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一词最早出现在1997 年的英国,是一种在全球化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型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创意产业是无边界产业,它可以融合到任何产业里,并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提供新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的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创意农业是创意产业在农业发展中的运用。
一.创意农业的内涵
创意农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农业功能的拓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和生态农业相继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创意产业的理念也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形成并迅速在全球扩展。创意农业就是基于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创意农业的内涵就是将科技、文化、知识产权、人的创造力等各项资源通过创意的手法变成生产要素,投入到农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创造财富。具体说,创意农业是以农村(农业)自然与人文资源为创意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增效为目标,运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将科技、文化和艺术因素融入农业生产进行创新,生产创意农产品和设计创意农业活动,从而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将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态、生活、文化资源、科技、市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
创意农业学以美学经济理论、总部经济理论、战略资本理论、附加值文化理论、消费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附加值文化为理论核心,瞄准世界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前沿,着力构建创意农业理论创新体系,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附加值文化理论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培育农产品附加值文化,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不断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
创意农业包括以下几方面概念:
(一)创意农业是科技农业
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催化剂。所谓创意就是要立足于最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创造农业的新品质。农业的品质应该包括品种与数量,设施与机械器具,基础条件的改良与升级,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的优化等。
(二)创意农业是文化农业
文化是现代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根本基础。现代农业是农耕文化的发展阶段之一,农耕文化是以种植经济为基本方式的农业社会的文化,是指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与农业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三)创意农业是观光休闲农业
创意产业是水,能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创意让农业拥有了时尚气息,更改变了农业生产结构,创意农业的开发实际是传统农业的延伸拓展,创意农业更好地满足了都市群体观光休闲农业旅游的需求,所以说,创意农业是一种观光休闲农业。农业旅游的发展能大量吸纳剩余劳动力,增加农业附加值,尤其是更多地实现了城乡互动。
(四)创意农业是生态农业
生态问题是全世界关注的大问题,农业本身是生态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将自然与人类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最重要的形式。发展生态农业就是在不破坏基本生态的前提下发展农业,同时考虑生态化的农业成果,保证人类的健康,保证生物多样化的存在,这大概就是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生态农业的创意就是将健康的理念贯穿到农业生产之中,使农业成为文明产业。
二.创意农业的特征
创意农业兼具创意产业的属性特征与农业特色,充满了创造性、科技性、智能性、文化性、想象力、生产性和艺术感染力,归纳及总结前人研究,创意农业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创意农业以农业为主要创意对象
体现在创意农业以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投入品( 技术、品种及物质等)、生产过程及产出品为主要创意对象。
(二)创意农业富含创意
正如创意是创意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富含创意、智力密集是创意农业的首要特征。创意是一种智力劳动,创意农业产品凝聚着人的创造力。
(三)创意农业是文化与科技结合的产物
创意农业是是创意灵感在农业中的物化表现。它是文化与技术相互交融、集成创新的产物,呈现出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特点。一方面,创意农业具有高文化品位,它能够将单纯的农业生产与丰富的多元文化相结合,将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过程赋予文化内涵和价值,给人以超越物质的精神享受,提高农业的文化附加值,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对精神和文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创意农业具有高科技性,许多好的创意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科技手段才能实现。创意农业要求以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发展新思路,去积极挖掘和开拓文化生产力在农业发展中的巨大潜力和价值空间。创意农业的高科技型还体现在多功能化、智能化、经济型的农业装备设施和生产技术的运用。
(四)创意农业是高附加值的产业活动
传统农业的产出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产业链条短、市场需求单一,因此附加值很低。创意农业不以提供初级农产品为目标,而是以提供市场所需求的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为主,发展创意农业主要消耗“人的智慧”这一新的生产要素,并加入文化、科技等资源,构筑多层次的农业产业链,开拓新的消费市场,因此具有很高的附加价值。
(五)创意农业具有一定规模,带动作用强
创意农业类型繁多,其发展需要生产和消费的结合、互动和相对集聚,形成创意农业集群化的环境。因此,必须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六)创意农业是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新型业态
创意产业强调用新的理念,激发新的发展模式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重塑农业的产业体系,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等综合功能,形成创意农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促进现代农业整体发展的全新模式。创意农业绝非传统农业的单一生产功能,要求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整个创意农业产业体系中,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有效嫁接,发挥引领新型消费潮流的多功能。
三.创意农业的发展途径
(一)以创意产业的渗透融合功能建设农业产业链
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力,能以多种形式与不同的产业相融合。就创意农业而言,以特色农产品和农业园区为核心,可以形成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的产业群,通过创意农业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让人们充分享受农业价值创新的成果。具体参见图1。
其中,核心产业是指以特色农产品和园区为载体的农业生产和文化创意活动;支持产业是直接支持创意农产品的研发、生长、产品的加工,以及推介和促销这些产品的企业群,如科研机构、种源公司、现代农业设施、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企业、加工厂,以及金融、媒体、广告等企业;配套产业则是为创意农业提供良好环境和氛围的企业群,如旅游、餐饮、酒吧、娱乐、培训等等;衍生产业是以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为要素投入的其他企业群,如农业动漫游戏,玩具、文具、服装、服饰、箱包、食品、纪念品等等生产企业。
在整个创意农业产业体系中,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有效嫁接,文化与科技紧密融合,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加工食用的农产品成为现代时尚创意产品的载体,发挥引领新型消费潮流的多种功能,也因此开辟了新市场,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十分显著。
图1创意农业全景产业链体系框架图
(二)以创意产业的思维整合各类社会文化资源为农业生产服务,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运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将科技、文化和艺术因素融入农业生产进行创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通过科技创意、文化创意、服务创意和生态创意等途径来提高创意农业的附加值。
比如在利用生物科技手段改变农产品形状、色彩和口味等物理功能的同时,融入文化元素,增加农产品的文化艺术含量,并根据市场需求把农产品变为艺术品,设计生产出“来自泥土的原生态作品”。例如,上海奉贤创意农业园生产的一篮五颜六色的小南瓜、茄子和西葫芦,色彩斑斓,形状可爱,命名为“缤纷年华”,使原来非常普通的瓜果、蔬菜一下子“身价百倍”,每篮价值300多元。此外,通过艺术点化,也可将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废弃物,诸如麦秸、玉米壳、蛋壳等变为工艺品,化腐朽为神奇。
(三)以创意产业的手法将资源转化为推动农村发展的资本
可以利用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资源,充分发挥人的创意、创新构思,设计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创意农产品、农耕文化博览馆和各种相关文化活动,扩大市场知名度,促进发展。例如我国大连某地为了提升玉米种植的附加值,在种玉米前便设计好迷宫图案,按图种植,当玉米长高后便成为国内首创最大的玉米迷宫。结合“农家乐”旅游,它不仅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旅游者,也大大提升了农业种植的价值。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农业品种、农耕活动丰富多彩,可以编撰、演绎各种故事。发展创意农业要以故事来活化文化资源,将其转化成能为农业带来增值的资本。此外,还可以结合节庆活动、纪念活动、生产活动等,“秀”出古往今来的农耕文化,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文化价值认同,从而实现增值。
(四)注重创意品牌的打造与建设,以品牌延伸价值空间
建立健全创意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推动创意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创意农产品质量水平;发挥地方特色,巩固提高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创意农产品开发,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意农产品品牌;完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创意农业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一些地区可以依托资源优势,改变传统观念,通过打造品牌,将优良的环境、优质的产品、优势的产业整合起来,形成消费者竞相追逐的不可替代的品牌产品。努力打造“有影响、有潜力、有创新”和有一定知名度、市场占有率较高、能够覆盖当地主导产业的乡村农业品牌。这些品牌应涵盖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商贸物流业、乡村旅游业等;这些品牌既有区域品牌,也有企业品牌,更多的是产品品牌。
参考文献:
[1] 刘军萍,王爱玲. 北京创意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1)
[2] 章继刚.2009-2010年中国创意农业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3] 李明德. 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3)
[4] 孙大鹏.浅析创意农业发展的途径.职业时空,2010,6(9)
[5] 李子蓉,陈德利等. 基于SWOT 分析的泉州创意农业发展研究.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