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江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1-12
  • 点击次数:652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北京,共同参加第九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一起回顾2022年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风云变幻,探讨中国旅游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望2023年乃至“十四五”时期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景和未来。

杜江.jpeg首先,我谨代表文化和旅游部,对年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过去一年全国旅游行业同仁,为行业复苏付出的辛劳表示崇高敬意!持续三年的疫情,全球各国旅游业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中国旅游同样面临严峻挑战。作为旅游业界的一位老兵,我和大家有着相同的感受,也和大家有着深刻的共情。

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们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行业恢复发展,因时因势动态调整场所开放政策、更新防控指南,精准实施跨省旅游“熔断”机制,大力推动助企纾困和行业复苏,稳住了行业发展基本盘。特别是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新十条”“乙类乙管”等政策的推出和落实,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平稳有序转段,旅游消费和市场信心正在有效提振,旅游业恢复发展步伐明显提速。

已经到来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旅游业高水平复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按照刚刚召开的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要求,进一步坚定信心,在稳中求进中激发复苏动能,在埋头苦干中提升工作效能,在改革创新中挖掘发展潜能,努力闯出一条高水平复苏、高质量发展之路。

第一,信心源自于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这是旅游行业在面对特殊困难时,能“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的根本保证。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同样对旅游业寄予厚望,明确提出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大力发展度假休闲旅游,拓展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另外,《“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再次纳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以国务院名义印发,并确定了“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各省区市也纷纷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努力营造旅游业发展良好环境和氛围。

第二,信心源自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美好生活不等于旅游,但肯定不能没有旅游。“十三五”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经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刚性需求,成为衡量百姓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疫情前的2019年,我国年人均出游已经超过4次。不仅城镇居民的出游频次在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也成为旅游大军的一份子。即便是疫情发生以来的三年,每逢节假日人们依然渴望出游。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旅游市场就在,而且会不断升级。旅游市场在,旅游产业就不会消亡,而且会不断壮大。“十四五”期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时代的到来,旅游必将成为越来越多百姓的学习方式、成长方式、生活方式,旅游消费市场必将迎来新一轮提质扩容,旅游产业发展也必将更加繁荣。

第三,信心源自于产业发展的韧性。旅游业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也具有极强的发展韧性,一旦外部环境改善,便可先于其他行业复苏。无论是过去的金融危机、非典疫情,还是现在新冠疫情,莫不是如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旅游业已经全面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更为巩固。同时,旅游业作为“一业兴、百业旺”的综合产业、“近者悦、远者来”的幸福产业、“低排放、少污染”的绿色产业、“鼓腰包、富脑袋”的富民产业、“展形象、促交流”的和平事业,正在形成融合共进、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也因此具备了更为强大的发展韧性。

第四,信心源自于业界的创新求变。疫情发生以来,行业主管部门持续加大惠企纾困工作力度,切实增加政策、资金供给,全额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开展使用保险交纳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试点,推动开发性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领域重点项目,组织中小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月等活动。这些措施,进一步提振了行业发展信心,推动了行业转型发展。与此同时,广大旅游业界勇于担当作为,主动创新求变,及时调整战略方向,深耕国内市场;强化内部管理,优化产品服务;拥抱科技创新,谋求数字化转型。疫情期间,微旅行热度高涨,周边游C位出道,户外露营逆势圈粉,乡村民宿一房难求,围炉煮茶登上热搜……不少新业态、新领域异军突起、逆势增长,不少旅游企业在危机中育出了新机、于变局中开出了新局。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新的一年,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努力谋求高水平复苏和高质量发展,要努力使旅游业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坚定文化自信的生动课堂、践行“两山”理念的有效渠道、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

一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安全与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注重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切实将《关于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 做好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完善应对准备,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坚持以自身强身健体的确定性,应对环境瞬息万变的不确定性,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是坚持旅游为民,增进民生福祉。坚定树立旅游为民发展观,深入推进大众旅游,推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旅游权益。要做强做优做大国内旅游市场,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增加旅游惠民措施,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要继续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深入推进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专项整治行动,做好“不合理低价游”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收官工作,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的旅游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坚持文旅融合,增强文化自信。锚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文旅相长,深刻把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规律,进一步明晰融合发展思路,谋划推出一批示范性政策举措,多在“深”“实”上下功夫,找准两者相容性、契合处、联结点,让“诗”和“远方”在共创美好生活中“融”得自然、“合”得和谐,进而形成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让旅游行程变成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四是坚持旅游带动,发挥综合优势。积极主动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区域协同、国家外交等战略。要更好发挥旅游产业综合优势,更好释放旅游产业乘数效应,强化旅游产业动力产业属性,推进旅游与科技、教育、交通、体育、工业、农业、林草、卫生健康、中医药等领域相加融合、协同发展,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催生新业态,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

五是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赋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当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遣队、探路者。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开放要潜力,广泛应用先进科技,推动旅游业态、服务方式、消费模式和管理手段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特别是要大力推进实施国家智慧旅游建设工程,深化“互联网+旅游”发展,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在旅游领域的应用,加快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丰富智慧旅游产品供给,拓展智慧旅游场景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征程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希望大家以此次年会为平台,围绕“复苏、振兴、发展”主题,在观点碰撞中点燃思想火花,在交流互鉴中绽放智慧光芒,为推动旅游业高水平复苏和保持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美丽中国到美好中国”的升级,贡献中国旅游人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