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来,中国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由传统的接待事业一跃转变为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经济——文化产业;并由过去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发展成为集观光、度假、商务、研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世界上旅游活动兴起最早的国家之一,当代中国的旅游业是对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旅游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化历史、自然风光、民族民俗等资源,大力发扬中国各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服务精神,为扩大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与友谊,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世界范围内旅游正成为现代人类社会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之一。进入新世界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临近,人们开始意识到历史文化的巨大价值。怎样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和挖掘其经济效益,成为当前形势下的重要课题。
一、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正如孙尚清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1.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看,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
2.旅游客体的文化含量
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3.旅游媒体的文化特征
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可以说是文化消费者。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和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出满足各类旅游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如现代旅游饭店,不是简单地提供膳食的场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因此,一个优秀的饭店,有必要不断提高餐饮、客房、娱乐等环节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养和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必要提供有情调的个性文化服务。
二、文化旅游的概念与类型
(一)文化旅游的概念
文化旅游,是出现较早,最近几年才逐渐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旅游市场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最早提到“文化旅游”这个概念的是魏小安的《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但是对于“文化旅游”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只是提到“对于旅游者来说,旅游活动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活动,但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业则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
综合国内学者对“文化旅游”的研究,目前对于“文化旅游”概念存在以下几种理解:
1、文化旅游是一种旅游类型。
2、消费者消费带有文化色彩的旅游产品的过程即是文化旅游。
3、文化旅游相当于民俗旅游。
4、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旅游产品。
5、人们对异地异质文化的求知和憧憬所引发的,离开自己的生活环境,观察、感受、体验异地或异质文化,满足文化介入或参与需求冲动的过程。
6、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
7、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
8、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综合分析国内学者对文化旅游的理解,基本是认同文化旅游是是立足于文化资源、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并主要强调以下两方面的概念:
1、强调旅游资源,文化旅游是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者以获取文化印象、增智为目的的旅游产品;
2、强调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为实现特殊的文化感受,对旅游资源内涵进行深入体验,从而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类型。
世界旅游组织在1985年给出“文化旅游”的广义定义,认为 “文化旅游包括旅游的各个方面,旅游者从中可以学到他人的历史和遗产,以及他们的当代生活和思想。”同时,也给出了狭义定义,即“人们出于文化动机而进行的移动,诸如研究性旅行、表演艺术、文化旅行、参观历史遗迹、研究自然、民俗和艺术、宗教朝圣的旅行、节日和其他文化事件旅行。”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理解的文化旅游概念如下:旅游者为实现特殊的文化感受,即出于文化动机而进行的移动,在这个过程中,观察、感受、体验异地或异质文化,或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深入体验,从而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活动。文化旅游的目的,是扩大知识和开扩眼界,或从中获得教育,但同时又获得许多的乐趣,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
(二)文化旅游的类型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发展,其中,文化旅游产业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研究文化旅游的特点,结合自身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意义重大。
当前,中国文化旅游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层面: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旅游;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游。
三、研究文化旅游的意义
旅游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经济的发展最高境界乃是与文化的交融。不论是人文景观的游览,还是自然景观的亲近,都离不开文化的存在。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
文化的本质又决定了文化的旅游功能,它天然地融合和体现于旅游全过程。文化不是游离存在的,它体现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中,体现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旅游作为当今世界最广泛、最大众的交流方式,必然是展示文化、传播文化、推动文化的重要载体。
从一定意义上说,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缺乏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是很难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旅游是实现文化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的载体,是挖掘文化、优化文化、丰富文化和保护文化的途径。
如今,全球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旅游业已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旅游与文化正表现出一体化的共同发展趋势。旅游品牌和文化品牌的有机结合,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也越来越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战略支点。可以说,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