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评价指标和建设标准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7-31
  • 点击次数:2779

  一、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概念


  1.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概念


  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
  它被定义为:“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旅游地在不同情况下,有时又被称为旅游目的地,或旅游胜地。”旅游通道将客源地和目的地两个区域连接起来,是整个旅游系统的桥梁。
  1988年,美国学者冈恩(Gunn)目的地地带(Destination zone)的概念,它是由吸引物组团、服务社区、中转通道和区内通道等几部分构成的。也有学者认为,“旅游目的地是旅游活动的中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行为逐渐从观光、休闲,向度假体验过渡。已有的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是一个国家旅游需求急剧膨胀的时期,但主要是观光性的需求。当人均收入达到2000美元时,旅游的需求将从观光性,转变为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和多样化选择。而当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以上,这时候人们的度假需求就会普遍产生。

  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正是面向来自全球范围内度假需求已普遍产生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提供国际水准的以度假体验为主的旅游产品服务的旅游目的地。


  2.我国现有的知名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


  2014年7月4日,由人民网、国际旅游学会联合主办的2014“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评价”活动在北京启动。该活动的评委会,由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凌云与浙江省安吉县风景与旅游管理委员会主任张孟蛟等业内人士组成。

  目前已有长白山、恩施大峡谷、华侨城欢乐海岸等旅游景区以及浙江天台、舟山朱家尖、江苏常熟等40余家旅游目的地城市、度假区、景区参与和申报。中国大陆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权威名单,很快就会出炉。


  二、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类型


  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依据其核心吸引力的不同,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1.城市核心型


  此类旅游度假目的地,依托城市人文、地域、经济资源等,以城市作为主要旅游吸引力,在做好城市应对旅游人口的基础建设同时,深入发掘城市旅游资源,并聚集城市各旅游产业要素,同时与其他产业形成联动互补关系,打造旅游与其他产业的交叉整合产品,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旅游名片。


  2.景区主体性


  此类旅游度假目的地,是以现有某个或某几个著名风景旅游区为基础和核心打造而成,此类旅游地区形成已久,我们进行旅游目的地模式建设,以本区山水自然风光为核心,围绕其形成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旅行社、旅游管理等配套要素集群,并整合周边文化、生态、城镇、温泉等资源,发展周边休闲娱乐产品。


  3.区域复合型


  主要是以一定地域空间内旅游要素、休闲方式为主发展而成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主要是以政府相关部门或具备一定实力的旅游开发企业主导,以打造地区旅游名片为主,以旅游地市、旅游区县、旅游乡镇为主要单元,这是当前我国旅游目的地建设主要形式。此种模式打造,由政府部门或旅游开发企业形象塑造、产品组合、交通线路设计等方面下功夫,由政府相关部门全盘规划,并进行政策扶持,发展模式较全面。


  4.产业聚集型


  主要是以某一旅游产品或某主题旅游产品的聚合为特征形成。其主要手段在于整合,整合地区现有旅游资源、整合产业链、整合市场资源、整合其他产业、整合不同行政区件的利益关系,形成发展合力,共同进行旅游度假目的地建设。


  三、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评价指标


  一个旅游景区或旅游目的地是否能成为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需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开展测评来确定。2014年7月由人民网、国际旅游学会发起的“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评价”,是对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评价的一次十分有意义的实践性探索。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国际旅游学会秘书长吴必虎教授介绍,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评判有不同的标准和指标。
  “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第一个指标是海外市场、海外游客应该对这个景区或者城市有所认知,其次是做旅游目的地建设、规划、管理、营销和服务时,用国际标准来衡量,第三个指标就是能否为当地居民获得发展的机会,也就是分享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利益,是否对自然生态环境充满敬意,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能否做到尽可能少的对环境和文化遗产带来破坏和威胁,这些也是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一个指标体系。”

  吴教授认为,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评选,能够起到一种推动和提高认识的作用。“任何地方要变成度假旅游目的地或者旅游度假目的地,首先要从观光旅游产品提升为度假产品。我国是一个观光旅游的大国,但是在开发度假产品方面,有很多限制性条件,所以,我们国家正面临着由观光的目的地向度假目的地转型的过程,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家认识到,中国从观光到度假产品开发是需要很多国际经验的。”


  四、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建设标准


  现在国内不少地方都在提建设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而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有其通行的标准。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作为旅游产业从观光向度假转变和目的地国际化共同发展的产物,指经济社会发达、其中旅游产业--特别是度假产业成为主要支柱产业并成为目的地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目的地。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本质在于国际化的旅游度假功能,而不在于巨大的目的地规模和接待量。

  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通行的要求有:


  1.优质的旅游基础设施


  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作为旅游发展瓶颈的旅游交通,其便捷与否是衡量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基本要求。
  高品质的绿化系统:花园目的地、山水目的地、绿色目的地。高品质的绿化系统,提高旅游目的地的观赏价值。
  国际化的目的地标识:是世界各国不同文化、语言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活动的基本条件。

  完善的旅游紧急救助救援体系:合理布局的各项救助服务设施,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2.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和产品


  高品位、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旅游度假资源,是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基础,是发展旅游度假经济的中心环节。

  依托一流资源形成的交通、住宿、游览、餐饮、娱乐、购物、结算、中介服务等“一条龙”产品服务,尤其是围绕高品质休闲、度假需求衍生的一系列产品服务的品质和便利程度,是国际化的实质。


  3.便捷的出入境程序


  面对国际旅游度假市场,要做到口岸设施现代化、出入境手续方便。出入境手续应该按国际通行的方式,对主要客源国的旅游者实行旅游签证和在一定时间内免签。同时应努力方便中转客人作短暂停留。


  4.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


  旅游度假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要求。
  一个或多个旅游咨询中心直接为散客服务:散客在入境的国际旅游者中所占比例的大小,是判断这个目的地国际旅游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准。
  开展网络服务:完善互联网服务系统和旅游信息系统,使散客旅游更方便、更自由。

  提供更方便的公共信息服务:对旅游者开放,使其更方便地进入目的地公共信息系统,在保证国家机密不外泄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方便旅游者查询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新闻等方面的信息。


  5.国际化的会议场馆


  商务会议带来的度假客流是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不应忽视的重要客源。能否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是旅游业发达成熟与否的表现。举办国际旅游会议的数量,是旅游度假目的地实现其国际交流功能和国际观光度假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6.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形象是确立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至关重要的问题。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选择,依赖于对该目的地旅游形象的认知水平,并受其所掌握的旅游信息的影响。


  7.友好文明的旅游氛围


  国际旅游目的地必须具备国际化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条件。
  硬环境:包括目的地基础设施、目的地生态环境、建筑空间环境以及目的地功能结构。

  软环境:即友好文明的旅游社会环境,包括友好的人民、文明的举止、清洁的环境、安全轻松的氛围等。


  8、现代化的预订和结算方式


  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极大地扩展了旅游产品消费的需求,改变了旅游业的运作方式,己成为信息时代旅游交易的新方式,完全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的需要。


  9、高效科学的旅游管理体系


  国际旅游目的地客观上要求旅游业实现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标准管理组织行业生产。因此必须建立高效科学的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旅游业管理体系。该体系应该由三个层级组成:政策法规、行业管理、同业自律。三者共同作用形成管理合力。


  10、完善的旅游市场


  规范化、科学化,是旅游业良性竞争的有利保障。也是国际旅游目的地健康发展的前提。

  如何把一个地区、景区或一个城市,变成国际性的旅游度假的目的地,这既是一个关于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评选指标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关于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的问题。


  案例:


  山水神秀,佛宗道源--天台山旅游风景区

  天台山不仅是汉传佛教天台宗发祥地、唐诗之路的目的地,道教全真派南宗创立地、活佛济公降生地,还是诗僧寒山子隐居地和田园牧歌般生活的乡村体验目的地。明代《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正是从天台山起步。


  一、创建5A景区,打造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


  浙江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中东部,地处宁波、绍兴、金华、温州四市的交接地带,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誉海内外。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列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2000年被评为首批全国4A级旅游区。


  以古、幽、清、奇为特色的天台山旅游风景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根据其地理位置和特色划分为13个景区。各景天然成趣、别具一格、各擅其胜,美不胜收。主要景区有五峰双涧中的国清讲寺、一石横空不渡人的石梁飞瀑、仰攀明月天几尺的华顶国家森林公园、赤城霞起建高标的赤城栖霞、灵仙之窟宅的琼台仙谷、休闲天堂的天湖景区、宅第街坊与楼台亭阁水榭园林荟萃一体的济公故居、自有一番独特风韵的龙穿峡景区等。


  今年6月10日,天台山旅游风景区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秀丽的自然风光资源,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专家评审会上得到高度认可。天台县旅游局副局长张朝红说:“自2012年6月正式启动天台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此列为全县‘一号工程’,举全民之智、全县之力,开展旅游文化发展大会战,不断提升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努力打造集休闲、观光、度假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目前天台山旅游景区还在积极地创建2014年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国际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国内景区管理专家徐挺介绍:“天台旅游起步早,发展慢,构建佛宗道源国际旅游目的地是天台旅游发展的目标。天台如何深挖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乡村资源,从观光游向深度体验的休闲旅游转型,需要在完善目的地综合服务系统,创新产品系统,提升产品营销能力等方面继续加强投入。”


  二、天台宗发源地,体验正宗禅文化修心之旅


  目前,天台山共建成开放8个景区(点),初步形成以宗教、山水为特色的北部旅游圈和以乡村休闲游为主的西部旅游圈,当年徐霞客首游天台山的古道,除了重修的山路之外,大部分都保留至今,将天台山诸多景点串连成线。
  天台山在禅修文化产品的发掘上独具特色,其中最负盛名的自然是天台宗发祥地国清寺。与国内其他同类型的旅游产品相比,天台山因其是汉传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而享誉海内外。
  这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隋代古刹,古树环绕、满眼苍翠,虔诚的信徒、香客在寺中点燃香柱,默默祈祷,再将香炉插入雨中亦冉冉生烟的香炉中供奉神明。古迹之外,更让人感慨的是,这样声名显赫的一座寺庙,几乎没有商业化的痕迹。尽管已经是4A级景区,但该景区门票仅5元/人。游人自行参观,香客安静拜佛进香,一点不会受到干扰。寺内的僧人在修行的同时,耕作、播种、收割,亲手制作寺内的各种石器,将生活也作为修行中的一项内容。
  目前,国清讲寺提供短期的禅修班项目,香客们也可以挂单住宿、品味素斋。禅修班内容有坐禅、行香和止观。坐禅其实是一个非常严格规范的用身体来实践佛法的行为。整个活动由坐禅为主。有坐禅老师详细讲解,指导以禅宗祖师代代亲传下来之禅坐。一日十柱香,在静默中以行香洗心净意,在静坐冥想中品悟生活之道。对于久居都市的上班族来说,能够在这样的佛门境地闭门静修反思,不仅让心灵得到了休息和沉静,也让灵魂得到了一次洗涤,也有人把禅修比作是一场“心灵瑜伽”。

  “作为天台宗的祖庭国清讲寺有1400年历史,它的空间格局、寺藏、风光,都是独一的。只要你细品一下,你会发现,寺庙前的那片田,山里的每一级台阶,每一棵古树,及村民的生活方式,都是旅行者的吸引物,都是唯一的。保护好优山美地,保持原始自然村落的生活方式,改善基础设施,这是能够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手段。”徐挺表示。


  三、后岸田园牧歌,让乡村度假连点成片


  除了享誉海内外的宗教文化,天台上独具特色的乡村度假休闲产品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长三角游客的青睐。随着天台山的旅游发展步伐的加快,旅游接待设施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提高,目前全县有旅行社十一家,包括星级宾馆在内的各档旅游宾馆(饭店)百余家,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齐备。交通状况极为便利,至杭州约2小时,至上海约3.5小时,至温州约2小时,至宁波约1.5小时,均为高速直达。2013年,天台乡村游总收入1.26亿元,接待游客人数256万人次。


  其中,后岸村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已经成为浙江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典型代表。以“一村一企业”为经营理念的“后岸模式”,作为典型经验,目前已经在整个浙江省进行交流推广。天台县也正在以后岸为样板,积极试点、推广,努力将“后岸模式”打造成为“天台模式”,引导传统农家乐摒弃组织松散、内容单一的经营模式,快速向集约化、复合化、品质化经营的转变,连点成片,使天台西部从零散的农家乐经营点发展成为一个大的乡村旅游度假区。


  “后岸村还需要继续优化乡村景观,按照自然村落的生活方式,完善设施,形成:乡村技艺,乡村宗亲活动,乡村景观,乡村生活的典范,从而才能留得住乡愁,产生美好的乡村记忆。乡村技艺--手工编织、铁匠、木匠、食品制作等,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是能否形成乡村主题旅游的重要传统行为,也是乡村产品的卖点。”徐挺说。


  现在,天台县全县乡村点燃了“美丽经济”的火炬。各乡镇利用“一乡一品一节”活动,打响农副产品品牌,提高其销售价格。南屏乡前杨村实现偏远农村向“休闲旅游特色村”的华丽转身,凭借红枫节推销杨梅、生姜等农副产品,村民人均纯收入提高了40%。2013年,全县旅游总收入61.8亿元,同比增32.2%,被评为中国休闲小城、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和最美中国文化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