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的支持系统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4-01
  • 点击次数:527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旅游业带动乃至于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这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有利于区域内的资源重组、产业优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活力和动力。但就目前全国出现的“全域旅游”热而言,跟风现象严重,很多人对全域旅游还不了解,对于什么条件下适合开展全域旅游也不清楚,如何构建全域旅游更是知之甚少。


  很多人根据字面意思将全域旅游理解为大而全,全空间、全产业、全社会、全动员……显得空洞同时又缺乏相应的支撑体系。其实,要做到全域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一系列具体支持体系做保障。


  一、法律法规支持
  为了保障全域旅游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发展全域旅游首先要有制度上的保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中国旅游强县标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评定标准》、《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标准》、“国家5A景区标准”等对区域内的旅游景区、旅游环境、旅游设施及公共服务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组织公安、卫生、物价、旅游等部门对区域内的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宾馆、饭店等的安全、卫生、服务质量进行全面检查。

  在此基础上,依据上位规划,结合本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详细的“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确保全域旅游实现标准化宣传、推介和检查。


  二、资源支持

  “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基本目的,全域旅游发展要严格遵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推进旅游与生态建设融合,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地域尺度

  《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显示全域旅游示范区分为全域旅游示范县(含县级市)和全域旅游示范市(州)。各地首批申报全域旅游示范区,原则上各市(州)申报1个县(市、区),有条件的可视情申报市(州)为创建对象。创建主体为县、市(州)人民政府。这里规定了申报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在地域上的尺度以县为主,在条件特别好的地方,可以扩大到市域范围,表明全域旅游在地域范围上的限制,比较适合县域或镇域内,既不能无限放大,过大则会使全域旅游过于泛化,很难形成合聚效应。也不能过小,过小则失去全域的意义,难以达到区域品牌。这是全域旅游发展的空间保障,有利于形成若干个旅游发展的主体功能区。


  2.资源尺度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主要考核指标要求“区域内有明确的主打产品,丰度高、覆盖度广”,这要求发展全域旅游的地区必须具备丰富或等级较高的资源。只有具有一定的等级较高的资源才能带动区域旅游形象和品牌的塑造,引领区域旅游个性,形成品牌影响力。统筹旅游形象的整体宣传推广,提升区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在这一统领下开发多层次、多类型的旅游产品体系,丰富区域旅游内涵。


  三、公共服务体系支持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影响全域旅游质量的重要条件,创建全域式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必须使旅游业在当地总体发展中确立发展地位,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完善的工作机制。各个部门和各个行业在达成全域旅游的共识下,建立顺应全域旅游发展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新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全域旅游的基本特征要求旅游目的地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覆盖游客行前、行中和行后全过程,对全域内的旅游要素实现无边界整合,对交通、安全、营销及吃住行游购娱消费等各个环节、各个要素进行全网优化,实时更新,网络动态发布。


  首先,推广全域旅游APP,在图文并茂的基础上提高可视化程度,融合视频、虚拟实景、收藏夹等表现形式,对区域内的旅游信息进行全方位推介,指导游客在旅游地的活动。


  其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要充分利用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内容。游客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热线等多平台,获取旅游咨询、投诉、商务、救援、提示等服务。游客借助智能手机,导航软件多媒体方式展示旅游目的地一切信息,获得导览、导游、导航等服务;通过二维、三维等科技创建“视频导游”推广平台,讲解景区,由区到点,层层深入;以“游”为主线串联吃、住、行、购、娱,根据游客所在场所为其推荐周边服务,帮助游客享受最地道的旅游盛宴。



  再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在政府部门联动的基础上,加强行业监控,完善行业协会组织,发挥民间组织的力量,保障全区域内信息的无缝对接,交通零转换。建立应急联动机制,保障游客安全,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布预警,跟踪监测。


  在这个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仅是为了给游客提供优质服务,而且要充分考虑本地居民的休闲需求,在尊重本地居民的基础上发展全域旅游,在满足本地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全域旅游,才是真正的全域旅游,也才能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全域旅游的公共服务体系更是当地居民与游客和谐共享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四、人才支持

  区域内的旅游业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的状况直接决定了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的效果。在全域旅游发展中,需要一批素质好、富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专业理论、实践经验,又有较高文化程度的旅游专业人才,因此,全域旅游发展首先要实现旅游高素质人才结构构架。


  第一,旅游业高层管理者,如从事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景区管理、旅游规划等方面的人员:包括政府分管旅游工作的领导,各县(市区)旅游局局长及旅游景区管委会主任,他们对于旅游业的理解和认识对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第二,急需具有专业技能过硬、服务意识强、复合型、协作型、应用型的服务人才,包括高级导游人才、旅游规划人才、旅游市场人才、旅游商品开发人才、度假和商务旅游开发人才等。第三,建构高层次旅游人才培养合作体系,与旅游研究机构、学校建立合作培养机制,保障高素质人才的可持续性。


  旅游作为一个特定的行业,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当严格,不仅要知识面广,而且还要有专业的特长,只有具有优秀的旅游专业人才才能为全域旅游发展“另辟蹊径”创造更好的盈利空间和设计受游客欢迎的旅游线路。全面提高旅游队伍的整体素质,使旅游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动力,建立全面有效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