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亿人次的旅游狂潮对中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10-08
  • 点击次数:260

 

 

      2015年的国庆节可以用旅游狂潮来形容。节前,相关机构预计出游人次可能突破5亿,节后,交通、铁路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出游人次超过7.5亿,相当于全国人民有一半多都在说走就走的路上。7.5亿人次的狂潮背后,蕴藏着中国旅游业在互联网+旅游语境下的对国内和全球发展的系统性影响力。

 

      在经历了过去30年经济快速上升的周期之后,中国经济继续寻找到新的财富增长模式。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个新的财富增长模式就是消费驱动,然而,问题的争论焦点在于消费驱动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目前到底有多大?


      2008年,与墨西哥和土耳其等低收入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个人消费水平只有它们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2009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中国家庭消费接近经济总量的35.3%。


      2011年根据世界银行的ICP报告,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当年中国的实际人均消费只有美国的11.6%。中国家庭消费占GDP的比例约为35.4%。


      2012年索罗斯指出,中国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三分之一左右。


      这些一连串的数字似乎在为我们今天的经济下行提供着一个最直接的原因:低消费。然而,再来看看以下数据:

 


      2008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78亿人次,比2007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2.1%;实现旅游收入796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4.2%。


      2009年,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汇总的数据显示:国庆节8天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2.28亿人次,比2008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8.5%(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4%);实现旅游收入1007亿元,比2008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6.4%(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0.6%);旅游者人均花费支出441元。


      2010年,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汇总的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2.54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同期增长27.1%;实现旅游收入1166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同期增长32.4%;旅游者人均花费支出459元。


      5年后的今天,出游人次超过7.5亿,比5年前翻了两番。


      以上两组数据分别支持了两种不同的判断,一种判断是中国家庭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下降,一种判断是中国家庭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提升。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截然相反的判断?关键在于中国旅游消费统计存在的缺陷。这个缺陷无论从狭义还是广义角度来考量,都是比较明显的。

 


      从狭义旅游消费来看长期以来,有三项旅游消费被官方统计忽略。一项是出境旅游消费,一类是线上旅游消费,一类是通过公司账户付费的旅游消费。这三类旅游消费实际上占据了较大的消费比例。虽然近年来旅游消费统计有所改善,但是,仍旧存在被低估的问题。


      从广义旅游消费来看,我国的旅游消费统计仍旧没有与国际接轨,不符合大旅游发展的统计要求。国际上的旅游消费是一个复合概念,泛指“旅游+”语境下的一切复合型消费,比如旅游+商务消费、旅游+医疗消费、旅游+研学消费、旅游+体育消费、旅游+艺术消费等等。而国内的旅游统计恰恰缺少“+”的思维,停留在单一旅游消费层面。这就使得旅游消费统计不能反映旅游消费的综合情况,不能涵盖单一到复合、直接到间接的全部旅游贡献。


      以上两类狭义和广义的低估不仅仅对旅游业发展产生制约,也掩盖了通胀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等问题,影响了政府宏观决策的科学性。


      假如旅游消费数据能够有一个客观真实的呈现,那么,现如今被专家学者质疑的消费驱动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问题应该就会有一个积极的答案。这个答案揭示的真相就是中国经济的消费驱动的转型道路上早已超出了很多人的预判,而旅游作为互联网和汽车驱动的“双移动社会”模型下的新消费引擎,必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实际上,李金早已经为旅游的这一角色做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寒冬里的腊梅。


      这株腊梅不仅仅是当下中国经济寻找新的财富增长模式的重要内生力量,也是中国影响全球经济和全球治理的重要筹码。


      美国商务部预计,到2016年,中国可一跃成为美国最大的旅游客源国,中国游客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以经济为支点,中国游客将有可能成为撬动全球治理战略的重要杠杆。


      当下,美国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贸易部长达成了TPP战略协议,在全球战略中遏制中国,而中国则推出一带一路、自贸区战略,不断拓展全球话语权。两方政治力量的较量中,旅游带动的民间交往将成为了政治之外的两一种外交软实力。


      让我们期待着旅游这株寒冬里的腊梅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体系重构谱写出更加惊艳的风景。

 


作者:张栋平

来源:大地风景旅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