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 年 拉萨市当雄县人民政府 委托
双遗产旅游开发:让纯净不受打扰
纳木措,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纯净得让人震撼;对于它,似乎最好的规划就是不规划;因此,规划之初,我们就明确了自己的使命:让每个人心灵的家园不被打扰;让守望我们的心灵家园千万年的民族远离贫穷和落后;让滋润我们心灵家园的土地更加美丽富饶。
纳木措湖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境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也是我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纳木措藏语含“天湖”之意,素以海拔高、湖面大、景色瑰丽而著称,是西藏三大圣湖之首,具有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特色。自纳木措开发旅游业以来,纳木措湖接待的游客量每年都以20% 的速度递增,但在旅游经济日益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纳木措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可能遭到破坏的危机。
对此,规划创造性的提出了在纳木措实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即兼具生态旅游和文化遗产旅游两大特色的综合旅游开发模式。纳木措的双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强调“保护优先”,以遗产保护带动旅游业,以旅游发展反哺遗产保护;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重视对环境的宣传教育;开发遗产观光、宗教朝觐、环境解说与教育、户外运动、深度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以及特殊兴趣旅游等在内的多元化产品体系。规划在“双遗产规划模式”的指导下,运用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规划技术与方法,对旅游区进行了详细的分区规划、空间结构确定和重点项目策划。
圣湖如何唱响旅游经?
对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大家首先想到的似乎只有观光,但是观光作为一种初级的旅游形式,对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低,给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带来很大挑战。规划提出在纳木错打造国际化的高原湖泊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并在纳木错策划建立五大基地:藏族风情体验基地、圣湖文化体验基地、高原深生态度假基地、高原科普教育基地、野生生态观光基地。这五大基地体现了纳木措旅游区的五大核心功能:民俗、文化、度假、科考、观光。通过多功能旅游区的开发营造,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保护,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对五大基地的具体规划建议包括:藏族风情体验基地以纳木湖乡作为开发的载体,使游客体验当地浓浓的藏族风情,重点建设项目为“纳木措人”部落、纳木措徒步旅游服务站;圣湖文化体验基地设在扎西岛,定位为多种文化共同作用下的文化核心展示区与体验区,大众观光区,重点建设项目为吉祥刹土转经路、国际户外宿营地、扎西岛游客服务站;高原深生态度假基地主要面向高端市场推出高端度假产品,重点建设项目为仿生态度假酒店;4700 高原营地;高原科普教育基地依托中科院纳木措环境观测站而设,向游客们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打造从事修学旅游、科考旅游的前沿阵地,重点建设项目为圣湖新天地;野生生态观光基地选在花岛和鸟岛,针对自驾车和徒步游客开展原生态观光和探险旅游。
分区规划: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分区规划的思想产生于美国的国家公园管理,后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同并在保护地中实现广泛应用。分区是自然保护地得以有效管理的必要手段,对于需要提供游憩体验的自然保护地而言, 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能够帮助管理者同时实现维持生物多样性以及为游客提供满意游憩体验的双重功能。
分区模式在各国的生态旅游区规划运用中有所差异,本规划借鉴了Gunn 的旅游分区模式,在对资源进行重要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将规划区域划分为重点资源保护区、低利用荒野区、分散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服务社区。规划针对每个分区根据不同的旅游方式提出详细的发展策略,包括管理活动政策、旅游活动政策、科研活动政策、设施建设管理政策等;根据社区资源价值和区位的不同,对社区及其生活生产用地进行更详细的分类,落实相应的社区发展和管理措施;通过对不同分区设置不同的指标和标准,监测管理措施实施效果。由此,规划增强了可操作性,促使旅游区在保护的前提下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