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人为本、产业为核、文化为魂”的乡村文旅商农综合体——邻里中心建设攻略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1-03
  • 点击次数:1335

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继2月16日国家乡村振兴局首次亮相之后,2月21号晚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文件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文件确定,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大地遗产联合西部华侨城集团于2020年在双旗美村孵化的乡村邻里中心项目,是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全新视角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项目。项目集合主题展厅、青年联合办公空间、农创市集等新型功能,也包含村委会、党员活动室、医务室、广播站等传统功能,以人为本,突出村民为主体的参与性,推动具有双旗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转换,促进面向未来的乡村社区发展。

项目概况

2017年年底剑阁县与华侨城集团签订了剑门关旅游区投资战略合作协议。以剑门关为核心,采取“景区+度假区+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其中乡村旅游即为双旗美村乡村旅游示范带。

WX20211102-144330_副本.png

双旗美村邻里中心秉承了“大地邻里”核心价值观:记录地方人、文、地、产、景,展现地域文明与精神——以‘人’为核心,讲述社区历史文化,加强人与社区的情感联结,构建主客共享型社区文化客厅。

在此理念引导下,策展团队以主客共享为目标,营造社区,活化遗产,聚焦景景相连、景村互动的共生关系,提出集合“党群服务中心+文化体验中心+社区营造中心+产业孵化中心+访客服务中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农商”乡村综合体发展思路,以“一心一塘筑乡魂,三馆一所多坊兴文化,三廊一环联乡梦”的布局方式,联动整体乡村空间聚落共同发展。

微信图片_20211103143427.jpg

双旗美村邻里中心集建筑右翼一侧已有的村委会、党员活动室、医务室、乡村书屋、广播站等村务功能空间,以及主楼与左翼的主题展厅、游客接待、青年联合办公空间、农创市集等文旅商学多功能空间于一体,展厅规模为446㎡,主要包括一层空间201㎡,二层空间200㎡以及两侧楼梯空间45㎡。

展陈主题具体包括“党建引领、地方印记、共建美村、理想家园、产业带动”五大板块,以发展观的阐述线索串联起双旗美村的过去、现在、未来。

微信图片_20211103143516.jpg

项目正式开幕时,剑阁县委副书记、县长范为民调研剑门关华侨城双旗美村项目并到邻里中心进行参观,对邻里中心展陈表示认可,对双旗建设的新变化、展现的新面貌表示充分肯定。华侨城股份公司副总裁、西部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大帆、华侨城股份总规划师、华侨城创新研究院院长许重光一行人员参观邻里中心后,对在地文化保护与展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核心亮点:小创意,微感动,聚人心

链接乡土,在地村民的深度参与:以“人”为中心打造主客共享空间


有温度的场所,才会成为居民心灵向往之地,才会激发出朝气与活力。项目组最大化地让村民参与到邻里中心的建设中来,让村民既是文化载体更是文化讲述人,项目设计过程中多处邀请到本村及远在外地的双旗村民参与到展厅设计中,他们以口述历史、物件供应、视频影像、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参与到双旗美村邻里中心建设之中,使展厅处处透露出乡村文化的在地感与温度感。

项目组结合本地特有的山村农耕社会生活工具,邀请本地村民倾情出演,形成10大主题农具科普使用宣传小视频,展厅大堂专门设置可移动电视机进行滚动播出,游客也可通过手机扫码进行自主观看。同时征集村内特色日常农具,进行实景化展陈,也是未来双旗研学游的重要乡村知识科普教育点。

在由剑阁当地人苟永雄老师提供200多张体现剑门关地区自然与人文风景的老照片中,项目组以双旗为重点,梳理出山村印象、梦里老家、四季劳作、乡里乡亲、乡聚乡俗五个核心主题,制作成一个7分钟主题为《川北山村记忆》多媒体文件在展厅循环播放,为游客深度展现了一个跨越时代的川北小山村动人故事。

微信图片_20211103143621.jpg

此外,项目组还以双旗人外出谋发展为主题,制作了一部时长30分钟名为《追梦》的口述纪录片,讲述了双旗村几十位村民的外出打工、求学、创业谋发展的真实故事,也从侧面展现出了双旗人民在时代发展中为了谋生而勇敢的迈出山村、挑战自我的跨越精神,身体力行为中国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大量走访拍摄,项目组共完成了150多位在地村民的笑脸照片,并结合展项组成了一张“圆梦”主题墙,寓意在地村民对于美好未来的期盼,也寄予了大地遗产对于双旗美村的衷心祝福。

根植传统,创意构思空间装置:本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碰撞   

微信图片_20211103143727.jpg

1、文化装饰柱:项目组利用原建筑凸出柱体,结合双旗历史文脉,以方块单元格形式进行创意文字装饰,并根据魂系根祖这一板块主题,考证村内家族迁徙历史,据悉最早在双旗村定居为彭姓族人,后刘、卫两大家族先后迁入双旗村定居繁衍,分别占全村三分之一,此外,还有袁、罗、杜、贾、彭等多种姓氏族人口占余下三分之一。因此,装饰柱亦将以上几大家族姓氏作突出显示,作为各大家族在此繁衍生息、代代传承的见证者,守望着祖脉与乡愁。

微信图片_20211103143730.jpg

2、现代文明到山村:集中体现传统农耕社会下自给自足的山居生活相对应,通过收集整理反映现代文明影响小山村的若干“第一次”事件或事物,并讲述与其相关的小故事,让村民与观众了解双旗村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化,逐步被城市文明影响的过程。具体展陈形式则利用凹凸展柜设计形成展墙,将记录资料与历史的“实物+照片”形成呼应、对比。

微信图片_20211103143843.jpg

3、“共生”主题装置:从功能出发,村委会对于此空间仍有召开会议的诉求,故需常态化保留一定数量坐席区,兼作观看视频的休息区。从空间创意考虑,结合川北山村当地特色,提取双旗村“山、水、花、田、人、舍”的核心要素,结合座位,将汉字用作坐凳装饰表面,与其他未有装饰面的坐凳穿插进行组合布局,形成高低错落、兼具实用与艺术装置。

产业联动,搭建平台:打造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的乡村创新创业孵化器

在构建在地美好生活产业方面,我们建议立足在地的文旅农特色产业,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第六”产业概念进行引导布局,吸引产业人口常驻,带动地方产业的规模成长与转型升级,由此保障居民安居乐业,游客乐享其成;另一方面,我们也提出可从园区管理的角度,以指标引领方式引导住户、商户们,形成链接、保护、培育在地产业的思维与手段,从不同角度积极参与在地美好生活产业构建。

具体空间载体则以“以花为媒、研学促旅、品牌孵化、赋能村民、平台经营”为总体方针,以产业联动为目标,打造“青年会客厅”空间,为广元地方和外来的创业青年们搭建品牌、产业、价值推广宣传的开放平台,集中展示在地与外地青年们扎根广元乡村创业、服务的故事与产品。

其中包括贡米女神邓小燕、农机服务专家欧小荣、中药材种植大户赵晓芬、志愿者所惹胡布子,海蒂的花园创始人“海妈”等区域乡村振兴的新势力,结合青年联合办公空间(提供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乡村创业者、志愿者、科研人员等作为固定或流动的办公空间),促进双旗美村的人才引入,产业孵化,共同打造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的乡村创新创业孵化器。

结语

乡村,因人而生,因人而盛。在对乡村文化的展览展示中,大地遗产以“过去-现在-未来”为时间脉络,“共建、共创、共享、共生”为核心理念,围绕区域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价值挖掘与乡村自然、文化遗产的守护、传承、利用工作,开展以乡村记忆为主题的策展工作。

依托策展工作,联动政府、企业、村民、社会组织等各方在过程中积极参与乡村遗产保护利用和社区营造活动,突出村民为主体的参与性,是为乡村注入共同记忆的文化会客厅,为游客提供共享型多功能公共服务空间,为地方提供产业发展价值引导与植入的公共平台,助力双旗美村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探索共享共建、持续发展的乡村经济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