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现状与旅游型城市化发展的优势和前景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7-30
  • 点击次数:68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现阶段已进入到高速城市化的起飞线上。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做到智慧城市化,选择合适的城市化道路是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
一.城市化的概念
    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商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村人口,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城市化的三大标志:
(一)人口职业的转变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由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在总人口比重中上升。
(二)产业结构的转变
    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三)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换。
二.中国城市化现状及未来发展
(一)中国城市化现状
    中国目前城市化现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镇人口不断增长。截至2009年,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6.2亿,城镇化率达到46.59%,我国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2%发展到2009年的46.59%,只用了30年时间赶上西方国家200年时间,“中国速度”令世人称奇。截至2008年末,形成建制城市655座,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
2.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大。城市化水平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我国东部地区的城市数量、城市化水平及增长速度均高于中西部地区。
3.城镇化水平低。我国的户籍制度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低。城镇化水平低于非农产值比重。
4.城市化模式单一。目前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模式较为单一,大多城市走的工业城市化道路,也有一些城市是其他模式,比如商业城市化(如上海、广州等),物流城市化(宝鸡),政治城市化(北京),但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单一的城市化模式严重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二)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
1.遭遇“半城市化”困扰。当前,我国城镇化率是46.59%,而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约33%。这意味着有13.6%,即约1.7亿人然人已离开农村生活在城镇里,但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同时,有许多进城农民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市民,成了被进城的“无业市民”,形成了不容忽视的“半城市化”现象。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打工者子弟学校、新的夫妻两地分居(农民工分居),春运现象等。
2.城市化缺乏充分吸纳就业的能力。我国城市人口的增加有一部分是土地被征用的农民和郊区县改区而来的,他们仅在身份上转化为城市户籍,就业并未落实,如果仅将农村人口从身份上转化为城市户籍而没有就业岗位的配合,城市化会带来城市贫困,经济难以持续发展。
3. 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2001年至2007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增长70.1%,但人口增长只有30%。中国的城市化化过程存在这样的失衡,城市面积的扩展快于城市人口的增加,而城市人口的增加快于城市生活的提升。另外,城市化发展过快,带来的高房价、农业耕地被无序侵占、强制拆迁等社会问题,积累的大量矛盾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4.公共产品和服务严重短缺。由于我国很多区域是“被城市化”,并非真正的城市化,它不是一个系统的推进过程,而是采取劳动力转移先行的方式进行的,必然导致这样一种结果:医疗、教育、交通、住房等一系列公共产品和服务严重短缺。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性,也积累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矛盾。
5.“城市病”日渐突显。城市病是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良症状,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就业困难、住房紧张、贫富两极分化、公共卫生恶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进入新世纪之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城市病呈高发之势,严重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
(三)中国城市化未来之思
1.城市化发展进入转型期
    城市化发展进入一个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的整体转型时期,必将出现并加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转型。因此,多途径城市化发展道路是未来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2.“低碳生活”将成为城市生活的核心
    中国快速走向城市化所面临的空间冲突、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各种城市病, “健康”、“宜居”、“生态”等成了城市人民的诉求,因此,秉持“和谐”的理念寻找合适的城市化模式,对于目前城市化困境的解决,实现城市品质的提升至关重要。
    在此之前,新中国六十年的城市化进程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中华大地上对于城市路径的探索一直持续,而上海世博会则是新的标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将积极影响世界,这或将成为人类对城市集体思考的一次引领。
3.加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政府应把更多财政资金转向民生,增加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4.城市发展要整体规划,把握城市特色
    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差异化严重不足,高度的同质化一方面使各自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吸引和稳定相关人员。一个城市在规划发展时一定要先找到自身的特点,然后再据此进行功能定位。
三.旅游型城市发展的优势和前景
    到2050年之前,中国的城市化率要提高到70%以上,因此,未来10-15年中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过去一个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由于历史、体制等多种原因,中国的城镇化出现了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说到底,城市化的关键要素是人而非城,城市化的结构是产业结构而非物质结构,而城市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而非改变生活场所。我们认为,不同地区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城市化途径,工业型城市化并非唯一选择,同一个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也应该选择不同的城市化途径。旅游型城市化是未来城市化发展的一条新路,是城乡两种生活方式并举、城乡同时现代化的城市化,旅游型城市化与其他类型城市化兼容性强,可优势互补。
(一)旅游型城市化发展的优势
    旅游业,有着“无烟工业”之称,具备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优势,在大力提倡低碳经济的今天,旅游业发展空间无疑更加巨大,它是未来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之一,旅游型城市化在城市化发展中有特有的优势。
1.更利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
    旅游型城市化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后现代主义城市观的一种城市发展形式,能够在推动城市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调整城市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精神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目标。
2.避免千篇一律的城市化建设模式
    一方面,旅游型城市化注重突出城市的特色,深入挖掘城市文化,整合现有资源,打造城市独有的旅游核心吸引物,可以避免城市的同质化。 
    另一方面,旅游型城市化在发展思路上注重城乡一体化,强调的是规划上的一体化,而非景观一致化,这样既保留了城乡景观的差异性,又实现了人们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3.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人口城市化节奏
    目前我们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现象,导致很多农民再失去土地后无处就业的状态。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农民在就业的同时感受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内涵,在物质和精神均实现现代化,从而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人的城市化。
(二)旅游型城市化发展的前景
    不同的城市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或者发展阶段会选择合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旅游型城市化与其他类型城市化能相互兼容,优势互补。旅游型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驱动力导向,旅游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TOLD(Tourism-Oriented Land Development,TOLD)即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模式是旅游型城市化的关键。
    TOLD模式是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时代的产物,TOLD模式通常需要基于地方政府与投资商、房地产与旅游业、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紧密合作或组合机制;其运行表现出“特定主题、多种活动”,“混合市场、依赖腹地”,“娱乐主导、房产支撑”,“高额投资,先入为主”四个基本特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特征的差异,TOLD模式可以划分为生态导向型低度开发、文化导向型主题开发、娱乐导向型多元开发三个类型。
    创意旅游综合体 CTC(Creative Tourism Complex)是TOLD模式的一种延伸,是以创意景区为基础,为创意景区进行配套而规划建设一系列为旅游者和当地访客服务的接待、餐饮、会议、购物等服务设施;或者以创意景区的品牌、景观和环境为依托,进行衍生产品与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推广,从而衍生开发更多的综合功能如体育运动、商业开发、节事会展、文化教育、景观地产、农林牧场等项目,形成用地关系密切、综合功能互补、整体品牌共享、同时为外来访客和本地居民服务的相对独立的综合发展区域。
    创意景区作为TOLD发展内核创意景区作为号召性基本内核,其开发成为支撑性营收主要源泉,可以说,没有创意景区,周边开发就成为无皮之毛。创意景区加上综合开发才是提高边际效益的最佳途径。
TOLD模式下的旅游型城市化主要有以下一些方式:
1.以休闲景观地产开发驱动都市近郊城市化;
2.以旅游度假地产开发带动旅游景区城市化;
3.以旅游商业地产开发推动传统乡村人口城市化;
4.以旅游主题地产综合开发带动城市品质提升;
5.以大盘综合性旅游地产开发推动城市空间结构重组;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徐小波.创意旅游综合体.旅游学刊
[2] 吴必虎. 多途径城市化与温州旅游目的地建设(报告)
[2] 许豫宏.旅游城市化的宜居生活已成为新生活方式, 凤凰网房产综合新闻,2010-12-11
[3]《2010年城市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院
[4] 马有明. “旅游地产行业化”策略下的城市化模式
[5] 张曙光.城市化存在三大失衡并且已经扭曲, 中国地产领袖年会,20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