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录于大地风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珏博士在大地风景第八届文旅研究生班第十一期培训内容。上篇主要探讨作者对乡村发展的几个基本认识及后乡土式的乡村疗愈与成长模式思考,本篇将偏重于在实践层面上如何实现乡村疗愈和振兴。
后乡土——乡村疗愈与振兴的综合发展实践 (上)
现代语境下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1.传统农业文明对于今天的价值
被逐步替代的乡村文化
我们现在的后乡土特别强调东方智慧,东方智慧里面传统文明是非常重要的载体,但是我发现这一切都在变。过去是用水车运水,通过人踩在上面不停的走动来打水,现在我们用一台水泵就解决了问题,对于现代人来说,水车打水既费力又不保量,除非它是作为景观存在。我们在大地乡居张泉所用的土炕,其实只是一个垫子,作为一个平台而已,并非真正的炕,因为我们现在有更多更好的手段保证了取暖,整个空间都很舒服,而不一定非得坐到炕上,所以炕就被淘汰了。还有牛耕地,现在基本上都愿意采用机械化种植,牛耕地是一种文化保存,而机械化是我们实际会采用的方式。还有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抢救羌绣,羌绣讲究各种各样的技巧,但其实最牛的刺绣机能够更快更好的绣出成品,并且精度很高,当然手工做的东西有温度,但是这个温度怎么能够转化成价值,转化成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事情。
难以预测的人类文明发展
现在人类文明发展是很难以预测的,我们后面应该怎么来看自己的人生,有这样几个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作为自然界中的生物,应该怎样成长?在人和自然的关系寻找方面,现在的机器只能从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但更高的体悟是需要靠自己去体悟。人和自我有一个身心灵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我们自己去切身体会的。人和社会的关系,需要我们从很多的实践中和“智圣先贤”的文字中去解决。未来技术的飞速发展超越人的想象,这是一个人最起码应该搞懂的最基本的几件事情。
2.以不同方式对待不同类型的传统农业文化
被历史淘汰的,要坚决进入博物馆;被新技术替换掉的可成为功能性艺术景观小品,不反对有人去学习一下旧的技术,从中还是能有一些体验和收获,但对于现代来说成为景观小品的可能性更大;被新技术替换掉的也可以成为特别体验内容,旧的技术也是一种智慧的象征;过去的文化景观可以成为新艺术载体;过去的手工制作可以成为现代生活用品和艺术品;过去的民族舞乐和其他活动可以结合现代舞台表演获得新生;过去的建筑模式可以成为新功能空间。
3.活化——传统文化的现代语境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演讲时说:“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活化的目标非常重要,就是让文化遗产融入当代人的生活,使人们能够在与历史文化的对话中增长知识、增添智慧、丰富心灵。有各种各样活化的方法,包括创意性保护,承袭性保护,修复性保护,残缺性保护,还原性保护,假借性保护等。活化的手段是设计,包括空间、产品、体验内容。
后乡土综合实践
1.许家崖乡村综合发展实践项目简介
费县许家崖项目总体规划范围图
费县是沂蒙山区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在蒙山的丘陵地带选了一块地作为后乡土1号规划项目。选址原因之一是,这里是中国理想的人居样本,有着山水林田人家的朴素环境。同时,也同样面临着与中国大多数乡村同样的命运与境遇,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国典型乡村。这里,保留了沂蒙山区典型的山地建筑院落与邻里关系,但同时也遭遇年轻劳力流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建筑破败、设施落后、文化流失的挑战。这里农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农业收入低,数十年使用化肥、农药,导致了土壤的破坏、农作物营养大幅度降低 生态环境的破坏、地下水的污染等。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旅游遭遇困境,旅游季节性强,旅游时间集中在花开的季节、庙会,而且只有人流、没有现金流。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提出了两点发展策略。
标本兼治:建构有机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区域垃圾分类回收,改善乡村教育系统,优化乡村医疗服务,构筑真乡村里的美好生活场景,共享社区服务设施,梳理并提供特色体验活动,活化文化艺术生活,建构乡村产业体系。
旅游引领:梳理并强化旅游吸引物,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提供专业体验设施,延伸整体产业链条,形成全域游憩空间。
实现一环联动三区,多吸引力实践并举。生态农业+核心实践+地域特色+时尚运动,构筑多元一体的后乡土发展的实践体系。
费县许家崖项目整体结构图
2.有机农业作为产业和环境基础
有机循环农业体系中,田地之内包含多重内容,药食同源、有机种植、循环农业、乡村教育、田野舞台、观赏旅游等内容。
田地之外,需要社区支持、农业深加工、创意商品、智慧餐饮等系统的支持工程。
每个村庄,都要形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为一体的微型有机生态产业循环体系,所需要的投入品(包括有机肥料、饲料、原料等)尽量在本村内解决,形成就地循环;本村内不足的或剩余的部分,在工作区内循环;工作区内还不足或剩余的极个别部分,在项目区内调剂。项目区内不再产生剩余的废物和垃圾。
利用好氧发酵变废为有机肥料还田,实现农业生产微循环。生态牛场、有机“年猪”养殖、村民生活有机废弃物等必须经过沼气站和好氧堆肥处理,方可避免污染,并且可以充分利用资源,生产沼气、沼液沼渣和优质有机肥,用于能源供应和农作物种植。
小米种植生态系统示意图
3.自然教育作为乡村核心功能
没有教育就没有乡村发展的故事,我想说的是跟扶贫有关的事情。现在再看政府各种各样的扶贫的方式,我心里也在问自己很多这样的问题,到底要让乡村的人幸福,还是让GDP快速上升?这是我做乡村教育的首要目的。所以我们在许家崖项目建的第一个建筑,不是商业性建筑,而是幼儿园。幼儿园虽然说是对孩子的一个教育,但我认为,起码要从孩子做起,让他们能够有很好的、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然后同时让他们有一个更好的方式认识到自己。
我们设置了乡村大课堂包括社区成长式职业教育体系,乡村民俗文化恢复与乡村艺术教育,生态教育与引导系列课程——垃圾分类、有机种植,儿童教育——幼儿园-中学、营地式教育,乡村儒学课堂几个部分。
4.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建构乡村医疗健康和养生系统
中医为主的乡村医疗与乡土疗愈体系建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有机中草药种植体系
与政府共建的中医医院与新旧居民共享的医疗模式
新中医技术的使用
乡村大课堂——中医药健康管理课程的课程
资深中医团队的乡村义诊
医疗这件事情在乡村也是特别有诟病。作为最基层的医疗,我觉得这里面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不能让百分之八九十的病在乡村真的能治好,成本很低,而且真的有效,我觉得这点特别重要。西医里面有一些低成本且非常见效的药,这些从我的角度来说都没有问题,中西医可以结合。但是在乡村里面我觉得还是以中医为主。
5
综合规划基础上的设计导向型乡村旅游发展
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我刚才说的是治本,现在来说产业的事情才到了治标,就是我们设计导向型的乡土,发展我们的旅游,终于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把它渗透进来。乡村本身即风景,山水田园即景观,乡村社区即景点,生产生活即文化,社区服务设施即旅游服务设施,交通即体验。
编辑整理 | 大地风景文旅集团
文章根据大地风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珏博士在大地风景第八届旅游研究生班第十一期培训课程的演讲录音整理而成
声明 : 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