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运动休闲特色乡村,乡村振兴“动”起来!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9-03
  • 点击次数:137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紧密结合美丽宜居乡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鼓励创建休闲健身区、功能区和田园景区,探索发展乡村健身休闲产业和建设运动休闲特色乡村。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中,体育能不能有所作为?答案是肯定的。


发展、活跃体育,可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广袤的绿水青山会给体育一个新世界。把体育产业引向农村,大力繁荣乡村体育,体育产业的增速会更快、占比会提高。因此,体育融入乡村,前景无限。


乡村节庆赛事

通过挖掘村落农事文化、古村文化等资源,组织具有当地特色的赛事活动,如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韶关“穿越丹霞”50公里徒步、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以及组织农事运动会、龙舟赛事、乡风民俗趣味运动会、少数民族运动会等。

2016年江山市毛村山头村建了全国首个农村攀岩墙,举办了全国美丽乡村攀岩系列赛,吸引了攀岩爱好者的到来。灵鹫山国家森林运动小镇通过举办登山、森林越野、汽车穿越、铁人三项等赛事,从去年7月运营以来,已吸引超过15万人次参与,旅游收入超过2000万元。


仅有4000人口的山区小镇,淳安县石林镇,2016年开始打造港湾运动小镇,通过改造旧房建设运动街区和接待基地、开发赛道、引进赛事和俱乐部等,发展水上、山地和航空运动,成为韩国、哈萨克斯坦及国内河南、河北、陕西和大连、沈阳等专业赛艇队的冬训基地。去年接待游客逾60万人次,同比增长36%。

丹江口最美山水公路徒步大会,仅餐饮消费一项当天为沿线农家乐带去近十万元营业收入。加上旅游特色产品销售、樱桃等时令果蔬销售,收益非常可观,可以促使比赛地的旅游资源得到深入开发。


建立体育+特色村

上面有些案例是可以复制的,但中国地大物博,乡村之间差异极大,有的乡村甚至连“启动资金”都没有。如何从“零基础”发展乡村体育?乡村体育又怎样做到一村一品,村村有亮点?

建设“体育+”特色村,首先要解决“钱”的问题。

马畈村,全村355户村民采取众筹的方式,打造了一座“农业奇幻乐园”,先后投资150余万元举办小溪皮划艇竞赛、千人荧光夜跑、万人亲子马拉松等赛事,并开展指压板、撕名牌、众人合吹气球等趣味运动项目。2017年“五一”“十一”黄金周,马畈村客流量达30多万人次,综合收入超千万元。村民的收益则包括:农业奇幻乐园股东分红、在乐园上班的劳务报酬以及土地流转收入。

无区位优势、无资源优势、无经济优势的“三无”村庄磐安县冷水镇小章村,全村筹资200万元投资气排球场馆,连续承办全国、省、市各级气排球赛事活动。如今,冷水镇成为磐安县首个“无景点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


建设“体育+”特色村,其次要解决“+什么”的问题。

一定是从村实际出发“+”特色资源。乡村资源是沉睡的体育运动资源,各地依托山形地貌、气候地理、历史传统、文化风俗等组织的体育赛事,吸引客流和增强吸引力。可以将绿道、营道、“砍柴”道转化为徒步、自行车、森林穿越比赛用道,将水库发展为帆船、皮划艇、钓鱼等水上运动基地,将悬崖开发为攀岩、蹦极等极限运动场地。

北京市担礼村位于妙峰山山脚,鉴于妙峰山已自然形成骑行爱好者的聚集地,担礼村正在把该地区打造成为北京市最专业化的骑行基地,根据骑行爱好者的需求,提供自行车管理、餐饮休闲、运动急救等全方位配套服务,把妙峰山地区有序发展为骑行爱好者的乐园,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的统计,到2020年,我国的体育旅游总人数将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打造运动休闲特色乡村可以给乡村带来活力、商机,成为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的助力。


编辑整理 | 大地风景文旅集团

素材来源 | 中国体育报、金华市体育局官网、新华体育等

声明 :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