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读 | 开业就被评为4A级景区的商业购物中心,「这有山」有何独特?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1-24
  • 点击次数:2247
位于长春的「这有山」,开业就被评为4A级景区,开业当日客流量超7万。它是一个购物中心还是一个旅游景区?我们到底该如何定义它?

起 源  这有山,脱胎于购物中心

「这有山」位于红旗商圈内、长影旧址旁,大约7万平方米的建筑空间。巴黎春天百货、长春欧亚商都、亚细亚百货等老牌百货均在这个范围内,近年来新入住的万达广场旗舰级别产品结合长影旧址博物馆的重新打造开放,传统商业与现代商业的共同发展让这个老牌商圈脱颖而出享受着共同的人流红利,但同时又毫无疑问的激发了异常激烈的竞争,同质化产品显然已经饱和。

「这有山」便诞生在这样一个优劣双刃都相对明显的商圈大环境中。
从起源来讲,「这有山」是由一群传统商业地产人打造,品牌内容和购物中心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实际来看,「这有山」已经不属于传统意义的购物中心,「这有山」通过室内美陈对商场内部进行主题氛围打造,以打造景区的手法来设计消费场景,在其中布局多个景观点,将项目打造成为了具有强烈年代感的现代山丘景区小镇。
「这有山」本质上是文旅商业综合体,她在主题上、动线设计、文旅属性和业态丰富度上,将国内场景商业拉到了新的天花板高度。

主 题  城市里的远

这有山在进行整体创意规划阶段,“不用离开城市,这里就是远方”是项目的文化内核与设计基调。项目团队希望通过「这有山」,能在城市核心区给消费者带来远方体验感。

「这有山」抓住都市人“想去远方,从平庸、繁琐、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出逃,获得片刻的宁静。但成年人的世界,空闲时间最奢侈。好不容易熬到节假日,在各种 app上抢了打折机票,机场偏远,航班误点,各种交通工具坐遍,却只是换个地方看人海”的痛点,精准定位“都市繁华中的心灵栖息之地”,以“城市桃花源”为目标。

为此,设计团队以山为建筑形态,在城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中,利用山坡和山洞两种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进行设计,并布局了多个建筑景观点。从街到巷到院落,空间层次分明,从本土文化底蕴层面切入,让大众从平庸、琐碎、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出逃,享受片刻的宁静。顺着「这有山」的上山路一路爬山而上,可以领略到不同风景,甚至获得一次完整的短途旅行体验。

640.jpg

其中位于项目制高点的问蟾亭是「这有山」的核心景观,登上问蟾亭即可纵观项目全景色,而问蟾者这个艺术雕塑,也成为了「这有山」一张极具辨识度的名片。问蟾亭、望山亭两亭相对,互望全景,其实都是典型的景区设计手法。更绝的是,商场室内设置的“这有山舍”住宿业态更是将该项目的景区属性得以强化。

640-1.jpg

动 线  立体化建筑动线设计

「这有山」的设计逻辑把属于传统街市的体验移植进来,并使平面意义上的街市立体化,在提高容积率同时保留逛街体验。「这有山」总高度30米,由山坡盘旋至山顶,沿途打造各种大气逼真的景致,顺着「这有山」的上山路爬山而上,可以领略不同风景,在娱乐中体验文化、购物的休闲时光,真正实现场景化的沉浸式购物体验。

640-2.jpg

这种立体化建筑动线的设计逻辑,可以用“竹签串糖葫芦”来理解,即竹签为动线,糖葫芦为内容。首先使竹签摆动起来,其次再把摆动的竹签倾斜翘起来,相当于一个盘山而上的糖葫芦。即由单一动线串联了所有品牌店铺及建筑景观,保证客流到达每一个品牌店铺的同时也节约了大量交通动线的面积,所以“这有山”拥有着比传统购物中心更高的得铺率。

业 态  一站式消费内容组团布局

有了山,有了景之后,设计团队又采用了内容组团的品牌落位逻辑,为「这有山」呈现多元化的品牌内容。「这有山」主要规划了休闲逛玩组团、小吃街组团、嘉年华组团、聚会餐组团、电影院组团、夜生活组团等六个内容组团。

640-3.jpg

其中休闲逛玩组团是整个山坡都围绕咖啡、书吧、甜品店、奶茶店、杂货店等休闲业态,将边逛边体验的特质发挥到极致。

小吃街组团则是聚集多个长春有口碑或者神秘的小店,目标打造代表长春的小吃目的地。

小吃街组团后面紧跟的是嘉年华组团,用嘉年华的低门槛游戏氛围,承接小吃街组团的全客层消费者。
聚会餐组团目标是打造聚会目的地,在确保店铺体量的基础上,着重突出店铺建筑特色。
电影组团,主要特点是各个影厅被打散重构成山顶剧院街主题街区,每个影厅都是主题影厅风格,之间穿插特色主题小店,带来更多沉浸式体验。

夜生活组团则落地在山洞回廊区域,里面经常举办舞会、演出、展览、夜市及街头文化等活动,两侧山洞回廊里面则是有这有山 theHill —玻璃工作室、这有山赌石、香蕉男士油头、执匠机车制作等大量新奇的品牌业态。

根据内容组团逻辑,「这有山」完成了东北商业地产市场上一次招商奇迹,不仅实现百分百招商,还引进来了多个长春首店,如星巴克甄选店、路米诺思面包店、呷哺呷哺白玉兰店、一甸丝路、苏木餐厅、黑猿餐厅、180°转身照相馆、猫的天空之城、金色三麦精酿啤酒餐厅、隐形宇宙酒吧。

「这有山」150多个品牌中鲜有服饰零售类品牌的身影,这其实是无奈之举,因为「这有山」紧邻万达广场(长春红旗街)、欧亚商都等成熟期商业项目,从诞生起,就必须面临着差异化竞争、错位经营的挑战。但正是这种舍弃了服饰零售类业态的无奈之举,为「这有山」赋予了更为有趣的灵魂。

运营上,一般商场比不了的是,「这有山」24小时开放。

640-4.jpg
结语:当下过多的主题文创性商业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虚假热度,业态品质不高,人流旺盛而消费转化率不够,热度持续性很低等问题。「这有山」这个文旅商业新物种的成功也许能为文旅商业地产创新提供借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