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小镇•拈花湾:世界级禅意旅居度假目的地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7-10
  • 点击次数:472

灵山•拈花湾——世界级禅意旅居度假目的地


2015年拈花湾开放灵山游客量达到3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亿元。2016年国庆黄金周7天时间内,灵山+拈花湾双园共接待游客28万人次,创历史纪录拈花湾景区,10月4日创造了单日入园人数26299人次、瞬时在园人数10046人次的记录,这些数据都表现了市场对灵山小镇·拈花湾的追捧。


【命名由来】拈花湾的命名,一方面源于灵山会上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的经典故事,同时也缘于它所在的地块形似五叶莲花的神奇山水。

【项目选址】位于无锡市马山半岛,距离上海、南京、杭州约1.5 小时车程,离灵山大佛景区约5KM,是灵山集团历时5 年打造的世界级禅意旅居度假产品。规划面积1600亩,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景观面积55万平米,水域面积20万平米,容积率0.45,建筑密度0.23,总投资53亿元。

定位世界级禅意旅居度假目的地

【文化特色】禅文化贯穿整个小镇

“禅”是小镇的核心文化内涵,体现在业态、建筑风貌、活动项目等各个层面。


一、拈花湾发展背景

拈花湾的发展背景离不开灵山景区。灵山大佛景区于1997年建成,占地面积约30公顷,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江南佛教文化的代表性丛林。作为一尊高达88米、国内最大的青铜佛像,灵山大佛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宗教、历史和文化上,还体现在旅游上,灵山担负着带动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重任。


一期工程——灵山大佛(1994-1997年)

1997年建成的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的小灵山地区,该处原为唐宋名刹祥符寺之旧址,为保存古迹,弘扬文化,落实宗教政策,由修复祥符禅寺建造大佛立像筹建委筹划。大佛所在位置是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主要建设项目有天下第一掌、百子戏弥勒、祥符禅寺、灵山大佛(核心项目)及佛教文化博览馆、万佛殿。


作为一期工程的主体灵山大佛,灵山大佛高88米,连同三层石头基座在内通高101.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铜铜释迦牟尼立像。灵山大佛从建成之初就迅速形成了品牌知名度,已经成为无锡旅游的标志。


二期工程——灵山文化园(2002-2003年)

灵山文化园区占地25万m2, 其中绿化面积约14万m2,园区中以中轴线为景观主线, 从外至内有大照壁、五明桥、门楼、佛足坛、五智门、菩提大道、九龙灌浴、降魔、阿玉王柱等景点。


三期工程——“灵山梵宫”(2006-2009)

作为2008年“世界佛教论坛”的主会场,灵山胜境三期工程规划用地面积约34.09公顷,由佛教修学中心、灵山书院、灵山梵宫、五印坛城等主要建筑组成。规划布局与现状景区有机联系。


作为三期工程的主体建筑——灵山梵宫,总建筑面积达4.7万平方米,由圣坛(佛教表演剧场)、廊厅(佛教展示馆),以及佛教餐饮和会议中心组成。三期工程使灵山景区延伸和扩大,进一步完善了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景区整体结构与功能的优化和提升。


四期工程——拈花湾(2010-2015)

灵山小镇拈花湾打造的是一个自然、人文、生活方式相融合的旅游度假目的地,追求一种身、心、灵独特体验的人文关怀,让人们体验无处不在的禅意生活,从而开创“心灵度假”的休闲旅游新模式。可以说拈花湾是灵山景区继梵宫之后的又一次升级,真正实现了休闲度假综合体的开发。


目前,无锡灵山已被确认为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作为核心会址的灵山小镇·拈花湾已成为融东方禅文化内涵和禅文化特色的禅意度假小镇。


二、空间结构

拈花湾以“五谷”、“一街”、“一堂”的主体功能布局,并配以禅意的命名体系,形成以佛祖拈花手掌为原型的总平面。其中,“五谷”分别为云门谷、竹溪谷、银杏谷、禅心谷、鹿鸣谷,形似佛祖的五根手指,主体功能为涵盖会议、酒店、度假物业;“一街”即香月花街组团,位于手掌心,是拈花湾的核心商业街区;“一堂”即胥山大禅堂,位于手掌底,也是拈花湾的大型禅修体验场所。


 

三、香月花街商业业态

香月花街是拈花湾小镇现阶段最主要的产品,总建筑面积约3 万平方米,有近300 家商铺,包含文创购物、主题餐饮、休闲娱乐、客栈民宿等多种业态。


从业态的空间布局上看,香月花街前半部以精品购物为核心业态,主要产品有拈花塔、拈花堂、百花堂、妙音阁;中段以餐饮业态为主,核心产品包括一笑堂美食广场;街后段以住宿为主,包括了13 家禅文化主题的精品客栈,客栈全部自持自营。


从业态的配比来看,主要业态类型为购物和餐饮,餐饮、购物、住宿、娱乐的比例达到了37:39:12:12。


从盈利模式看,拈花湾最早采取了地产模式,后因政策原因,及时做出调整,采取“旅游门票+各种商业业态”综合发展的模式,餐饮和购物成为其重要的商业业态,同时住宿,尤其是禅文化民宿也深受市场追捧,总体来说,拈花湾开业两年来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从招商管理看,作为一个综合型文旅小镇,拈花湾涵盖的物业包括酒店、客栈、商业、度假物业等多种类型,在招商中实行严格的筛选制度,并建立日常巡查管理体系。以客栈为例,拈花湾采取的是“多主题,小体量”的策略:一是配合相对较多的酒店数量,可进行不同主题与风格的装修;二是较好地控制客房数量,提高运营效率。


四、拈花湾的建设再次促进了灵山景区的升级

1、旅游产品升级:为灵山景区300多万的游客提供了多次消费的产品布局

灵山景区通过四期工程不断转变经营模式,从观光型旅游区转变为休闲度假型旅游区,尤其是在拈花湾建成后,休闲娱乐、度假设施、禅修体验项目更加完善。拈花塔、梵天花海、福天阁、君来波罗蜜多酒店、禅意客栈、民宿等景观和度假酒店的运营,为灵山景区300多万的游客提供了多次消费的产品布局。


2、整体实力升级:拈花湾开放后,灵山整体的营收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1:2013—2016.03灵山景区营业总收入(单位:亿元)


2:2013—2016.03灵山景区净利润(亿元)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5年拈花湾的建成后,灵山景区的旅游营业总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从2014年的6.17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7.7亿元,并且2016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就达3.43亿元。


另外,从净利润来看,灵山景区从2013年至2016年3月期间,净利润也有了明显增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达0.23亿元,已超过2015年全年的净利润值,这说明灵山景区产品结构的变化逐步显示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五、拈花湾成功的三个要点

1、将禅文化主题做到极致

灵山小镇·拈花湾与灵山胜境一脉相承,以禅文化为主题,打造世界级禅意旅居度假目的地,这个文化之魂与灵山大佛、梵宫等灵山系列文化景点一脉相承,下至一树一木一石的景观营造都与禅之魂相呼应,宗教文化贯穿上下对小镇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2、工匠精神,要求建设“精进”的产品

工匠精神在拈花湾小镇的设计与落地过程中,得到了完美的贯彻,从建筑到景观,都追求将“禅意”做到自然,每个建筑和景观整合多个专业机构和企业资源进行设计和打造,力求做最自然的禅意,从常见的屋顶茅草,到简单的庭院竹篱,再到不起眼的路边青苔,都透露着拈花湾主创的完美主义情怀与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一个小小的茅草屋顶,整合了十八家专业机构和企业的资源与力量,前前后后“折腾”了十三个月的时间。为了让苫庐屋顶最大程度达到自然禅意的效果,他们从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东北甚至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等地方选择了二十多种天然材料,同时将能够找到的最好仿制品拿来,放在一起进行日晒雨淋等各种手段的反复试验比对。在这其中初选出八个品种,请包括巴厘岛在内的当地工匠,在现场搭建茅草屋顶的样板,再进行为期一百天的户外综合试验。在这场严苛的试验中,淘汰了虽然防腐性能好、但是美感欠缺的所有仿制材料,也淘汰了虽然自然优美、但是不耐腐蚀、使用年限短的大部分天然材料,最终找到了二种既牢固耐用又美观自然的天然材料。简单的庭院竹篱是历经二十九种标准工具、四十三道标准工序而完美打磨出的艺术精品。看似不起眼的路边青苔却是来自全国名山大川的土著青苔被农学专家悉心照料十二个月后的心血结晶。这种对景观、设计、建筑精致的追求,在佛家眼里,叫“精进”。


3. 灵山集团文旅产业链资源整合为拈花湾提供强有力的营销及运营保障

作为拈花湾运营主体的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形成了涵盖旅游、文化、出版、地产、投资、酒店、食品、工艺品、餐饮等产业领域,以文化创意旅游为核心的产业链式投资发展格局,为拈花湾的成功运营提供了多维度的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