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国家风景廊道旅游总体规划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6-11
  • 点击次数:1350

委托单位:东营市垦利区旅游局

委托时间:2018年

 

一、黄河国家风景廊道是探索黄河水利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项目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的黄河大堤之上——从垦利区的西边界直达黄河入海口,规划研究长度100公里,实际规划设计长度81.66公里,风景廊道总面积283平方公里。廊道作为连接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重要道路以及垦利全域旅游的核心休闲空间,又依托承载着华夏文化与国人情怀的黄河水,力求打造成为集文化、景观、休闲、河务工程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廊道,成为垦利文旅品牌的重要名片之一。

2017年召开的全河工作会议提出了认真落实“维护黄河健康生命、促进流域人水和谐”的治黄思路和“规范管理、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可见今天的发展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防与管”,更重要的是通过合理的措施,探索更和谐的发展模式,保证水生态的同时加强人水情。水利经济的发展逐渐加强旅游业的融入,在这一背景下垦利黄河大堤——水利设施的旅游发展符合水情,市情与民情,黄河国家风景廊道是探索黄河水利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二、风景廊道促进沿黄河旅游的一体化发展,创建“黄金旅游带”

世界级的自然遗产·国家级的战略地位·山东省的创新示范·垦利区的龙头品牌

山东是沿黄九省区唯一地处东部并拥有广大开放地带的省份,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无论是在黄河经济带的协调发展,还是在黄河黄金旅游带的一体化进程中,均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垦利区作为山东省“黄河入海”的主体片区,将进一步发挥入海口三角洲的景区品牌效应。黄河三角洲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代表之作,将成为世界独具特色,记录华夏文明,展现生态文化的集结地。未来以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为核心,选取河口区的冲击平原进行“联合世界自然遗产”的申请(垦利区与河口区联动),塑造品牌形象。同时风景廊道作为黄河三角洲的核心通廊,是重要的枢纽与生长线,沿黄河旅游的一体化发展,成为中国大地上的“黄金旅游带”!

黄河风景廊道是垦利区全域旅游的核心文化休闲带,是从西向东贯穿垦利全域,连接“海城田工”文化片区的走廊。未来通过休闲景观的营造,旅游产业的引入,风情道系统的建设,将改变原有散点的发展格局,构建垦利区的旅游休闲系统,塑造垦利区的旅游形象品牌,并作为垦利全域旅游中的重要发展轴线,成为连接入海口与城区的核心廊道!


 

 道路设计


三、通过规划,将其建设成多功能与开放性的文化休闲空间

一是要在东营市把原有单一的河务防汛功能的大堤重新利用,使其成为具备多功能与开放性的文化休闲空间;

二是通过建设黄河风景廊道来连接黄河口旅游景区与垦利城区,从而引导客群流向;

三是重新整合周边资源,充分利用场地元素,把本底特色不突出的线状空间改造成景观文化休闲的廊道。同时通过本项目黄河国家风景廊道的打造,形成点带线的旅游格局,融入“旅游+”的新模式,跳出原有的黄河旅游资源观,成为沿黄旅游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本次规划设计了“1+1的模式”——“一路一带”的建设路径。通过核心大堤路的提质改造,再融入路两岸文化景观产业带的创新打造,共同构筑绿色休闲廊道体系,让整条国家风景廊道充实饱满。“一路”指风景道系统工程+驿站体系,构筑核心的休闲体验交通线;“一带”为风景文化+全域休闲+产业示范的三大功能合一的体验空间,为风景廊道融入黄河景观文化亮点。


四、创新IP,为山东省发展风景道体系提供实践经验和标准体系

大地风景助力垦利黄河风景廊道形成品牌化旅游廊道,以此填补山东省的空白现状,并且将其打造成为省级的旅游示范系统,为未来山东省发展风景道体系提供实践经验和标准体系。

一是在战略层面,大地风景项目组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垦利乃至山东,整条黄河经济带的品牌项目;

二是不同于旅游风景道,黄河国家风景廊道资源较少,环境比较单一,规划设计中从主题上进行包装设计“母亲之路”,从创新要素上融入文化IP的旅游点,如黄河音乐厅、黄河小夜曲、黄河图书馆等,从特色景观设计上突破设计了音乐之路,能量之路等,为整条市政型道路尽可能的增加品牌亮点与经营性的节点。


五、黄河风景廊道建设有助于政府以及企业的有效衔接

一是政府部门之间的衔接。主要工作包括河务局、文化和旅游局、交通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为实现在满足河务管理要求的基础上最大化地与大众休闲相衔接的目的,部门联合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及措施;

二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衔接。一方面在政府做好基础设施的提升与完善的基础上,企业、其他机构或组织通过自建、租赁、合作等形式参与进来;另一方面通过股份制合作,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如政府和新能源公司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驾驶示范点,有效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的产业融入,为项目注入发展动力,实现产业示范与文旅服务的创新融合;

三是企业与社区之间的衔接。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创建盈利回馈模式或公益基金,为企业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同时,提高在地居民的幸福指数。


文/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