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目的地视角下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10-19
  • 点击次数:471

2023922日至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局主办的邺城考古·2023学术研讨会暨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仪式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举办,来自国内外的近百名考古专家、学者参加活动,并就东亚地区古代都市考古与历史、中古时期佛寺考古与造像艺术、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运营)进行了探讨。

640.jpeg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景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专委会秘书长、北京大地风景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黎筱筱女士受邀出席了本次会议,并结合大地遗产近几年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方面的落地经验,以《文旅目目的地视角下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题进行了主题分享。

640-1.jpeg

01时代背景下的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机遇与挑战
2010年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布至2022年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挂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经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这期间,文旅融合、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扩大新需等新政策不断出台,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所能利用政策工具包也也来越多,同时建设经费的来源和渠道也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也需要考古遗址公园承担更综合的发展目标。
640-2.jpeg考古遗址公园相关新政策梳理

640-3.jpeg考古遗址公园的复合功能示意

新的时代背景对包括邺城在内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我们需要结合当前的机遇,综合考虑更多的诉求,为考古遗址公园提供更好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640-4.jpeg新时代背景下的考古遗址公园综合诉求

02文旅目的地的构建逻辑
从文旅目的地的思考逻辑出发审视考古遗址公园,首先应该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这四个要素安排明白,简单来说,就是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地点,感受合适的场景与合适的内容。       要把这四个要素安排明白,需要聚焦到人上,即核心客群,需要围绕核心客群匹配时间、地点、事情,建构体验产品闭环。以邺城国家考古公园为例,如果将目标群体划分为四类:本地居民、远程市场(一线城市)、周边大城市以及专业研究者,在这些群体中,我们首先需要找到能够打开局面的核心客群,突破并撬动整个市场,结合邺城考古博物馆现有的接待数据,可能最现实的做法是将焦点集中在以北京为代表的远程市场上。通过精准定位和有力推广,吸引远程市场的游客前来参观。

640-5.jpeg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客群画像图

在客群分类的基础上去探讨客群停留时间;怎样去延长时间?通常而言,人们出游2小时产生休憩需求、4小时产生餐饮需求、8小时产生住宿需求,因此就需要考虑如何延长停留时间。         

文旅目的地的第二个思考逻辑,是对景观、活动、交通、住宿、美食、购物六大要素的统筹谋划,让这六要素彼此之间协调发展并满足客群需求。考古遗址公园要想成为文旅目的地,则需在满足遗址展示、预留考古之外,重视目的地六要素的构建,当然,并非所有的要素都要放在考古遗址公园范围内进行布局。这里结合邺城考古遗址公园如何构建景观及产品(活动、交通、住宿、美食、购物)进行简单探讨。

03以遗址核心价值展示为特色的景观营造
在国内,类似兵马俑这种以遗址景观本身为核心吸引物类型的考古遗址(公园)属于少数派,大部分的遗址本体可能都无法成为核心吸引物,需要更多围绕遗址展示与价值阐释的手段去辅助。
比如邺城遗址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都城规划理念,展示的核心是都城的规划格局,那首先需要展示的就是宫殿区及中轴线。关于宫殿区,还是需要在景观上形成一些视觉焦点,比如结合宫殿建筑研究成果,形成地标性构筑物,让游客可以打卡拍照。关于中轴线展示,邺城遗址位于乡村地区,如果完全按照考古遗址的形制来模拟展示中轴线大道,从运营管理角度并不是很经济适用,建议部分段落,比如宫城内可以模拟复原一小段,其他更多段落建议按乡村小道的规格来贯通,同时重要节点可采用休憩驿站的方式对中轴线的宽度、城门等进行标识。一方面,中轴线道路打通便于后期植入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比如骑行、牛车骑乘、乡村漫步等,让游客用脚步丈量邺城中轴线.另一方面,休憩驿站将遗址展示与乡村户外功能结合,也能够为游客提供相关休闲服务。

640.png除此之外,考古遗址公园其他区域则建议采用大面积留白和维持原貌的方式,整体降低后期(整个遗址公园)的运营维护成本。当然,这样可能就需要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以及大遗址保护补偿措施等,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单独讨论。

640-6.jpeg

遗址形制、路网肌理与游步道结合

04以文化IP为核心的产品构建
与其他文旅目的地需要无中生有找IP不同,考古遗址公园自带文化IP属性,我们需要从挖掘和整理考古遗址的文化入手,构建属于遗址公园的IP品牌。对邺城而言,在都城规划价值之外,它所见证的建安文学与魏晋风骨是非常重要的文化IP,很多人对于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能还都有一种朦胧的好感和幻想,这是吸引大众到来的重要IP。而如何让公众慕名到达之后,能够感受甚至带走与这份预想相匹配的美好体验?这就需要我们将IP与业态进行转化和匹配,将文化结合到文旅的产品与体验里面,才可能真正让游客把文化带走。

640-1.png

大地遗产EPCO项目案例:大明宫书院与凯悦酒店合作的品牌主题

刚才我们说可以让考古遗址公园大面积留白,这些留白区域是否可以引入一些与此相匹配的内容IP运营资源,来营造新的消费场景。比如现在非常流行的户外露营和稻田茶馆,就可以跟建安文学相结合,成为具有符合遗址区文化属性的新消费场景,这些项目都不需要大量建设成本投入,同时还能够展现出邺城所代表的文化和想象空间的场景,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再比如,遗址区是否可以有一些特色体验,比如是否可以在通过提供乘坐马车游览遗址公园这样的独特交通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并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

640-2.png

大地遗产EPCO项目大明宫考古探索中心活动现场

再比如在核桃园区域,考古工作比较成熟,同时规模尺度也不是很大,是否可以考虑把遗址保护设施与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相结合,打造一个新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保护展示大棚内,可以结合数字化手段做沉浸式展厅,也可把考古的过程体验产品化,做考古研学教育基地,在保护展示之外,也可以将邺城所在区域的乡土记忆、非遗等元素变成体验内容植入其中,让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当地的乡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个场馆实现居游共享,提高综合使用率。

640-3.png

大地遗产EPCO项目案例:阆中乡土活动中心现场

05总 结
回顾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整体上已经从重建设轻运营阶段迈入建设运营两手抓阶段,这也是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后发优势与机遇。保护和展示遗址是考古遗址公园的最低标准而非最高上限,在保护和展示的基础上,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工具包和资金筹措手段,真正从传播文化、文化惠民角度出发,通过新场景、新业态来赋能考古遗址公园,让考古遗址公园的参观游览变成一种非常美好的体验,从而促使考古遗址公园真正成为区域文旅发展不可取代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