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点到一圈,夜郎文化的定力在哪里?
然而,短短几年之后,夜郎文化品牌仍旧没有打造成功,倒是关于夜郎文化的争议甚嚣尘上、分外热闹。贵州赫章县举办了夜郎文化节,湖南新晃县举办了夜郎黄牛节,贵州六盘水市召开了首届夜郎文化论坛,在这样的你争我抢中,能量内耗不断加剧,不仅影响了夜郎历史与夜郎文化的科学研究,而且影响了夜郎文化打造的进程,让人们在务虚的错觉里忽略了务实的想法和做法。
2004年7月31曰,经过半年多的谋划与沟通联系,黔、滇、川、渝、湘、桂六省区市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聚首贵阳,召开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成立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这场研讨会标志着对“夜郎文化”这笔遗产观念认同的突破与转变,由此夜郎文化旅游圈的构建在理念中得到重视,在现实中开始成形。
那么,夜郎文化的定力到底在哪里?
沿着牂牁江,为夜郎文化寻找落地策略
2014年,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的规划师进入六盘水,开始对夜郎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在沿着牂牁江做了几个月的实地调研后,规划师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夜郎文化要找到定力,就必须尽快找到相对应的落地策略。
1、从市场需求中寻找发展目标
经过实地调研,大地风景团队发现:尽管周边强手如云,但是,随着旅游消费的转型升级,牂牁江反而具有了一定的后发优势,其市场机遇就在于它与黄果树78公里的距离中。
因为这个78公里,牂牁江具备了分流黄果树游客的可能。同时,我们经过调研发现黄果树的游客以观光为主,这就给了牂牁江一个填补市场空缺的机会。通过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完全具备把黄果树的观光游客转化为牂牁江的休闲度假游客的可能,也完全具备与黄果树景区进行差异化竞争的可能。基于这样的市场分析,我们确定了牂牁江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深挖并活化夜郎文化, 围绕这一灵魂主核,整合牂牁江沿线的山、水、喀斯特地貌等生态景观资源以及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构建集江河观光、运动康体、滨水度假、养生居住四大功能一体的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
2、从历史自然中寻找文化基因
为此,在做《六盘水牂牁江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创造性地把夜郎文化与生态文化融合起来,形成了整个规划的灵魂。
3、从顶层设计中寻找战略支点
“多彩贵州”和“神秘夜郎”是贵州文化旅游的两大亮点,目前的现状是“多彩贵州”的品牌比较响亮,而“神秘夜郎”却鲜为人知。针对夜郎文化,大地风景规划团队从宏观战略层面进行分析,为整个项目找到了战略支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肯定了乡村旅游在农村就地转型、发展农村服务业、促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发展旅游中加强生态保育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贵州省在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打造与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岛”相呼应的“山岛”构想,将贵州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吸引力的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和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旅游大省和山地旅游休闲度假省。
可见,无论是国家战略还是贵州战略,都在呼唤贵州旅游摆脱单一的生态品牌,寻找一种融合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的新品牌,毫无疑问,这个新品牌就是夜郎文化。由此,我们就找到了外部的战略支点,这个战略支点的撬动下,《六盘水牂牁江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找到了项目的突破点。
4、从地理脉络中寻找体验逻辑
夜郎文化是抽象的,如何将其转化为合度。于是,规划团队确立了充分尊重当地地形地貌的原则,怀着对喀斯特地貌的敬畏之心,不占用耕地,依地势造项目。
规划团队以其知名度高、开发价值大的夜郎文化为主题脉络,深度挖掘夜郎文化内涵,以展现夜郎文化的“山水、民族、古城”三大资源为引领,通过寻找夜郎文化、回归夜郎文化和体验夜郎文化三种旅游主题形成展现夜郎文化的一条旅游主线。
寻找片区从现代元素入手,融入夜郎文化符号,凸显在现代生活中寻找夜郎文化的理念,运用参与性活动较多的亲水项目和娱乐项目构成寻找需要的动态感;回归片区通过展现夜郎古国四大民族为理念,以民族部落的形式再现夜郎文化;体验夜郎文化片区通过四级台地的规划设计,从景观到项目逐步实现夜郎文化的升华,从景观、建筑、设施、项目等方面全方位的体验夜郎文化。在整个体验设计中,地理脉络与历史文化脉络实现了近乎完美的融合。
《六盘水牂牁江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评审时,受到了贵州省高校领导和旅游局专家的充分肯定,大家认为这个规划将贵州文化的源代码提炼得非常精准,也将这个源代码很好地植入进了落地项目中,并促进了当地城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