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作为面向国际度假游客的中高端型旅游目的地,对目的地的开发建设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高要求的背后,意味着较高的投入和用心的运营。因此,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打造和各旅游度假项目的建设,在其开发、规划、设计、营建、经营、维护、管理、拓展等各个阶段,都需要有稳定而强健的资金流支持。借鉴目前业内旅游业的通用投融资模式,结合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定位和目标需求,继续探索适合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投融资模式。
一、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投资模式
游憩度假模式设计形成了具体产品设计内容,相应的投资估算可以得出。收入模式和盈利模式确定后通过财务分析论证投资收益是否与投资相匹配。在此基础上开始设计投资模式。投资模式的要素包括对项目的投资总额、投资结构、投资分期,投资方式等方面的设计。
1.投资额度
投资总额与整个项目的收益是否匹配,每个项目的投资额与其收益之间的匹配程度,根据分析调整投资额或决定项目的取舍。如当项目建设成高档投资需1000万,但根据市场分析游客在此项目消费的比例很少,贡献的收益不足以支撑投资回收,就要考虑该项目的取舍和调整。
2.投资结构
投资结构是各子项目投资在项目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构成。一是取决于项目整体打造需要投入的比例,另一取决于项目收益所要求投入的比例。如果整个景区游客量很大,为游客提供的吃、住等都比例较大,娱乐和购物的比例却很少,有必要增加在后者上的投资。如果根据对游客细分的调查结果,高消费的游客占整个项目收益的较大比重,就有必要考虑针对高消费的游客需求投资一些较高端的度假项目。
3.投资分期
投资分期,主要考虑整个投资期和经营期的现金流分布,和投资的分期。通常一期启动项目的投资尤为关键,以及每期对后续项目的现金流所起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投资分期的设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打造顺序安排。如有的项目结构中包括了索道、滑雪场、会议中心、度假酒店、别墅区等项目,可能从首先带动人气的角度,一期投资中首先考虑投资索道、滑雪场和度假酒店,再在一期由运动休闲带旺人气的基础上,投资会议中心和别墅区,向吸引休闲度假游客进一步延伸。在项目商业模式的设计中,投资分期是很重要的环节之一。
4.投资方式
投资方式不同会影响项目的现金流状况和分布。土地、酒店、休闲设施、娱乐设施等是租赁还是购买,设施投入是以股权的形式还是租金的形式出现,是合作的形式还是合资的形式,这些都是值得研究推敲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案,取决于投资者对项目或项目公司的收益预期和风险预期。如嘉年华的大部分游乐设备就采用租赁的形式,投入的是租金,因为游乐设施由于游客的喜新厌旧心理,实际的盈利年限很短,如果一次性购买会加大投资压力,而且很短的盈利年限将使大量资金沉淀,而租赁的方式却可根据经营的状况调整游乐设施的内容,又缓解投资压力。
5.投资形式
投资形式包括现金、土地、智力成果、道路、游乐设施、景点、旅游经营权、股份等等,不同的投资形式代表了不同类型资源的配置。不同的项目需要搭建不同性质的平台,关键的资源要素不同。如有的项目建设内容多,要求投入资金量较大,融资平台的搭建就非常重要,要求有融资渠道广泛的主体携资源介入。项目的资源很平淡,可进入性一般,如果搭建特殊的营销平台,可能出奇制胜,就要求有特殊营销运作才能的主体携资源介入。
不同的投资模式揭示了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收益,使投资者把握投资中可能出现的变数和问题,为其提供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
二、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融资模式
设计融资模式时须考虑融资平台的打造,嫁接公共资源的题材、配合融资的资产、现金流如何配置整合,各期的融资计划、资本如何构架,融资主体层级如何设计,须由专门的投融资人才进行设计和运作。
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各种融资方式和途径,可以概括归纳为以下几种融资模式。
1.政府扶持资金
在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发展的初级阶段,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与支撑,尤其是旅游度假配套的一些基础和公共管理服务设施,因为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且短期内难以取得回报,不易吸引投资者进入,如果不通过政府扶持,此类项目建设难以获得充足的资金保障,而恰恰这些配套设施建设又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关键所在。诸如交通枢纽、公共服务设施、旅游关联产业基地建设、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旅游规划费用、市场推广费等方面的支出,只要是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项目,都可以通过政府直接投资或者扶持进行运作。
2.银行融资
旅游专业银行或旅游发展银行,是服务于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专业银行,可采用境内外合资股份制。允许境外银行通过旅游发展银行作为“准境外机构投资者”有限制地投资于国内债券和基金,支持建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旅游企业进行发行债券试点,支持旅游企业上市融资;旅游发展银行与国际银行业接轨,开展国际先行的相关业务。在相关银行基本业务的基础上开展投行业务和跨境、跨地区经营业务;允许旅游发展银行发行债券,募集更多发展资金;对景区景点、旅游度假基础设施及旅游城镇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可大部分由旅游发展银行通过招商引资来解决,尤其要探索引进国际旅游知名企业进入,组建旅游投资开发公司,拓宽融资渠道;由地方政府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对旅游发展银行制定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存贷款利率幅度调整等。
3.生态融资
生态融资是破解生态建设、生态修复、生态发展投资瓶颈问题的有效探索,目前比较常见的生态融资模式都主要依赖丰富的森林资源进行。一是通过林权抵押贷款,发展信托融资和林产品贸易信贷;二是通过鼓励推广农牧一体开发、循环利用模式,推进立体林农工程建设获取资金;三是通过较少的投入,积极发展森林度假旅游来获取资金。
4.基金融资
旅游专项基金是在政府监督下使用,并对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整个区域的旅游发展长效地发挥扶持、鼓励、引导机制的专项资金。基金的资金主要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同时有部分旅游企业红利和社会捐助。基金管理上,可由财政部门或银行机构、信托机构监管,并成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进行管理。旅游基金的使用应以调整产业结构、涵养后续财源、促进旅游度假经济发展为原则。
5.挂牌上市融资
对于已经相对成熟的旅游企业来讲,这些企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获得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同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旅游公司获取资金的渠道更宽广,收入模式也更具多样性。在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参与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的旅游企业的规模也足够大,时机成熟时就可以考虑挂牌上市。通过整合上市,以便于能够融集更多资本,投入到旅游度假产业的开发和建设中。
6.社会闲散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