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气的书店,是成为大众的生活空间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1-28
  • 点击次数:789

数字时代带来了“短视频”娱乐爆发式增长,碎片化阅读占据了日常生活,阅读的载体也更加多元化,文化空间的功能正在不断延展。

文旅融合不断深化的今天,文化产业绝不能因循守旧,而是要考量如何迎合人们的需求,与大众生活产生共鸣,不局限不设限,才有无限可能。通过“阅读+文旅”的路径,实现阅读空间和文旅产品的复合化发展将大有可为。

640.jpg

芬兰赫尔辛基图书馆

阅读的空间 生活的颂歌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中央图书馆,名叫“颂歌”。这座图书馆,在总人口不到65万的城市做到了日均万人到访,是什么造就了它的不平凡?

作为一个图书馆,“颂歌”是当之无愧的“实力派”。从开馆到现在,其图书借阅率一直很高,每人年均能借阅16本馆藏。这里的藏书有十万本,数字听起来不多,但都是时下热门之作,而且能够及时更新上架。比起传统馆藏固定不变的人文经典,“颂歌”更像一家有时代气息的新潮书店。与不少图书馆动辄两人高的书架不同,在这里就像进了便利店,所有的书抬手即得,绝不会出现踮脚也够不到的尴尬,也不用担心放乱,专门的机器人会负责整理图书。

640-1.jpg

图书馆三层,4500平方米的开放式阅览大厅宽阔明亮,在这里,读书显得很随意。想要伏案记笔记,可以坐在宽敞大桌和独立台灯下,书架旁的大靠背椅烘托了氛围感,面朝大窗,眼前是静谧的风光。宽敞的公共沙发区给人惬意的感受,地上铺设的插画地毯,都是来自芬兰艺术家的手笔。这里偶尔也会开一些研讨会,更多的时候,爬满了婴儿。浅淡书香里,不同年龄段的人汇聚于此,都能觅得乐趣。

640-2.jpg

除了阅读,在这里可以做的事情超出想象。2018年底开业时,赫尔辛基图书馆服务总监Katri Vänttinen自信,“颂歌”将会是城中最受欢迎的会面场所。如今她的预言成为现实,这里不仅成为了赫尔辛基闪亮的新地标,《时代周刊》也将其列入了2019年“全球100个最佳目的地”。

从外观看,ALA Architects 设计团队将图书馆建造得像一艘巨大的雪国邮轮,两根跨度超过100米的钢铁拱桥支撑住了它的“骨架”,表面覆盖着芬兰云杉的木质“皮肤”,看起来温暖宜人。在顶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引入自然光线,云朵般的天花板勾勒出轻盈明快的线条。

640-3.jpg

一周七天里,从早八到晚十,欢迎所有的市民和游客免费进入。虽然在“颂歌”之前,赫尔辛基已有36座图书馆,不过它仍显得独一无二。从空间布局上就看得出来,三层楼里除了顶层,剩下的都和传统图书馆关系不大:第一层堪称是“城市会客厅”,第二层则是“百变市民秀”。

越过屋檐一踏入大门,就感觉彷佛来到了室内广场。这里公共文化氛围浓郁,不仅能看展,还有画廊和电影院。来客们在艺术的海洋中舒服地消磨闲暇,出来后,循着香味就能在咖啡厅和餐吧填饱肚子。重头戏在专为工作和爱好而设的第二层,可以说完全颠覆人们对一所图书馆的认知。这里一定是城市中最多业余“手艺人”喜欢的地方,从缝纫机到激光切割机,再到3D打印机,各种设备应有尽有。价格不菲的3D打印机,在这里可以免费使用,只收取数额不高的材料费,极大降低了体验成本。

640-4.jpg

不少市民在这儿打印海报,缝制包袋,或者做一些其他的木工和金工活儿,如果想动手做两套衣服,也是不在话下。除了大件,制作小玩具的需求也能满足,比如搭一副恐龙拼图骨架。巧手的人们既可以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带孩子们先到这里来体验,既激发兴趣,又不失为有益的亲子活动。这里还经常召开工作坊,教大家变废为宝,比如用软木塞和旧皮革做耳钩,又酷又实用。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更厉害的是还可以制作音乐作品。“颂歌”配备了专业的录音室,配有钢琴、架子鼓、吉他等全套乐器。音乐发烧友们呆上几个钟头,可能一个demo就录出来了。

如果并不想做事,只想娱乐,也没问题,邀上三五好友一起来游戏室打上几局,这里的游戏库可能比家里的还全。即便只想“躺平”,也可以找根柱子席地而坐。听歌,聊天,看杂志,追剧,都无人烦扰。因此,这片区域也成了自由职业者们的绝佳办公室。无论是谁,在“颂歌”度过一天,都不会觉得浪费。

640-5.jpg

在开建之前,这个图书馆的设计团队就积极关照市民生活,向市民广泛地调查、收集意见,询问市民希望图书馆为谁而建。

赫尔辛基市民的参与热情很高,他们的想法被收集起来,由设计团队提炼出了名为“颂歌”的图书馆作品。现在,图书馆的旋转楼梯上还铭刻着400个答案:“为了诚实的人”、“为了失败的人”、“为了无辜的人”、“为了被误解的人”、“为了值得爱的人”……这座包容的图书馆,正是为了所有人而建。在“颂歌“,人们阅读,做梦,谈笑,相逢。这里是阅读的空间,也是生活的颂歌。

640-6.jpg

方知书房

始于阅读 不止书店

方知书房,坐落在距离成都41公里的安仁古镇里,是方所与华侨城精心共创的品牌,围绕着旅行与阅读,经营着书店、零售、咖啡、住宿等多重复合业态,堪称是“可以住的书房”。

方所目前在国内的书店都是集咖啡、文创产品、时尚服饰等的复合书店。而实际上,方所的自我定位从来都不只是书店,除了为人熟知的复合书店业态,方所一直在探索新业态,希望打造一种新的人文生活方式。方知书房就是方所“阅读+文旅”的理念的新尝试,人们在方知书房,可以旅游,可以阅读,也可以住宿生活。

640-7.jpg

从名字上看,“方”,取自方所的“方”,代表传承方所的经营理念,创造复合业态的文化空间,传播人文美学的生活方式;“知”,取自“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之意。方知组合在一起,寓意一种完美的旅行状态,可以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安仁的人文视角。

方知书房所在的古老院子,一走进大门,便能看到著名的万成堰纪念碑,这座碑象征了小镇的历史沉淀。整个院子分为前后两院,前院是学习、社交、体验的开放公共区域,开展了艺术家驻地计划,不定期举办各类在地活动和艺术家展览;这里24小时营业的无人零售书店,带来新的购物体验之余,大大节约了维护和人力成本。后院是高度私密安静的阅读区域,有专为女性设置的阅读专区。

640-8.jpg

整个书房分为知物、知书、知者、知己、方栖、方居等不同区域,走进每个房间,都有不一样的体验。“知物”是美学生活方式呈现区,有书也有器物。书大多是关于人文、生活、知识性的书籍,而“物”,则多为非遗大师或是艺术家们的手工作品。“知书”是主题书籍区,这里摆满了关于旅行生活的书。“知己”是朋友相聚的地方,无论是满口醇香的咖啡,还是优雅舒适的环境,皆是三五好友聚会的不二之选。“知者”是方知书房邀请的国内外诗人、作家、艺术家等的驻地。艺术家们可以在安仁悠闲的时光里,了解本地文化,将其融入到他们的创作理念中,把安仁的文化传递出去。

640-9.jpg

“方栖”是一个懒人书房,包裹性超强的懒人沙发摆放在各个角落。此外,这里还配有厨房、洗衣房、浴室、储物区域,还会不定期开展美食主题的活动,来客可以从当地的美食体验安仁特有的在地文化。“方黛”是书房与安仁本地文化的结合,也可以称作“新小姐楼”。小姐楼是安仁建筑的特色之处,在刘氏庄园里就保留着一座小姐楼。这处以粉红为基调的女性专区,注定成为女生们喜爱的拍照胜地。“方居”是独立的精品轻奢房间。除了有大量的专题书籍以外,客房和洗浴都是独立的,绝对私密的空间给人满满的安全感。

640-10.jpg

在这里有全场景的生活方式,即使不读书,人们也可以选择在这里度过放松的一天。方所门店的位置虽地处旅游目的地,但它并不想要成为旅游目的地的一部分,而是要将自身打造成一个目的地。

写在后面

书山书海、限制进出、无处驻足大概是一些图书馆、书店的现状,诚然传统的阅读空间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加的今天,也许阅读也可以有更温暖和多元的方式。

图书馆该为了谁而建?为所有人而建,为美好生活而建。“阅读+文旅”的开发路径,呈现了可阅读的生活第三空间营造方式。文化旅游的产品的研发和打造要洞察用户真实的内在诉求,尤其是对生活的美好憧憬等精神追求,而不只是游山玩水、拍照打卡。因此,“不务正业”的图书馆、书店,或许是值得尝试的路径,只有通过空间建筑给人们生活的更多可能,可以更深层次地感染来客、留住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