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会邀请,感谢宜昌市的邀请,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对峡区旅游自己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但是有过一些深刻的体验,所以也希望为大会做出一点贡献来。
主要议题是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三峡旅游的意义。
第二个方面是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标准和理解。
第三个方面三峡地区创建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可能性分析。
第四个方面国际案例借鉴。
第五个方面宜昌作用和发展路径。
首先是三峡地区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意义,这是一个重大的责任也是三峡自身的使命,宜昌更应该勇于担当。我们国家要建设世界旅游强国,而世界旅游强国主要是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世界级旅游景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世界级旅游城市支撑的,其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责任更大一些,而三峡应该是中国的山水象征,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所以三峡更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
不仅如此,因为三峡还是世纪工程,是中国国家形象工程和重大的战略工程,所以三峡大坝支撑了她的目的地建设。另外这一地区也有深厚的文化,包括屈原文化、诗歌文化等等。
三峡要建设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这是它的责任担当。三峡主要是重庆和湖北,而宜昌就是三峡地区枢纽、门户,最主要的支撑点,所以它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也是三峡地区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包括推动经济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传承长江文明,所以世界旅游看三峡,中国旅游看三峡,而三峡旅游看宜昌,这样逻辑关系我们就捋清楚了。
三峡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是不是可行?是不是简单地可行?深入的考虑一下,仔细的研究一下会发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直接答案。
首先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是有客观标准的,他是有国际公认的规则或者形象,而三峡地区现在有一些基础支撑,但是也不完全简单地就能够支撑。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一是资源,二是形态,三是功能。
这三个维度中,资源的维度要有世界级的资源,比如说世界遗产、国家公园,另外空间形态不能太小,因为还要有服务,所以要有很大的服务支撑,很复杂很系统很完善的管理服务营销支撑,再就是功能不仅仅是观光,包括综合服务、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等,所以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是世界级旅游地的最高级形态、最完整的形态、最完善的形态。
用这个标准衡量世界旅游目的地有三种具体的形态,一个是世界级的旅游城市,北京、西安、桂林都在冲击世界级旅游城市。现在比较公认的就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悉尼、香港、罗马、阿姆斯特丹、首尔等等,北京也在其中,但是其他的城市还需努力。
世界级旅游景区/国家公园,比如说美国黄石公园、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中国长城等等。再一个形态就是世界级旅游度假胜地,比如说马尔代夫、印度巴厘岛、法国的普罗旺斯、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等等。
三峡就是走大景区的概念,走中间的这一条,像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那样建成世界级的峡谷旅游目的地,方向是对的。
那么,三峡地区够不够资格,有没有可能,或者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呢?首先是资源方面应该是没有问题,因为三峡不管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历史积淀、生物多样性等等客观上已经具备,但是名衔上还不够,比如说不是世界遗产、国家公园,这个还是有待努力的。
但是她也有一些正在努力的突破,比如说交通、三峡大坝这些人文后天努力做得不错,而且三峡地区协作发展进入新的阶段,2024年10月签订了长江三峡区域合作备忘录,因为三峡打造旅游目的地至少是靠两个省的共同努力,光靠一个省、光靠湖北宜昌还是略感不足的。
现在进展的情况有不尽如意的地方,还有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一是产品结构比较单一,观光为主,自然观光为主,文化旅游也在发展,但是度假、休闲其他的功能不完善,至少这里没有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没有国家公园支撑。
二是协同不足,虽然签订了合同,但是今天的会议好像重庆的朋友没有到,没有更多的参与,这样三峡地区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就在区域协同方面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三是生态保护压力,这里是山高坡陡,大量山区移民,所以生态环境的治理压力也很大。
四是国际品牌影响力不足,没有世界遗产,没有更响亮的世界级品牌。
今天的会议就是为突破做出更好的贡献,我们搞世界峡谷旅游联盟,这个工作将会大大地推动三峡地区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工作。
三峡现在还有一个限制因素就是国际游客数量不多,而且主要的是东南亚地区,欧美发达国家、拉美地区、非洲地区的朋友来得不多,占的比例不够,这个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还是有距离的。
我们可以参照国际的好经验、好模式,通过学习努力突破。首先是世界上比较著名的三大峡谷,包括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挪威松恩峡湾和东非大裂谷。其中东非大裂谷的朋友今天也来了,他们可以更详细地介绍东非大裂谷,我主要介绍前两个,因为我自己实际考察过,有一些感受。
首先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这个是科普教育比较强,运行管理是通过国家公园的形式实现的,所以这样是三峡大坝研学基地、地质博物馆可以做好,但是进一步的突破可能需要搞搞国家公园和世界遗产的问题了。
挪威峡湾旅游是以交通旅游为主,船上游,虽然是高纬地区但是四季旅游都不错,所以他发展低碳旅游、乡村民宿,感受他那里社区的参与度高,景区和社区之间的协调性好,这个启发我们一定要注意搞好社区旅游,让居民更多地参与到旅游开发过程中,搞好乡村度假。
宜昌在区域格局中是要发挥核心功能的,宜昌的定位要找准,要围绕这个目标加速推进。现在枢纽的位置逐渐形成,但是要进一步强化海陆空的枢纽位置,不仅仅是空中和水上,在自驾车旅游时代,陆上的枢纽更要加强。
再就是工程旅游,这里有全球最大的、最著名的水电工程,这样开发水电工程研学旅游、展示水利智慧,特别是打造水电之都和工业旅游全球示范方面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再就是文化创新深度融合的方面,诗歌文化、工程文化、巴蜀文化等等,文旅融合方面可以做进一步的工作。
管理协调方面通过智慧旅游,社会治理新治理方式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
建议开展四项关键行动:
一是产品升级与线路的整合。两坝一峡为核心,推动景区一体化运营,设计多日游闭环线路。这是产品升级和线路整合的总体要求,具体来说包括工程研学旅游线路、生态漫步旅游线路、文化溯源旅游线路等等,也是刚刚说的走起来、住下来、玩起来、嗨起来,要产品丰富,区域线路要整合。
二是立体化的交通。铁路的枢纽位置有,但是不够充分,陆路的交通枢纽不足,所以要实现快进慢游连城的协作要加强,特别是和周边的连城协作可以进一步的加强。
三是共建国际品牌。现在峡区旅游联盟启动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峡国际推广中心、三峡国际旅游节活动要持续的发展下去,甚至可以筹划策划几个工程,包括一句口号、一个影片、一个故事、一个形象代言、一个IP品牌等等共同的建设。希望在如下两个方面有突破:
(1)创建国家公园。因为国家公园的候选名单里有三峡,国家现在是46-50个候选的国家公园名单,因为世界旅游目的地最好的形态就是国家公园。而三峡也列入了候选名单里面,三峡牵头创建有可能成功。
(2)申遗计划。不管是自然遗产还是双遗产都可以做出努力,但是自然遗产可能难一点,双遗产可能更适合三峡。
此外,峡谷论坛需要继续搞,持续搞下去,3-5年就会形成品牌影响力。
四是生态保护。后续治理建设生态敏感,所以需要绿色旅游、可持续发展。自身的策略和战略:
(1)双核联动,以宜昌和重庆联动起来,主动地和重庆联系起来形成双核联动的三峡旅游打造。
(2)廊道串联,干流没问题,支流廊道和路上的廊道要进一步推广。
(3)全域赋能。具体策略包括:
生态优先与空间优化,包括生态安全、生态国家公园、绿色升级。
产业融合,一定要把旅游产业和当地城市建设、当地乡村发展联动起来,如此才能建成旅游目的地而不是旅游景区。
丰富和创新业态。演艺经济、体旅融合、主题民宿方面还可以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4)完善和创新区域协同写作机制,诸如:
共建共享平台,世界只有一个三峡,但是各地区分头来做就做不成共同的品牌,所以需要主动的协调周边地区。
同意标准化体系,用世界的语言,用世界人民听得懂的语言标识解说三峡。
开展专项行动,一是两坝一峡世界级度假区的建设,现在这里没有国家级的度假区,当然谈不上世界级的度假区,所以也要建度假设施,提升度假功能。二是联动,湖北能够自己做方便的就是“宜恩神”,像刚刚世界友人提出来周边联动起来,可以更好地完善宜昌的旅游发展的业态和提升功能。三是智慧旅游,一定要做好绿色旅游和绿色创新方面,世界级的目的地要接轨世界,要秉承可持续发展,要有便利化、国际化的方式,这就是靠智慧旅游、绿色创新。
总的来说三峡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是明确的,是完全可能的。宜昌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抗大旗引领发展,主动和周边协调协作,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推动三峡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更快更好的建设。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