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温泉旅游发展模式比较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7-31
  • 点击次数:725

        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处在由观光向休闲过渡的时代,温泉旅游作为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代表,正处在快速上升时期。2014年8月9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国家旅游产业政策的出台为温泉旅游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高额的利润诱惑和政策导向导致 多主体、多层级的投资主体纷纷涌入温泉旅游市场,许多资本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包括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资等,甚至还会有基金和风险投资进入。高额的投资、多主体、多层级的参与使得温泉旅游开发模式,日新月异。


一、江西省:政策支持、企业主导发展模式
        江西省温泉资源丰富,已发现的天然出露温泉有90余处,温泉数量居全国第7位,并且温泉水质好、温度高、品味优,其中80%以上的温泉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矿物元素,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其中星子温泉与陕西华清池、西班牙比例牛斯温泉并称为世界3大名泉,有“江南第一温泉”的美称。

        江西省政府立足于本省温泉资源的优势,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温泉旅游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对温泉旅游的政策支持,对市场前景好、依法取得开采许可证的温泉旅游项目,要及时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规划,并且优先保障用地;要积极拓宽容易渠道,加大温泉旅游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引导各方资金投入我省温泉旅游发展,金融机构应该加大对温泉旅游企业的各类信贷支持。江西省政府还制定江西省温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将江西打造成为温泉旅游强省,到2015年力争温泉旅游大道180亿元,占全省GDP的1%以上。2007年通过招商引资,庐山西海国际温泉度假村开业,总投资3亿元,是集休闲、度假、会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林式温泉度假村,成为江西省规模最大的温泉旅游景区。


二、福建省:多产业联合发展模式
        福建温泉资源位列全国第五,温泉蕴藏量大、水温高,温泉使用历史悠久。其中温泉开发利用较早的福州和厦门温泉已经被列入中国著名温泉,连江、永泰获“中国温泉之乡”的称号。目前共发现地热资源215处,其中30摄氏度以上的天然出露温泉共有189处,然而长期以来福建省温泉旅游一直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在温泉旅游开发模式和营销都无法与邻近的广东省相比。福建省温泉开发究竟该走怎样的道路,才能将其价值发挥到淋漓尽致?福建省通过温泉旅游与其它产业嫁接的模式,实现1+1>2的效果。与旅游联姻,建成综合旅游项目,通过泡温泉之后的旅游、休闲、娱乐、购物,让单纯的温泉消费逐步提升价值。在泉州,大财团频频强势介入,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的温泉旅游大项目陆续出现,这些项目摒弃了以往单一的温泉洗浴疗养经营模式,引入先进经营理念,结合闽南特色,实行差异化产品竞争策略,打造涵盖旅游、疗养、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景区,并且打造多重温泉旅游新业态如温泉旅游+乡村旅游、温泉旅游+生态旅游、温泉旅游+体育旅游等多重模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旅游业态,引领福建温泉旅游品质的跨越式提升。

        福建安溪温泉世界山庄就采用比较现代的开发模式,项目占地7200亩,投资35亿元,是以温泉养生为主线的,集旅游、休闲、度假、人居、文化教育、生态农业为一体的新型温泉小镇。安溪清水岩景区是4A级景区,也在建设温泉度假山庄,国际标准五星级度假酒店,配套大型高档温泉休闲设施。南安市官桥虎公山温泉度假旅游区要整合周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五塔岩、石室岩等景点,开发为配套住宅、农业观光、体育健身、文化教育等多元产品相结合的综合温泉度假村。这些大项目将彻底改变福建温泉资源利用偏低的现状,让宝贵的地热资源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 广东省:多元素融合发展模式
        广东省已经发现温泉311处,其中温泉点294处。广东温泉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从化温泉、惠州汤温泉、潮州东山湖温泉在唐宋时期就已经闻名于世。20世纪50年代,广东省温泉就已经被开发成各种温泉疗养院;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广东经济发展和港澳资本的大量投入,广东省温泉旅游开始面向高收入群体,室内化、别墅化的温泉旅馆集合体开始相继出现。90年代末期,温泉旅游开发开始面向大众群体,向集合多种娱乐项目的大型综合性温泉旅游度假区发展,以高投资、高消费为特点的新兴温泉开始相继出现。广东省一直走在我国温泉旅游开发的前列,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开始出现疲软之势。
        比如广东从化,是我国著名的温泉之乡,提出要打造“世界温泉之都”的发展战略,杨朔的《荔枝蜜》不但让荔枝和荔枝蜜声名远播,还让从化温泉天下皆知,从化温泉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成为国家元首、外国政要的疗养之地,世界仅有两处珍稀的含氡苏打温泉之一,于是打造世界温泉之都就很有底气。然而驰名中外的从化温泉却面临着无水可用的尴尬,从化温泉的开采极限仅为2500吨/天,但目前从化温泉风景区内温泉宾馆等旅游接待单位超过50家,每天通过机井抽取的温泉水量高达3700吨,长期超量开采已经引发浅层地下水及溪流水反补加剧,采集和补充失衡,温泉水温大幅下降也是必然。

        从化温泉要实现“世界温泉之都”的梦想就必须打破资源开采过度 、开发层次低、公共资源配套不足以及城市营销落后等困局与瓶颈。突破温泉发展的前两个阶段,即泡泉和会议度假,升华为更高阶段,也就是以健康疗养、养生为主的高端温泉旅游服务业态,依托广州市的高端中医药资源、科技资源、美食资源、文化资源,在服务、细节、文化等软实力上实现从化温泉旅游产品的品牌、品质、品位的飞跃。


四、 江苏省:品牌引领发展模式 
        江苏省已经发现露头温泉和热泉仅有10余处,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连云港东海温泉、南京江浦温泉和汤山温泉,其中又以汤山温泉最为出名。江苏省温泉资源有限,且并没有利用和开发温泉的历史,怎样才能在温泉旅游遍地生花的大旅游时代占据一席之地?铸品牌、创精品无疑是江苏省温泉旅游开拓市场的必然战略选择。
        常州耗资2.5亿元大打温泉牌,《天目湖南山竹海温泉度假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常州人有望告别去外地泡温泉的尴尬。苏州也在涌动着一股温泉旅游开发热潮,最近浒墅关阳山温泉度假区和树山云泉小筑温泉会所都相继开业,目前在苏州一地就有吴江、太湖西山、常熟沙家浜等景区宣布发现温泉。无锡也在追赶温泉旅游的潮头,短短的两三年无锡温泉旅游项目就增至4家,民营资本投资额超过15亿元。扬州、镇江、南京的温泉旅游也呈现蓬勃的态势。

        也有地热专家指出温泉的价值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洗浴,温泉资源的开发应科学系统规划,用地热供暖,通过设施农业种植反季节蔬菜花卉,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一样前景广阔。对于苏南地区多个温泉旅游项目的扎堆建设,也有专家表示质疑和担忧,温泉开采会不会引发地面沉降?温泉尾水和污水会不会直排入太湖?苏、锡、常地区禁采地下水早在2008年就已经写入地方性法规,这一禁令显示出当年江苏省治理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的决心,然而如今却面临如火如荼的温泉开采泛滥的挑战,面对诸多发展与隐忧的现实考验,苏、锡、常地区的温泉旅游开发还能走多远?


五、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我国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旅游业将从初期简单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温泉旅游作为一种符合现代人健康生活观念的活动,将成为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时尚产业,未来的市场发展潜力无限巨大。温泉旅游开发模式也在政府、企业、游客等各类群体的相互作用下,向着高品味、多形态、复杂化的经营模式不断演进。因此,未来的温泉旅游产业发展,必须要积极融合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实行品牌化经营战略,才能赢得市场,实现良性发展。


案例:

庐山西海国际温泉度假村
        庐山西海温泉度假村坐落在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位于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内的易家河村。西海五星级假日度假酒店,集温泉、休闲、住宿、会议为一体的温泉度假村,是来西海游客必到之处。

一、系出庐山长寿之乡

        这里自然环境优越,紧抱云居山、邻接柘林湖,易家河村更是有名的长寿村。终年云环雾绕的云居山,自古就是 “莲峰簇簇绕华台,一钵中央倚镜开。对寺面看云捧出,当湖直逼海浮来”的神仙佳境。山上的真如寺久负盛名,是佛教禅宗曹洞派的发祥地,为全国佛教“三大样板丛林”之一、国家重点开放寺庙,并以“世界最大、最正统的禅学中心”而誉播四海。柘林湖则是千岛落珠、碧波万顷,湖水清澈几可见底,能见度深达11米,以风景绮丽而誉满华夏。


        国家级森林公园使这里成为名符其实的绿色植被的海洋,原生态的景区内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5万个,是一个十足的天然大氧吧。易家河村坐落在橘林腹地、竹海深处,是明朝重臣,曾任刑部、礼部和兵部尚书的魏源的家乡。村子地理位置绝佳,在群山环抱之中,又有碧水潺潺、曲流映带,自古就是有名的长寿村,真如寺的虚云大师圆寂时寿龄120岁,如今健在的村民中,8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就有60多名。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神奇的温泉,这些或许就是此地居民健康长寿的秘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