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概念
1.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概念
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正是面向来自全球范围内度假需求已普遍产生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提供国际水准的以度假体验为主的旅游产品服务的旅游目的地。
2.我国现有的知名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
目前已有长白山、恩施大峡谷、华侨城欢乐海岸等旅游景区以及浙江天台、舟山朱家尖、江苏常熟等40余家旅游目的地城市、度假区、景区参与和申报。中国大陆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权威名单,很快就会出炉。
二、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类型
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依据其核心吸引力的不同,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1.城市核心型
此类旅游度假目的地,依托城市人文、地域、经济资源等,以城市作为主要旅游吸引力,在做好城市应对旅游人口的基础建设同时,深入发掘城市旅游资源,并聚集城市各旅游产业要素,同时与其他产业形成联动互补关系,打造旅游与其他产业的交叉整合产品,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旅游名片。
2.景区主体性
此类旅游度假目的地,是以现有某个或某几个著名风景旅游区为基础和核心打造而成,此类旅游地区形成已久,我们进行旅游目的地模式建设,以本区山水自然风光为核心,围绕其形成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旅行社、旅游管理等配套要素集群,并整合周边文化、生态、城镇、温泉等资源,发展周边休闲娱乐产品。
3.区域复合型
主要是以一定地域空间内旅游要素、休闲方式为主发展而成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主要是以政府相关部门或具备一定实力的旅游开发企业主导,以打造地区旅游名片为主,以旅游地市、旅游区县、旅游乡镇为主要单元,这是当前我国旅游目的地建设主要形式。此种模式打造,由政府部门或旅游开发企业形象塑造、产品组合、交通线路设计等方面下功夫,由政府相关部门全盘规划,并进行政策扶持,发展模式较全面。
4.产业聚集型
主要是以某一旅游产品或某主题旅游产品的聚合为特征形成。其主要手段在于整合,整合地区现有旅游资源、整合产业链、整合市场资源、整合其他产业、整合不同行政区件的利益关系,形成发展合力,共同进行旅游度假目的地建设。
三、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评价指标
吴教授认为,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评选,能够起到一种推动和提高认识的作用。“任何地方要变成度假旅游目的地或者旅游度假目的地,首先要从观光旅游产品提升为度假产品。我国是一个观光旅游的大国,但是在开发度假产品方面,有很多限制性条件,所以,我们国家正面临着由观光的目的地向度假目的地转型的过程,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家认识到,中国从观光到度假产品开发是需要很多国际经验的。”
四、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建设标准
现在国内不少地方都在提建设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而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有其通行的标准。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作为旅游产业从观光向度假转变和目的地国际化共同发展的产物,指经济社会发达、其中旅游产业--特别是度假产业成为主要支柱产业并成为目的地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目的地。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本质在于国际化的旅游度假功能,而不在于巨大的目的地规模和接待量。
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通行的要求有:
1.优质的旅游基础设施
完善的旅游紧急救助救援体系:合理布局的各项救助服务设施,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2.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和产品
依托一流资源形成的交通、住宿、游览、餐饮、娱乐、购物、结算、中介服务等“一条龙”产品服务,尤其是围绕高品质休闲、度假需求衍生的一系列产品服务的品质和便利程度,是国际化的实质。
3.便捷的出入境程序
面对国际旅游度假市场,要做到口岸设施现代化、出入境手续方便。出入境手续应该按国际通行的方式,对主要客源国的旅游者实行旅游签证和在一定时间内免签。同时应努力方便中转客人作短暂停留。
4.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
提供更方便的公共信息服务:对旅游者开放,使其更方便地进入目的地公共信息系统,在保证国家机密不外泄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方便旅游者查询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新闻等方面的信息。
5.国际化的会议场馆
商务会议带来的度假客流是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不应忽视的重要客源。能否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是旅游业发达成熟与否的表现。举办国际旅游会议的数量,是旅游度假目的地实现其国际交流功能和国际观光度假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6.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形象是确立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至关重要的问题。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选择,依赖于对该目的地旅游形象的认知水平,并受其所掌握的旅游信息的影响。
7.友好文明的旅游氛围
软环境:即友好文明的旅游社会环境,包括友好的人民、文明的举止、清洁的环境、安全轻松的氛围等。
8、现代化的预订和结算方式
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极大地扩展了旅游产品消费的需求,改变了旅游业的运作方式,己成为信息时代旅游交易的新方式,完全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的需要。
9、高效科学的旅游管理体系
国际旅游目的地客观上要求旅游业实现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标准管理组织行业生产。因此必须建立高效科学的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旅游业管理体系。该体系应该由三个层级组成:政策法规、行业管理、同业自律。三者共同作用形成管理合力。
10、完善的旅游市场
如何把一个地区、景区或一个城市,变成国际性的旅游度假的目的地,这既是一个关于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评选指标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关于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的问题。
案例:
天台山不仅是汉传佛教天台宗发祥地、唐诗之路的目的地,道教全真派南宗创立地、活佛济公降生地,还是诗僧寒山子隐居地和田园牧歌般生活的乡村体验目的地。明代《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正是从天台山起步。
一、创建5A景区,打造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
浙江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中东部,地处宁波、绍兴、金华、温州四市的交接地带,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誉海内外。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列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2000年被评为首批全国4A级旅游区。
以古、幽、清、奇为特色的天台山旅游风景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根据其地理位置和特色划分为13个景区。各景天然成趣、别具一格、各擅其胜,美不胜收。主要景区有五峰双涧中的国清讲寺、一石横空不渡人的石梁飞瀑、仰攀明月天几尺的华顶国家森林公园、赤城霞起建高标的赤城栖霞、灵仙之窟宅的琼台仙谷、休闲天堂的天湖景区、宅第街坊与楼台亭阁水榭园林荟萃一体的济公故居、自有一番独特风韵的龙穿峡景区等。
目前天台山旅游景区还在积极地创建2014年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国际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国内景区管理专家徐挺介绍:“天台旅游起步早,发展慢,构建佛宗道源国际旅游目的地是天台旅游发展的目标。天台如何深挖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乡村资源,从观光游向深度体验的休闲旅游转型,需要在完善目的地综合服务系统,创新产品系统,提升产品营销能力等方面继续加强投入。”
二、天台宗发源地,体验正宗禅文化修心之旅
“作为天台宗的祖庭国清讲寺有1400年历史,它的空间格局、寺藏、风光,都是独一的。只要你细品一下,你会发现,寺庙前的那片田,山里的每一级台阶,每一棵古树,及村民的生活方式,都是旅行者的吸引物,都是唯一的。保护好优山美地,保持原始自然村落的生活方式,改善基础设施,这是能够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手段。”徐挺表示。
三、后岸田园牧歌,让乡村度假连点成片
除了享誉海内外的宗教文化,天台上独具特色的乡村度假休闲产品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长三角游客的青睐。随着天台山的旅游发展步伐的加快,旅游接待设施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提高,目前全县有旅行社十一家,包括星级宾馆在内的各档旅游宾馆(饭店)百余家,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齐备。交通状况极为便利,至杭州约2小时,至上海约3.5小时,至温州约2小时,至宁波约1.5小时,均为高速直达。2013年,天台乡村游总收入1.26亿元,接待游客人数256万人次。
其中,后岸村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已经成为浙江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典型代表。以“一村一企业”为经营理念的“后岸模式”,作为典型经验,目前已经在整个浙江省进行交流推广。天台县也正在以后岸为样板,积极试点、推广,努力将“后岸模式”打造成为“天台模式”,引导传统农家乐摒弃组织松散、内容单一的经营模式,快速向集约化、复合化、品质化经营的转变,连点成片,使天台西部从零散的农家乐经营点发展成为一个大的乡村旅游度假区。
“后岸村还需要继续优化乡村景观,按照自然村落的生活方式,完善设施,形成:乡村技艺,乡村宗亲活动,乡村景观,乡村生活的典范,从而才能留得住乡愁,产生美好的乡村记忆。乡村技艺--手工编织、铁匠、木匠、食品制作等,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是能否形成乡村主题旅游的重要传统行为,也是乡村产品的卖点。”徐挺说。
现在,天台县全县乡村点燃了“美丽经济”的火炬。各乡镇利用“一乡一品一节”活动,打响农副产品品牌,提高其销售价格。南屏乡前杨村实现偏远农村向“休闲旅游特色村”的华丽转身,凭借红枫节推销杨梅、生姜等农副产品,村民人均纯收入提高了40%。2013年,全县旅游总收入61.8亿元,同比增32.2%,被评为中国休闲小城、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和最美中国文化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