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光山缘起——人间佛教
佛光山位于高雄县大树乡东北区,是中外闻名的佛教胜地,有“南台 佛都”之号。是由星云法师率领弟子创建的。创建于民国56年,其寺庙建筑宏伟,并设立了佛教大学,以推广佛法,佛光山是台湾最大的佛教道场,创办人星云法师为提倡“人间佛教”之道,一砖一瓦建立起佛光山,成为台湾信众最多、最负盛名的佛教圣地。寺庙建筑规模宏伟,并以巨型雕塑群而著称。
(二)佛光山发展大事记
创建于民国56年
在星云法师的带领下,于1960年代后期已经成形,是崛起较早的南台湾佛光山势力,由于远离台北,受到政治或中国佛教会的干扰较少,是它得天独厚的地方
星云大师于1992年在美国西来寺成立国际佛光会
佛光山于1997年实行封山,2001年元旦重启山门,一年四季皆欢迎十方大众前往参访朝山礼佛
佛光山的触角马上伸展到全球五大洲,台湾岛内的佛光会至今己成立三四八个,台湾岛外则有七十余个
(三)佛光山之“不一样的人间佛教圣地”
1、高调佛教理念
星云法师提倡富裕、华美、快乐的佛教,这种入世的宗教思想,与传统上佛教给人清贫的刻板印象极为不同,因此颇能迎合台湾一些大企业主的口味,随而政界人士亦趋之若鹜。
2、“人性”的佛光山
第一是不收费,无论是进山,还是在餐厅用餐,都不收费,只在门口设立功德箱,香客可自愿布施。
第二是组织系统完备,有专门接待与引导的人。
第三是随意,没有传统寺院的庄严,让进香之人多了些自在,佛光山的罗汉们是在绿树掩映之下,慈眉善目如同睿智的长者。
第四是现代化,展示佛教典故的场馆用上了声光电等多种现代手段,还有一个专门收藏佛家艺术精品的宝藏馆,陈列著佛教的传布历史、丛林生活、大陆名山道场、帝王将相与佛教、佛教与诗书、供奉佛陀舍利之舍利殿、字画、法器、古迹等,其中大多为海内外教徒献赠的久藏文物,均极为珍贵。
3、现代服务业化的佛光山
高雄佛光山实际上就是一个综合的宗教服务机构,当然有一般佛教都有的寺庙,但也有一般寺庙没有的大学、艺术机构、幼儿教育机构、养老机构。
佛光山是不同于一般的佛教机构的,除了他们讲究传教的通俗性,还强调他们是服务人群的人间宗教,所以他们创办了不少教育服务机构与文化设施,他们有自己的电视台人间TV和中英文网站,他们的传道采用了团队与青年志愿者的方式。
他们的佛教书籍更加通俗有趣(他们的《禅话禅画》甚至获得了美国图书展的大奖)。
他们还举办大规模的群体布道大会,而现场的音乐与场景布置更像流行文化活动,而对谈的对象包括了基督教领导人、政治领导人与学术领袖。而佛光山在客观上已经渗入多个服务领域。
4、“国际集团化”的佛光山
从1967年开始兴建佛光山寺至今,星云法师已经把佛光山建成为台湾最大的佛教圣地,佛光山集团也成为资产总值达100亿元新台币(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的佛教实业团体。
依据康乐、简惠美在《信仰与社会》一书的统计,佛光山属下的寺院道场,截至去年为止已扩增至一百多个左右,其中有四十五个在台湾,其余则散布在全球五大洲,计有亚洲十二个、美加十三个、欧洲七个、纽澳十个、中南美三个、南非六个。各寺院道场幷依所在地人口数及经常性集会人数,区分为别院﹝如台北普门寺、高雄普贤寺、美国西来寺、东京别院和雪梨佛光寺﹞、分院﹝极乐寺、圆福寺、慧慈寺等﹞及禅净中心﹝永和、花莲、丰原等禅净中心﹞三个等级,分院若非以传统寺庙形式,则又称为道场或讲堂,##之下还有若干布教所,组织相当严密,较之在台湾已逾一百三十几年的基督教长老会组织架构,毫不逊色。
5、佛光山营销之“时尚传播”
传播现代科技化的“人间佛教”
作为人间佛教的当代倡导者,台湾佛光山开山宗师星云法师提出佛教应当现代化,主张在技术层面要佛法现代语文化、传播现代科技化、修行现代生活化、寺院现代学校化。
1957年,星云法师在台北民本广播电台首创“佛教之声”节目;1979年,于“中华电视台”制作了佛教团体第一个电视弘法节目,是台湾电视史上第一次宗教性节目在黄金时段播出;1983年,在“中视”开辟“信心门”节目;1990年,加入“全国广播电台”股份;1997年,创立“佛光卫视”,后更名为“人间卫视”,是华人第一家宗教卫星综合公益电视台;同年成立“佛光山全球资讯网站”;2004年,成立“天眼佛学院”,会员能上网有系统地学习佛法……
担任佛光山宗委会宗委的依空法师向《环球》杂志记者介绍说,佛光山在传播现代科技化上下了很大工夫。“首先是利用平面传播媒体。比如用小说形式来体现高僧们的生活,并进一步将这些小说漫画化,方便人们阅读;还创立了《人间福报》,用新闻方式报道佛教界发生的事情,这次论坛上就可以看到报社记者的身影。”
除了报纸、杂志和书籍这样的平面媒体,面对21世纪资讯庞杂的时代,佛光山还利用了电台、电视、电脑和网络来弘扬佛教,依空认为这样“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音乐做先锋
2007年7月6日,英文版《佛陀传?悉达多》在菲律宾宿务市Waterfront宾馆演出。该剧透过音乐舞蹈来表达佛陀一生的故事,参演者包括宿务地区的各界精英,编剧、音乐、舞蹈、服装设计、舞台布置、灯光、音响、电脑特效都由当地人士负责,而这些人很多并不是佛教徒,大多数演员是来自天主教大、中、小学。2日4场,场场爆满,共计2万多人观看了此次演出。由于效果良好,2008年5月,这一演出被邀请到台湾北中南演出了10场。
马尼拉佛光山菲律宾总住持永昭法师在向记者讲述这个故事时,强调音乐是佛教传播的急先锋。她引用星云大师的观点,认为佛教音乐壮而不猛,柔而不弱,清而不燥,凝而不滞,能够不受时空、环境背景以及国籍的限制。“现在资讯设备、传播媒体日益进步,我们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科技,以有效率的资讯来表现佛教音乐,以音乐突破人文背景、社会习俗、语言的种种障碍,使用古典乐器、激光唱片、电子琴、钢琴以及各种交响乐器,以配合社会大众的喜欢和要求。”
她进一步介绍说,佛光山在欧洲邀请了许多作词作曲家,将一些佛教歌曲翻译成英、法、德、葡等语言,并邀请欧洲各界人士演唱。然后,这些演唱的歌曲会拿到台湾参赛;在德国、瑞士以及奥地利,佛光山法师所演唱的梵音已经由Kreuz有声出版社出版,在书店就可以购买到;在伦敦,中英两国人士共同以音乐剧的方式演出佛陀传以及敦煌舞;在巴西这个热爱音乐的国家,本土曲风与节奏的佛教歌曲被创作出来,使普通人也能朗朗上口地传唱。
利用一切时尚理念
近来年,一些环保人士呼吁“素食救地球”,而生活质量提高的人们对荤菜的需要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强烈,于是佛教的饮食文化,特别是素食文化,受到全球的关注。
台湾佛教人士自然没有放过这一时尚理念。早在1994年,星云法师在台北道场佛光缘美术馆成立第一家“滴水坊”。迄今,滴水坊在台湾已有20多家,它融合茶香、书香、艺术和禅思于一体,不同于一般素食馆。
进入滴水坊,会有员工奉上一杯清淡有味的茶水,外加一碗“十全粥”,意思是怀着无限的感恩。到滴水坊得先穿越书香艺术长廊,据说这样可以洗涤一身疲惫。这里的所有菜色都加入了一味叫做“欢喜心”的调味料,让大众吃起来觉得和谐欢喜,达到“一口菜根香,胜嚼酒肉饭;一念思无邪,胜办满汉餐”的境界。
除此之外,台湾佛教界还组织各类夏令营、冬令营、成长营、成年礼、提供短期出家修行等方式,来满足人们了解佛教思想的需求。
6、不一样的“产品活动”
佛光山人間大學蔬食餐旅學苑 第三期招生
台湾第66期佛光山短期出家修道会举行 百位青年参加
台湾松山寺举行佛化婚礼 佛前缔结美满姻缘
一場文化、音樂的心靈饗宴
普賢寺義工培訓
佛光山協助大樹鄉民推廣農產品
千人健走.環保救地球
甘霖中慶佛誕 歡喜來浴佛
「佛光山公主」離鄉千里結良緣、相偕回國締連理
士林第三分會 2010年「慶佛誕.報母恩」社區浴佛
佛光山抄經堂2010年年度抄經活動
佛光山禪淨法堂2010年年度禪修活動
慶祝2010國定佛誕節系列活動-千僧萬眾祝佛誕.一心十願報母恩
德国友人奥运期间在台湾佛光山举办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