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及总体规划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04-11
  • 点击次数:3181

2002 年 北京市旅游局

点线面支起“活着的古城”

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是一座具有1300 年历史的古城,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 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拉萨古城是位于北京东路附近,以大昭寺为核心、八廓街为环线的拉萨市老城区,方圆1 平方公里。拉萨古城中的藏式建筑保存较完好,街道上的商业铺面也以藏式商品、旅店为主,是拉萨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的核心物质载体,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一直以来,拉萨市政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做了大量工作,拉萨古城特别是八廓历史街区的保护较为成功。但目前拉萨市古城的旅游开发主要集中在八廓街周边,其他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发掘利用,游客停留时间较短。

规划为了延长游客在拉萨古城的停留时间,建议通过挖掘古城的特色旅游资源,建立点- 线- 面相结合的旅游网络,将拉萨古城打造为集传统文化观光、民俗宗教体验、特色休闲商业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中央游憩旅游区。规划中的“点”包括大昭寺、小昭寺、冲赛康市场、重点寺庙及传统民居大院等特色景点;“线”指的是古城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线路,如“林廓”、“八廓”转径路及小昭寺路等;“面”指的是通过古城区建筑风貌、民风民俗的保护,让整个古城焕发出“活着的古城”的独特魅力。

古城保护:“图”与“底”的协调

由于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拉萨市城市面貌变化得很快,拉萨古城在此过程中历史遗存逐渐分解、流失,重要景点的周边环境遭受破坏,古城的整体风貌受到威胁,削弱了古城的特色及文化底蕴。规划认为,拉萨古城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其进行旅游开发的基础和前提,保护古城的历史风貌是规划的首要任务。古城的风貌保护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的保护,即保护城市的整体格局,街巷风貌以及单体的建筑、遗迹;还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运用塔式心理学中的图与底的关系转换理论,提出在古城历史保护中,不仅要重视单体纪念性建筑遗迹即“图”的保护,还应重视对“底”的保护,也就是对传统民居、街巷空间、古树名木等构成的历史环境的保护。规划将对拉萨古城的历史环境保护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的文物古迹保护和民居的整体景观保护;城市肌理——街道空间的保护;古城独特整体格局的保护。以此维护古城风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营造古城的整体氛围,创新古城的生命力。

转经:宗教圣城体验
拉萨作为藏传佛教的中心,宗教文化对城市形态和建筑形式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拉萨古城现状以大昭寺为核心的放射状街道格局,由于朝圣而形成的囊廓、八廓和林廓三条转经环路,构成了古城的独特城市肌理。规划重视宗教文化在古城旅游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将转径路打造为古城旅游系统的骨架,古城旅游的观景廊道和游客古城体验的线路。

规划通过三条转经路,塑造不同的转经氛围,展示不同的拉萨古城风貌:平原城市集聚景观、城市依山而建的特征、旧城新颜的景观风貌。规划通过道路两侧的特殊景观改造,营造浓厚的宗教氛围,引导游客用藏民日常的方式去感受拉萨,参与藏民的转经活动。规划还对八廓街转经路进行了详细的开发策划,以缓解目前过重的商业氛围对文化氛围的冲击,烘托神圣的转经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