。这种对流过程实际上带来了财富的再次分配。


过去,不同地区之间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了发展差距,导致了财富分配的话语权和财富分配的优先性的倾斜。通过发展旅游,恰恰形成了一种补偿机制,使得过去在财富分配中“吃亏”的地区,能够获得更多的补偿。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协调发展的理念,这种协调的本质正是要建立起新的财富分配方式,让更多的人民共享财富。


全会公报中指出: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以上这段话中提到的“薄弱环节”与旅游相关,因为旅游业往往是在薄弱环节具备发力的好条件。“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都可以通过旅游城镇化来实现。就“区域协调发展”来看,旅游的本质就是区域之间的人口对流,这种人口对流顺畅和谐了,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也就实现了。就“城乡协调发展”来看,旅游能够将城乡之间的异质文化差异性进行放大,同时还能将城乡之间的产业关系实现高度融合。通过这样的“放大”和“融合”,城乡协调发展也就自然实现了。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来看,旅游更是具有优势,因为旅游具有产业与文化的双重属性,旅游发展起来了,产业与文化的和谐也就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就自然双丰收了。


(2)供需关系层面的旅游城镇化机遇

在供需关系层面来看,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释放出了很多供给和需求的可能性。公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这一目标达成后,将大面积提升旅游需求,同时,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老百姓的旅游支付能力也将迅速提高。尤其是二胎政策,会使得新一代的旅游消费者成长起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后劲。还有,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入境游也将重振,出境游也将升级,中国旅游业在服务贸易中的话语权也将不断提升。


除了旅游业量的增长外,在质的提升上也有巨大机遇。随着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消费者对旅游需求将不断升级变化,相应的,在创新为核心的制度供给和产品供给方面,旅游业也将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变化,以新的开发方式和新的要素配置方式,不断催生出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集群。


全会公报还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


以上这段话是唯一涉及到美丽中国的表述。透过这段文字,仍旧能够看到很多旅游业的机遇,比如养生养老旅游,比如生态旅游,比如海洋旅游等等。

但是,更大的机遇在于,我们能够在全会公报中感受到字里行间都闪耀着美丽中国的影子。因为美丽中国不仅仅是旅游业的繁荣,也不仅仅是生态的纯净,更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文化的创新和生活的幸福。所有这一切的主体正是人民。


人民,这是一个伟大的词汇,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上的那声“人民万岁”开创了一场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与实践之路。今天,我们继续沿着这一伟大的道路前进,继续开创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祖国像舰船一样航行于历史长河,船头波涛汹涌,仿佛在诉说着一句话:人民,你好!


作者:吴必虎 张栋平

来源:大地风景旅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