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生态厕所:大地上的绿色风景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9-11
  • 点击次数:1543

      据《周礼》记载,我国早在三千多年以前就在路边道旁建有厕所。人类厕所文明也先后经历了两次厕所变革,分别出现了旱厕和水冲厕所。2015年,第三次厕所革命爆发,一时间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旅游厕所建设的高潮。


     首发之战,战鼓已敲响:2015年,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旅游业要来一场厕所革命!”国家旅游局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旅游厕所”问题,要让旅游厕所从“少、丑、脏”走向“多、美、净”。舆论界纷纷鼓掌叫好;最新的《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行动意见》要求:“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


      顺应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全国旅游厕所建设和管理行动计划,针对目前旅游景区发展需要和厕所存在问题,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事业三部提出旅游公厕解决方案:高适应性的集装箱生态旅游厕所。与传统旅游厕所相比,集装箱生态旅游厕所具有适应性强、富有创意、价格低廉、低碳环保、移动便捷、安全性高等优势。作为未来景区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集装箱生态旅游厕所内外兼具,融于环境,在为游客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成为景区一道独具特色的动人风景。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我是全新的低碳环保、高适应性、富有创意、可移动性的集装箱生态旅游厕所,如果你不认识我,你就out了!\(^o^)/)


一、集装箱厕所发展现状与问题


      目前有关集装箱生态厕所的企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专注于集装箱的改造,产品有集装箱办公室、厨房、宿舍等,集装箱厕所只是其产品之一;另一类是专注于移动厕所的打造,其产品应用于城市环卫、公路交通、大型集市活动、车站机场、野外作业等多个领域,移动厕所只是其产品应用领域之一。综合两类企业集装箱厕所产品,存在以下不足:


      1.文化性不足

      缺乏针对性的设计,景区使用厂家统一生产的集装箱厕所,“大一统”的制作工艺无针对性,文化表现不足。


      2.景观性欠佳 
      旅游景区集装箱厕所缺乏内外部环境营造,与景区生态景观不协调,厕所甚至成为整个景观的视觉污点。


      3.厕所功能单一 
      景区集装箱厕所注重于满足游客的功能性需求,忽略其他延展性需求,缺乏人性化的设计。


      4.环保性,待提升 
      集装箱厕所的环保技术尚未成熟,仍需要不断地提高。



二、集装箱生态旅游厕所


      集装箱生态旅游厕所是一种全新概念的环保经济型旅游景区厕所,以集装箱为主体,可方便快捷地进行组合拼装和拆卸。可根据游客量的变化随时随地地移动,有自备的污水处理系统。具有适应性强、富有创意、价格低廉、低碳环保、移动便捷、安全性高等优势。


      相对于景区传统厕所,集装箱生态卫生间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优势:


      1. 地形地貌适应

      集装箱生态卫生间体量小、无需对地貌做较大改变,可利用原始地貌环境中的坡、沟、坎、台等微地貌形态,随高就低的修建,构成灵活多变的形式,适用于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不同地理环境。


      2. 景观适应

      对于集装箱生态厕所,可就地取材,通过外部喷涂、贴皮等微环境营造手段,打造与景区相融合的景观,对周边环境的依赖性不大。


      3.  气候适应

      集装箱具有坚固、耐用、安全性高的特点。抗风性达到10级,抗震等级8级,具有天然的水密性,遇到恶劣自然灾害,独立式模块化单元也不会发生粉碎性破坏,气候适应性强,很大程度上保障游客安全。


      4.  文化适应

      集装箱生态厕所可成为景区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在厕所外部的建筑尺度、建筑风格、建筑布局方面,以及建筑结构,建筑内部的装饰内容、形式和颜色,都可以与民族文化、地方文化一致,融于当地环境。


      5.  生态适应

      与传统厕所建造方式相比,集装箱生态厕所可减少施工用水量、混凝土用量、施工垃圾和装修垃圾等,且施工周期缩短,节能环保;集装箱生态旅游厕所报废后建材回收率高,建筑废料少,对旅游景区环境的影响较小。


      6.  设施适应

      集装箱厕所本身就是完整的封闭结构,且可配置独立的供能和污水处理系统,构成景区厕所空间,对周边配套设施的要求不高。


      7.  经济适应


      二手集装箱价格只相当于传统厕所所需建筑材料价格的1/10,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可有效解决景区厕所建设中的资金问题。


三、集装箱生态旅游厕所设计


     (一)设计主题


      集装箱生态旅游厕所适用于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旅游景区,设计中可根据实际需要用单个或多个集装箱拼接组合,内部空间根据功能性需求自由裁切,外部环境根据景区景观协调性的要求,应用涂鸦、贴皮等多种形式创意营造,让厕所也成为美丽动人的风景。


      (二)设计理念


      • 创意多变组合方式使其具有贴近地形的融合性。

      • 地区文化符号的应用使其成为可移动的文化载体。

      • 独立的排污循环系统使其具有生态环保的经济性。



      (三)设计原则


      • 功能性原则:设计要满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特殊人群旅游者的多种功能性需要。根据实际条件,也可考虑设置第三卫生间。

      • 协调性原则:厕所外观与景区周边环境和建筑相协调。

      • 低碳环保原则:配备独立的排污处理系统,节水节电;使用生态建筑材料,也可使用新能源、新技术。


      (四)外观设计和室内设计


      外观设计和室内设计根据国家旅游局将修订出台的《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新标准严格执行。



 四、系统保障


      (一)地域文化识别

      我国幅员辽阔、少数民族众多,各地区的地域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旅游景区集装箱生态旅游厕所的设计要注重地域文化,通过建筑设施的外表材料的选取、处理等,融合当地文化和景区特征,体现深厚的地域特色,成为景区旅游的文化载体。


     (二)地理环境适应

      我国地理环境南北差异大,北方气候干燥寒冷,集装箱生态旅游厕所建筑材料要注重保温防冻,建筑形式多封闭,可以木质贴皮为主,减少由气候差异引起的不适;南方由于温热多雨,建筑材料的选取要注意防潮防锈,建筑形式多开敞,可以做涂鸦为主,调和景区主题和盒子设施的孤立。


     (三)排污系统部分

      移动式厕所多为临时性和不固定性,单独再连接城市排污系统,开造成本大,不适合移动厕所的特点,具备完善的污物自处理方式是最大体现移动式厕所的首要选择方式。


      1.免水冲打包型环保厕所


      (1)功能原理:不用电,不用水,用薄膜包装袋,通过一套机械装置对每人次进入包装袋的粪尿进行封闭打包、储存,当储存桶装满后清运处理。


      (2)产品特性: 
        • 无需用水,百分百节水
        • 一人一打包,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
        • 打包后无异味、无外漏
        • 可以不用电,使用方便
        • 无须连接上下水管道和建化粪池
        • 不受使用环境和温度的限制
        • 粪便不需直接排放,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 重量轻,便于移动
        • 是移动环保厕所中造价最低的一种



      2.免水可冲循环型环保厕所


      (1)功能原理:利用大小便分离器对人体排出的尿液进行分离,收集并自动添加专用药剂对尿液进行杀菌、消毒、除臭、着色等处理,使其变成一种无臭的淡蓝色液体储存起来作为冲洗液冲洗大便。


      (2)产品特性:

        • 不用水,但却可以实现冲洗,与普通水冲厕功能一样,洁净卫生,符合人们的如厕习惯

        • 不完全依赖电源,在没有电源的地点使用,可提供直流式蓄能厕所

        • 不受使用人次和使用频率的限制;

        • 运行成本低,综合运行成本约0.04元/人次;

        • 安装简单、维护方便,便于移动;

        • 节能环保、排放物无增量、无公害;



       3. 泡沫封堵健康厕所


      (1)功能原理:厕所控制系统利用发泡混合液产生的泡沫代替厕所冲水,由于液体膨胀后体积扩大近1000倍,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


      (2)产品特性:

        • 利用泡沫自身的润滑作用污物不会粘厕壁,其自重使其滑落到收集箱。只需定期添加适量的水和发泡剂,节水可达85%以上;

        • 泡沫覆盖厕盆,污物不易沾染便器,避免视觉污染且阻隔不良气味,不招引蝇虫;


      4.微生物厕所


      1)工作原理:排泄物通过自动开启便盆进入固液分离装置,装置过滤小便,将大便推开分离出来,然后分别进行处理。大便进入发酵槽,在微生物菌的作用下分解,降解率≥99%;小便进入小便综合处理系统,经曝气、蒸发、脱色等工序将其处理成中水回冲小便器,形成循环。


      (2)产品特性:

        • 无需用水,接通电源即可使用;

        • 自动开启厕具可有效封堵异味,美化视觉;

        • 每天使用300人次,生物菌种一年不用更换;

        • 无排放,无需清掏;



(注:1.第四部分:系统保障 排污部分文字,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2.全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 祁长红

来源:事业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