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我认为全域旅游可以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当前中国旅游业正在经历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商务旅游的深刻变革。在观光旅游时代,不同层级的行政单位(地级市、县)以在区域范围内零散分布的大小不一的景点或景区吸引游客聚集,进行传统的山水观光旅游,以收取门票为主要获利方式。在该模式下,旅游活动相对封闭,主要发生在景区内,与景区外围的社会基本不发生任何关系。传统以门票经济主导的观光旅游不能被称之为全域旅游。
进入休闲度假和商务旅游时代,传统观光旅游活动仍然存在,休闲度假旅游的深入发展延长了游客在目的地停留时间,客观上也促进了观光旅游的发展。全域旅游,首先要求地域空间上的全覆盖,凡是游客经过的区域都应该被视为景区进行打造以乡村旅游发展为例,全域旅游模式下,并不要求每个村落都有景区或景点,但是每个村落都应该具备作为目的地进行发展的战略眼光。
旅游是一个覆盖面和涉及面很广泛的产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和开发计划署统计显示,与旅游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分类有140多个。进入现代社会,大旅游、泛旅游发展趋势下,参与旅游发展的部门更加多样,网站、OTA等也纷纷抢占旅游市场。与此同时,新兴旅游方式层出不穷,自驾游将成为主导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式。自驾游的发展突破了城市、村镇的界限,要求交通、景区、餐饮、酒店等多要素的共同参与和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我国过去以GDP增长作为衡量城市发展的第一标准,许多城市为前期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付出沉重的代价,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十分突出。此外,我国城镇化现状也不容乐观,土地的城市化快于人口的城市化,人口就业城市化快于人口社会的城市化也在不断加深各种社会矛盾。
纵观全球经济发展现状,第三产业比重高或是第三产业增速高于第二产业增速的地区相应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两会之后,自上而下产业链调整发展导向及全民带薪休假制度完善成为必然的改革趋势。未来,在强调发展质量的新阶段,我国的产业发展结构的优化一定会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目前,郑州第二产业比重明显超过第三产业,在全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郑州也进入下调第二产业比重,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牟旅游业是郑州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整个郑州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
娱乐业占美国全国GDP的60%-70%,美国将电影、报纸、音乐等都归入娱乐业的范畴。从涵盖类型和属性来看,娱乐业可等同于文化产业。中国的文化产业要发展,首先要树立更加开放的文化产业发展观,要与时代的发展共同进步。其次,娱乐旅游面向的是外来旅游市场。河南周边的山东、河北、陕西、山西、湖北、安徽、包括京津地区,共有5.15亿人口,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也是巨大的潜在旅游客源市场。
河南的旅游形象定位为“老家河南”,以文化遗产为主要旅游产品。但在高速发展阶段,中国人每周工作时间在50-80个小时之间。高度紧张工作下中国人在闲暇时段对旅游产品的第一诉求集中在娱乐类产品。因此,打造以娱乐业为核心的中牟旅游产业发展体系才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发展定位。
美国奥兰多是全球知名的娱乐之都,中牟能否复制奥兰多模式?
中国现有主题公园发展模式以方特、欢乐谷、迪士尼和环球影城为代表的外来三大模式为主,这三大模式都是简单复制国外成功经验,在传统观光旅游时代尚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随着旅游业发展的不断升级,只有紧密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并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不断赋予主题公园高识别度和内涵,才能在日益多元的旅游消费市场保持竞争优势。
奥兰多的模式虽然不可复制,但发展理念却值得借鉴。在形象定位和宣传上,可以将中牟定义为:“东方娱乐地、中国狂欢节”。狂欢是旅游的一大要素,可以充分调动游客的参与性。杭州宋城引入泼水节,成为其盈利最高的节点,巴西狂欢节、威尼斯水上狂欢节、西班牙狂欢节、英国诺丁山艺术狂欢节,都是世界知名的旅游盛事。
中牟位于中原,具有功夫、庙会等文脉深厚的中国文化表现形式,也拥有物流、商务这样的新兴产业元素,在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中可充分依托优势基础,树立开放的文化娱乐业发展理念,活化文化遗产要素,借助现代科学建设技术,打好娱乐园区建设和节庆活动开发两张牌,多渠道共同推进中牟娱乐旅游业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