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街区一般特征
1.区位优越,临近热点景区(点)
该类街区一般紧邻开发较为成熟的旅游景区(点),地处城市重要的旅游发展片区范围之内,地理区位和交通区位较为优越,拥有良好的旅游开发条件。
2.景街一体,延续景区(点)特色
该类街区在文化脉络、生态肌理、乡土记忆等方面,与所依托的景区(点)有着密切联系;且自身具有一定的旅游吸引力,能为游客提供与景区(点)有差异性的旅游体验,可以作为景区资源补充和范围延伸,丰富景区(点)旅游产品谱系。
3.客流集聚,天然的旅游服务基地
随着所依托景区(点)的发展,游客接待量的增加,该类街区内一般自发发展了众多旅游接待设施,承担着旅游景区(点)的部分接待服务功能,因此成为天然的游客集聚地,拥有一定的市场客群基础,为街区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模式操作要点
该类街区因周边景区(点)而兴。因此,着眼于所依托景区(点)的发展,为到访游客提供高品质旅游服务,最终实现“景街共兴”,成为该类街区旅游开发的关键所在。
1.基于景区的街区开发契机解析
景区(点)的发展,一般会给街区在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土地开发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契机。着眼于街区与景区的关系,从景区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中,寻找街区开发契机,明确街区发展方向,是该类街区成功开发的第一步。
? 资源开发契机:重点分析街区与景区的资源互补关系,将街区独有的、与景区互补关系强的资源进行系统筛选,作为街区旅游开发的核心载体。
? 产业发展契机:分析街区产业现状与产业构成现状,在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导向下,明确街区产业升级与转型契机。
? 土地开发契机:由于街区地处景区周边,随着人气集聚,街区内土地资源面临潜在的增值契机。分析街区可利用土地规模,明确街区土地开发潜力。
2.到访客流构成及主要需求分析
系统分析景区(点)到访客流构成及主要需求,重点进行游客规模预测、游客偏好分析、游客停留时间分析、主要消费需求分析等,以此为街区旅游服务设施的类型、规模、档次等的规划与设计提供市场依据。
3.街区战略定位及产品机会分析
根据分析结论,明确街区发展定位与发展策略。
同时对比游客需求与景区(点)提供的产品现状,寻求街区产品机会,规划和设计街区核心产品体系,以体验性与娱乐性的产品为主,与景区(点)静态游赏型产品形成互补。
4.旅游服务体系与产业业态规划
针对游客需求,策划相应的旅游项目及服务设施,并提出街区产业业态的筛选原则,控制规模,并进一步明确街区重点发展业态、限制发展业态和禁止发展业态,形成科学合理的业态体系。
5.街区开发及运营管理体系构建
结合景区与街区的关系,选择适合的旅游运营管理模式,形成景街互动、景街共兴的良性发展机制。目前,主要有街区一体式、街区分离式和街区合作式三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