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展现城市智慧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7-30
  • 点击次数:689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基础技术的日趋发达,电子支付、信息验证、虚拟现实、数字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互联网、三网融合等新兴技术的强势崛起,旅游业也由“信息化”时代和“数字化”时代大步迈进“智能化”时代,确定了以短信验证、信息科技、电子商务等产业在“智能旅游”领域的良好发展前景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变革和产业升级为战略目标。我国“十二五”期间,无论旅游公共服务还是旅游营销都必须迎接智能旅游时代的挑战,把信息网络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来推动,而现有的传统旅游产业必须提升,传统的旅游企业要加紧变革,甚至颠覆现有的经营方式。与此同时,随着智慧旅游的概念被更多的地方政府所接受和提倡,各地兴起了规划和发展“智慧旅游”的高潮,相信智慧旅游将会更加广泛地应用到旅游产业的方方面面,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将迎来一个真正的“黄金时代”。信息化时代的纵深演绎、旅游业发展的升级转型、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磅实施,将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推向了时代的前台。
    然而,智慧旅游的推广目前仍存在一些困难。第一,智慧旅游的概念众说纷纭,到现在也找不出一个统一的、标准的、科学的说法,失去了理论支撑的基础;第二,智慧旅游没有成功案例,即使是走在前面的几个旅游局,也只是被作为试点单位在进行摸索;第三,我国的旅游信息化基础薄弱,而智慧旅游最终还是脱不开信息化的范畴。
    随着智慧旅游提法的越来越广泛,智慧旅游的建设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时尚潮流,那么,如何通过建设“智慧旅游”来展现城市智慧呢? 
    从目前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方案和规划方案中,通常都会分成两个大的部分,一个是各种系统的集成;一个是对新技术的应用。前者实际上是智慧旅游的基础,而后者则是未来发展的预设。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谁都不认为智慧旅游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项目,需要支撑智慧旅游良好运营的基础环境还有待完善,要想做好智慧旅游,首先就要先从基础做起。什么是基础?简单说,景区、酒店、交通、购物、娱乐等各场所的信息化水平就是基础。假设景区的电子门票、酒店的在线预订、交通上的信息对称和在线预订、购物和娱乐场所的信息完整度等等这些都没建设完成,那还奢谈什么智慧旅游?稍不留神,“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将被做成空中花园、上层建筑,那么真的开始运营起来后,经营者难免就会手忙脚乱,漏洞百出了。这样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也让智慧旅游最终只能成为一种乌托邦式的美丽愿景。
(一)通过智能技术,实践“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中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依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主要从两个角度,挥舞旅游业智能化的技术利器。
1、应用三大前沿通用技术
    信息网格、云计算、3G三种智能化前沿通用技术,具备“处理大量个性化业务”这一共同点,结合这三种技术的特征,应用于中国旅游业领域。
    第一,信息网格技术。信息网格(Information Grid)是一种采用面向服务架构和语义互操作技术。它是实现各种信息资源按需共享和协同工作,发挥资源整体效能的技术体系。它在动态变化、由多个机构组成的虚拟组织中,协调资源共享和求解问题。根据美国Insight研究公司的报告:目前全球网格计算的市场正在以每年约70%的复合增长率高速发展,到2011年,全球网格计算市场的价值将达到245亿美元。
    第二,云计算技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以相对集中的资源,运行分散的应用。根据美国Gartner咨询公司的报告:目前全球云服务收入正在以每年超过20%的增长率高速发展,到2013年,全球云服务收入将达到1510亿美元。
    第三,3G技术服务。3G(The 3rd Generation)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它将无线通信技术与国际互联网、媒体等技术相结合,比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大的系统容量、更好的通信质量,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及为用户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及多媒体等在内的多种业务。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的报告:2010年中国大陆3G系统设备、系统软件、手机、芯片的总投资将超过7762.7亿元,3G终端市场销量将达到8100万台,销售额将为565亿元。
2、创新三大旅游特征技术
    除了应用现有通用技术之外,中国旅游智能化发展还要求为旅游业“量体裁衣”,创新更加符合旅游业特征的技术,主要存在三个方向。
    第一,旅游海量信息处理技术。旅游智能化涉及海量信息,要着力创新适用于旅游领域的海量信息挖掘、收集、综合、归纳、分析、转化、提升的技术,最终生成具有市场价值的智能化信息。这个领域,中华行知网基于“目的地指南”系统的“客源通”产品是一个先驱性的探索。
    第二,旅游流程全面覆盖技术。旅游是典型的动态过程,要着力创新适用于旅游流程、能够处置旅游流程中偶然因素的动态跟踪技术,最终生成不断变化的智能化应对处理模型。
    第三,旅游中心操控配置技术。旅游业关联度高、业态复杂,要着力创新适用于旅游业广大涉及面的智能化配置技术,最终生成在操控中心就能够解决涉及旅游业的“坐商业态”(酒店等)和“行商业态”(旅行社等)各种运行情况的智能化全面技术解决方案。
    当前,新技术的应用往往成为很多智慧旅游方案中的“考核”亮点,很多服务商在新技术应用上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就怕自己提出的新技术不够超前,可是新技术就一定能代表着“智慧”吗?新技术的市场应用空间和使用范围有多少?新技术和旅游需求有多少关联性?我们不反对在项目规划和实施的时候,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或超前意识,但需要明确一点,这种前瞻性或超前意识是应该建立在一种可预期的发展速度上的,也只能在规划方案中占有“相对较少”的比例,如果将它作为考核重点,那就偏离了智慧旅游为“游客需求服务”的核心思想了。
(二)运用智能头脑实践“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所谓智能头脑,也称智能人力,是能动的、最重要的中心要素。智能化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都不可能替代人类头脑的智能本身。
    目前很多智慧旅游的建设方对智慧旅游的理解已经开始向智能化甚至机器化偏移,可这些先进技术是否结合了旅游行业的特性呢?旅游行业是一种传统的服务业,它既具有信息密集型的特点,也具有劳动力密集型的特性。就目前的很多方案中,大多都忽视了人工服务的环节,似乎智慧旅游建成,人工服务就逐渐消亡了。而事实是,智慧旅游项目在建成后,对人工服务的需求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量和质上都会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智慧旅游实现了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实现行业监管的动态化、适时化。通过与公安、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作,实现对旅游投诉以及旅游质量问题的有效处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还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全面了解游客的需求变化、意见建议以及旅游企业的相关信息,实现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
    通过信息化,还可以及时监测各种突发事件,预防旅游安全事故,提高我们的应急管理能力,有效处理安全事故。近年来,一些地方在通过信息化提高行业管理能力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张家界通过“一诚通”信息系统、云南省旅游运输公司运用GPS定位系统,将旅行社、旅游购物商店、旅游客车等信息、结算和管理集合起来,实现了即时动态化监管,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智能头脑建设的“智慧旅游”,重新构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组织模式,再造经营流程,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节约管理成本和服务成本,提高企业效率。
    智慧旅游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前景,未来人们将生活或造访于快捷而又聪明的旅游城市里,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的协作,达成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通过通信技术在旅游经营与发展中的应用,为旅游者们带来了很大便利,也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推动力。

参考:
[1] 魏小安,杨劲松,魏诗华. 智能化:中国旅游业应对危机的金钥匙[D],中国旅游研究院
[2] 新华社. 专访旅游局局长:让“智慧旅游”造福于每一个人[N]. 中国日报国际频道,2011年7月
[3] 鹿晓龙. 智慧旅游需要做哪些事儿[Z], http://www.uuide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