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王朗白马生态旅游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04-11
  • 点击次数:2927

2007 年 四川王朗白马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委托

深生态:再现熊猫主题
四川王朗白马生态旅游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境内,毗邻世界遗产九寨沟黄龙。旅游区由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平武白马风景区构成,区内保护良好的原始生态环境、珍稀的野生动植物以及区内聚居的古老的氐人后裔-- 白马人,构成了一个风格独特、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的复合型旅游风景区。旅游区在熊猫栖息地保护与科学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极具开发引领国际潮流的深生态旅游产品的资源潜力。目前旅游区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较成熟,充分体现了参与理念,但由于资金、人才缺乏,保护区的环境解说不够完善,既不能满足大部分游客的专业人员解说需求,也无法使游客通过自助方式接受环境教育。与熊猫主题相关的生态产品仅开发了寻找大熊猫踪迹、熊猫栖息地寻护、大熊猫栖息地知识野外讲解等初级产品。

规划通过对旅游区现有资源的评估与分析,决定将王朗白马旅游区品牌形象定位为“熊猫世界的悠长假期”以及“原生态的精彩!王朗!四川,中国”,从2008 年至2010 年,连续实行。以大熊猫栖息地为龙头的国际生态旅游资源序列是旅游区的核心资源之一,应充分利用大熊猫品牌、王朗保护区的学术地位与市场基础,进行精品化项目开发,打造旅游区的龙头深生态旅游产品。为此,规划提出在旅游区打造熊猫科技创意产业基地这一亮点计划。

该计划包括以下工作:让大熊猫“可见”、建设熊猫体验馆、打造熊猫主题经典剧目、创意设计熊猫主题商品以及开展熊猫主题或其他环境主题的学术峰会。

传统民族文化社区的开发经典

旅游区内的白马民族历史悠久,沿袭了古代氐人的文化传统,被称为“民族活化石”。白马传统村寨群落是白马文化最大的物质载体,遗存面积大、保存完好、特色浓郁,是显现旅游区文化特色的潜力资源。目前白马社区的旅游产品以民俗接待的“白马乐”为主,旅游产品仍处于初级水平,缺乏对白马文化的深度挖掘以及创意性开发,产品效益未实现最大化。同时由于白马人与汉族交往频繁,白马人开始逐渐丧失民族特色,白马传统文化亟待保护。

在认识到白马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规划前瞻性的提出尝试民族社区创意开发模式,将白马社区旅游打造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社区开发的经典。规划创造了独特的“前台、帷幕、后台”开发模式,以实现白马传统文化的妥善保护和挖掘利用。该模式对旅游区内的5 个传统村寨进行了文化分区定位并赋予不同的旅游功能:将厄里加、详述加作为“前台”,即文化的实验区,允许大量游客的参观、体验;扒昔加和色如加作为“帷幕”,即文化的缓冲区,限制游客数量,开发高品味、高质量的旅游产品;罗通坝作为“后台”,即文化的核心区,只允许外围参观以及科研人员的探访。

空间优化,动静结合
规划通过对旅游区场地条件的GIS 分析,研究区域空间发展潜力,优化旅游区空间结构,在旅游区形成“一心两廊四区多节点”的总体空间发展格局:一心即详述加旅游服务中心,为整个旅游区提供综合性服务;两廊为贯穿白马社区的文化廊道以及王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廊道,让游客在行车(船)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原始、质朴的自然与文化气息;四区为白马民俗文化观光区、高原峡谷户外活动区、白马文化深度体验区、王朗自然生态旅游区。

规划以在王朗白马生态旅游区打造生态度假为核心功能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应用“动静结合”的空间功能布局原则,在旅游区空间上形成“4A-5A”的度假结构。其中“4A”(Accommodation)即提供膳食住宿的地方,是空间上的“静区”,具体为厄里加、详述加、扒昔加、刀切加。“5A”(Activity)即活动的场所,是空间上的“动区”,具体为水牛加水上活动中心、氐人谷户外极限运动基地、色如加白马艺术村、详述加休闲娱乐街区、王朗自然保护区。以此形成旅游区动静结合的特色空间布局,有利于游客的度假活动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