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型旅游度假区开发——以巴厘岛为例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7-30
  • 点击次数:693

一、民族文化型旅游度假区内涵

(一)民族文化的内涵

民族文化是指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并负载着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包含了各民族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学者把它分为以下几类: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民间传承文化,包括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歌舞、民间游乐等;科技工艺文化;信仰、巫术文化;节日文化等。

但是,并非所有的民族文化都可以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内在构成部分都可以分为:显性文化,包括富于民族特色的服饰、饮食、建筑、交通工具、生产工具等;隐性文化,如各民族的伦理观念、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等;显性与隐性的混合文化,如家庭婚姻、人生礼仪、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节庆节日、民间艺术等。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看,这其中能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开发价值的往往是那些显性文化和混合性文化,而隐性文化通常情况下难以被外来游客所感知、理解和接受,因而往往难以被作为旅游资源而开发。因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少数民族文化因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吸引力因素”。但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对原有的文化资源进行“加工”、“再生产”,也就是说呈现在游客面前的少数民族文化应是在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下“本土文化的重构和表达”。 

(二)民族文化旅游度假的内涵

民族文化旅游度假区的概念目前还很少提,国际国内都还没有关于民族文化旅游度假区的明确定义,因此,基于“民族文化”、“休闲度假”、“休闲度假旅游区”等几个定义着手,从中推导出“民族文化旅游度假”的内涵:

民族旅游度假是以一个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包括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民间传承文化,科技工艺文化,信仰、巫术文化,节日文化等为吸引物,以该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和休闲度假设施为载体,为旅游者提供休闲度假为取向的、体验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活动方式。

二、巴厘岛民族文化旅游度假开发

(一)概况

巴厘岛(Bali)是印度尼西亚岛屿,位于小巽他群岛西端,大致呈菱形,主轴为东西走向。面积约5623平方千米,人口约247万。地势东高西低,山脉横贯,有10余座火山锥,东部的阿贡火山海拔3140米,是全岛最高峰。日照充足,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干季约6个月。经济发达,人口密度仅次于爪哇,居全国第二位。巴厘岛气候属于热带海岛型气候,常年炎热,全年平均温度约28摄氏度,每年10月到次年3月为雨季,其它时间为旱季。每年5月到9月因为澳大利亚冷空气北上,这段时间是巴厘岛全年最凉爽的时间,也是巴厘岛旅游的最佳季节。

(二)巴厘岛历史及民族特色形成

在爪哇岛佛教王国夏连特拉王朝时代,佛教及印度教开始传入巴厘岛。爱尔·卡首次将巴厘岛与爪哇岛统一,其后经过新柯沙里王朝,1343年爪哇岛印度教王国麻诺巴歇再次统一两地,印度教开始大规模进入巴厘岛,并和原来的佛教进行融合。1515年伊斯兰王国淡目兴起并取代麻诺巴歇,于是很多印度教精英逃往巴厘岛,由此开始印度教文明的繁荣。1550年巴图仍贡建立了第一个巴厘岛王国。其后进入荷兰殖民时期。在很长一个时期,殖民者只专注于爪哇岛和苏门达腊的资源掠夺(香料、木材等)和海上贸易,并未将巴厘岛纳入进来。一直到20世纪初,荷兰人决定征服该岛,巴厘岛土著在抗争无效之后,选择大规模集体自杀,1906登巴萨王室贵族几乎全部自杀于荷兰军队面前。自杀事件经新闻传到欧洲后引发震动,迫使殖民者实行较人道的统治,巴厘岛的传统文化特色也由此能够保持下来。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唯一信奉印度教的地区,由于深厚的宗教氛围,巴厘岛几乎所有的文化从形式到内容都与宗教有关。包括舞蹈、雕塑、绘画,现在岛上的庙宇、神龛、横梁、石基上,随处可见神像、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等浮雕。

(三)巴厘岛旅游度假产品

巴厘岛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其区域旅游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度假旅游与观光旅游共同发展,在产品组合上也是密不可分的。有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游客在巴厘岛的平均停留时间是11天,度假客通常会租车或自驾车到东部、中部山区考察民族风情、火山湖泊,到北部观光农业、考察红树林、海豚、珊瑚等等。主要产品有:

1、自然景观及生产生活方式产品

京打玛尼火山

京打玛尼火山是座活火山。1917年曾经喷发过,摧毁了无数神社、村庄。但是也同样带来了土地的肥沃,火山周围一带栽种着柑桔、香蕉、咖啡、椰子等作物。这一带村民的习俗也和普通巴厘岛人不同。他们不进行火葬、土葬,而是天葬。

金巴兰海滩

金巴兰海滩(Jimbaran Beach)以这里的落日美丽以及渔人作业的方式特殊而出名。清晨、黄昏时在海滩漫跑是件乐事。这里的渔人仍然采用古老纯朴的小木舟出海。海滨内增添了许多许多宾馆、饭店。在这里傍晚看着落日,听着歌手们演唱各国歌谣,享用烛光晚餐、海鲜烧烤,别有情趣。

库塔海滩

库塔号称巴厘岛最美丽的海滩。这里的海滩平坦、沙粒洁白、细腻,是个玩冲浪、滑板的乐园。这里附近有热闹的商业街,各色巴厘传统手工艺品、绚丽民族服装展示,而且还有大型百货商店。

但近年来过渡的开发已经收到了西方文化的重大冲击。极度商业化、色情业给这里原本纯朴的民风带来了激烈冲击。

2、 历史遗迹及神话传说产品

海神庙

Tanah Lot(海神庙)盖在海边的一块巨岩上,它是巴厘岛最著名的寺庙之一。涨潮时,此庙四周环绕海水,和陆地完全隔离。落潮时方可以相通。海神庙建于十六世纪,祭祀海神。巨岩下方对岸岩壁,有一小穴发现几条有毒的海蛇,传说是此寺庙守护神,防止恶魔和其他的入侵者。据说寺庙建成时忽逢巨浪,寺庙岌岌可危,于是寺内和尚解下身上腰带抛入海中,腰带化为两条海蛇,终于镇住风浪。从此海蛇也成为寺庙的守护神。对岸有小亭可以眺望日落景色,成为巴厘岛的一大圣景。庙前两侧有很多商店卖纪念品,更有很多小孩围着游客兜售风景明信片。

圣泉庙

Pura Tirta Empul(圣泉庙)位于Ubud北边的Tampak Siring,寺庙环绕一处圣泉而建故名。

一千多年来,巴厘岛人认为此庙以及此地两处可供沐浴的地方可供求取健康和财富。这里的泉水据称颇具疗效。圣泉庙建筑模宏大、完整,在这里可以看到巴厘岛所有寺庙的特点。

乌鲁瓦图断崖

乌鲁瓦图断崖位于巴厘岛最南端。它的背后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悲剧。传说当地有对门户不当的青年男女相恋,女方的父亲是村长,因此两人的爱情得不到任何祝福,在绝望之下双双投海殉情。为此地平添了离奇色彩。

木雕村

巴厘岛是印尼手工艺术品的盛产地,木雕尤其是中的佼佼者。例如Mas就是巴厘岛木雕之乡,这里集中着巴厘岛最优秀的雕刻师。我们可以看到雕刻师现场展示手艺,另有一群妇女在一旁做细部磨研。可以比较各种木质的雕刻,增加一些常识。他们同时还出售部分作品。展示的工艺品主题以印度教神话人物及传统居民的生活风貌为主,还有较大型的家具等等。

3、其他组合产品

阿勇河漂流(泛舟)

阿勇河长11公里,流经上有22处急流点,两岸均是原始森林的变换景象。可以参加漂流公司,漂流公司有很多,漂流时间也各不相同。但是最好选择有保险、专门水上教练陪同的。一般橡皮艇上乘坐4-6人,全程路线不低于2小时。

爱之船出海

巴厘岛有很多公司提供出海活动,船况、所包含的内容都不相同。但是其中名最知名的要数“QUICK SILVER(快银号)”、“BALI HAI巴厘海)”。这两家船务公司的爱之船活动内容、价格用都差不多。一般安排为全天游(915分出海-1530回来)、黄昏游(1800出海-2030回来)。

高尔夫

巴厘岛的BALI GOLF AND COUNTRY CLUB号称亚洲最好的五个球场之一。也是巴厘岛最著名的球场。她坐落在NUSA DUA地区,临印度洋,18洞高尔夫球场。同时球场还备有SPA、别墅等供客人所需。

SPA

SPA及其环境的优雅不只提供一个健身的场所,可以减轻工作、年龄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巴厘岛有多种按摩方式,包括脚底按摩(Foot Reflexology),瑞典式(Swedish),传统巴厘岛式(Traditional Balinese),理疗式(Remedial)和芳香疗法Aromatherapy)。

 

参考:

[1] 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24-25. 

[2]李天元.旅游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3. 

[3]甘枝茂,王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 2000:320. 

[4]刘 晖.“摩梭人文化保护区”质疑——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 旅游学刊 ,2001,5:28.

[5]巴厘岛[EB/OL]. http://www.hudong.com/wiki/%E5%B7%B4%E5%8E%98%E5%B2%9B

[6]曹绘嶷.巴厘岛等国际度假旅游地给海南旅游业的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7] 巴厘岛[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344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