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对话:如何促进乡村旅游“创新——重塑——升级”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1-14
  • 点击次数:1459
主持人: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 吴必虎
对话嘉宾: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局长 魏国楠
                  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秘书长 林劭洁
                  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 魏立峰
                  浙江省遂昌县县长 何卫宁



        吴必虎:随着2014年,国发[2014]31号文件的出台,在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下,旅游业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宠儿。乡村旅游在旅游业自身转型升级的驱动下以及市场的转变影响下,开始备受青睐和关注。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发展似乎是与乡村旅游相对立的。在一系列政策举措以及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面前,乡村旅游的发展面临着众多问题。今天,我们将围绕“如何处理好城镇化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发展中,如何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农民如何参与,农民如何从旅游发展中得到好处?”这三大问题,来探讨如何促进乡村旅游创新、重塑、升级。
        魏国楠:我认为乡村旅游的保护应该持积极保护态度,在日常的开发中,特别是文物遗产上的发展,文化保护部门与开发部门之间的观点往往不一致,但实际上其目标是一样的。 
        我来自内蒙古,单纯围绕保护的角度来讲,在内蒙古好像没有多少值得保护的东西。但我们却荣获了2005年十大魅力名镇,这主要是我们注重对传统房子的保护。目前我们正在引导性保护下开发内蒙古资源,让人们到这个景区来旅游并住在这里。
        乡村旅游拥有丰富多彩的资源,对乡村旅游的开发应注重对其文化要素的开发,切忌千城一面,对文化体验,要进行主题性的引导。在内蒙古,我们现在的引导,就是让游客当牧民,体验从早到晚的游牧生活。此外,农民致富的核心是融合,让一二三产业整个融合起来。内蒙古现拥有“十个全覆盖”战略,其主要是让旅游从社会全面覆盖结合起来,让老百姓的利益最大化。
        魏立峰:乡村旅游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矛盾,按照旅游内在规律,是对乡村、耕地、文化等资源的保护。乡村旅游实际上是对历史文化为依托的旅游产品的一个完善和补充。洛阳市开发乡村旅游以后,拉长了产业链条、延长了游客逗留时间。过去游客到洛阳旅游,停留的时间是一天半,现在则延长到了2.7天。同时,乡村旅游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有一个景区,有300多个宾馆、2000张床位,每年的6、7月份,约有37%的床位住的是老年人游客,在这里生活几个月,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此外,乡村旅游拓展了旅游空间,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整个区域经济、县域经济都靠乡村旅游得到了提升。过去没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时候,招商引资引不来。现在市场发展起来以后,就不是招商了,而是选商了。农民的素质也相应提高,整个城镇化水平也就提高了。乡村旅游发达的农村,已经把农民变成了导游员和旅游工作者,也都成了洛阳旅游的宣传员。
        何卫宁:遂昌县是一个有故事、有意思的地方。说遂昌有故事,是因为遂昌这些年走出了一条以乡村休闲旅游为引领、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新道路,这在全国旅游业内引起高度关注。在2011年的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遂昌被评为旅游十大之星,还被评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示范县。这些年遂昌作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的试点县和旅游标准示范县,也成为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全国标准化试点县。
        从1998年到2010年,遂昌每年有21个自然村在消失,传统乡村的衰弱、消亡成为常态。如何保护古村落、传承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面对这一难题,遂昌通过举办节庆、文化活动,使节庆活动常态化,结合文化创意,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进行完美结合和融合。通过文化,让游客参与进来、体验进来,并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实现了古村落保护和文化的传承。例如,我们有一个交通不便的村,通过招商引资,做了一家书院,吸引了不少俄罗斯人慕名前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太极,韩国人专门包机到遂昌来体验乡村,全国30个省区市对中国传统国学感兴趣的家长,把孩子送到遂昌来学国学,北京几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每年暑假都到遂昌来开办夏令营,乡村旅游散发着无穷无尽的光芒,这就是遂昌的故事。
        林劭洁:在台湾,处理城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经历了三四十年的过程。在城镇化进程的冲击下,乡村居民观念也随之逐步改变,最初也想拆除这些古建筑。新乡村主义者,在体验城市生活之后,更加重视乡村传统生活及经验。新乡村主义者自主选择适宜的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并不一定所有的乡村都适宜发展乡村旅游,只有在科学合理的评估之后,才会对具有一定资源基础的乡村进行乡村旅游发展。” 
        吴必虎:我们做旅游都发现一个迫切并且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中国人多地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应如何与住建部及国土部抗争?
        魏国楠:从旅游主管部门的角度,我希望加速旅游发展的步伐。对于中国人多地少这一矛盾,我认为内蒙不是很尖锐,内蒙拥有4200公里的边境线,希望内蒙的乡村旅游能成为旅游线路上最基础的支撑。在冬季,内蒙古的气温一般在零下30度左右,如果没有最基础的支撑,是难以谈到服务和发展的。
        此外,内蒙古旅游是真正的体验旅游。我希望旅游者带着躁动的心里来,到蒙古族家庭,过一天牧民的生活,在蓝天白云下,找回自己。我觉得这是高端的,比城市文明一点不差。
        吴必虎:内蒙的乡村,是许多自驾游乡村旅游中的驿站,乡村旅游驿站是一种比较有前景的建设模式。河南是人口大省,浙江也是山多地少,用地都很紧张。
        何卫宁: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大量的古村落的消亡成为一种常态,遂昌在2006年的时候才开通高速公路。高速开通以后,遂昌的文化及生态得到了合理科学的开发,成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后发优势,以往大量的农村人口从高山迁移到平原城市,对遂昌的古村落,简单的做法就是一推了之,复垦成宅基地。随着遂昌乡村旅游的兴起,最能代表遂昌文化的浙西南的建筑,就是俗话说的泥坯房得到了保护,主要做法是通过采取政府统一收购,然后向社会进行统一的管理,或者进行统一招租,吸引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进入,来带动遂昌古村落的发展,改造成为现代的农家乐和民宿型的乡村旅游。
        魏立峰:乡村旅游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矛盾,如果旅游的内在发展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并行,其实是对乡土文化的保护。我们的做法,一是保护古民居,基本上就是修缮;二是对民宿进行合理开发,打造保留产品;三是促进环境保护和耕地的保护。只要把市场做起来了,农民有收益了,乡村旅游实际上就做好了。做活了乡村旅游,自然而然的就吸引了招商引资,更提升了农民的素质,整个城镇化水平也提高了。
        吴必虎: 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作为过去的文物部门,以保护为主,旅游部门已开发为主,但现有的文物部门和旅游部门的观念已经改变。洛阳文物和旅游关系特别密切,你刚才提到对文物的保护这一观点我非常认同,文物既要保护也要利用。
        魏立峰:是这样的,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开发利用好了,实际上对就是对民居最好的保护。
吴必虎: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农民干什么,外来资本和政府的控制力量十分强烈,在这种的环境下,如何让农民更多参与、主导,或者受益?
        何卫宁:汤显祖在遂昌期间,描绘了遂昌的文化,就是山清水清,就是一个世外桃源。我们这些年在做乡村旅游,力争把汤显祖的思想演绎得更加到位。为此,我们进行了文学的再提炼,把400年前的农耕文化情景再现出来,由当代的农民参与,衍变成一个游客也能够参与的盛景,被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旅游与农耕文化很好的融合。
        魏国楠:我认为,一是从政府的层面,协调各个方面支持乡村旅游,让农民从中受益;一是从行业的角度,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制定符合乡村旅游发展规律的行业标准,并提供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支持,让农民得益。
        林劭洁:我补充一点,政府的支持很早重要,让农民走出去,拓宽农民视野。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知道别人怎么做,回去可以怎么做。我相信这样就不会再有雷同的乡村旅游产品。
        吴必虎: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乡村旅游的发展如果有政府的支持,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效。乡村旅游在大陆出在起步阶段,小生意、大文章,是农村城镇化必不可少的过程,从2013年开始,第三产业的GDP已高于第二产业,而旅游在这个过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将乡村旅游仅仅看成乡村旅游,更应该看为多途径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村旅游包含乡村建设、文化保护、产业创新、社区权益、城乡互动等多项发展因素,旅游作为多方联动驱动力,平衡保护与利用,拉近产业和市场,弥合乡土与城市。所以在关注乡村旅游的产品升级创新同时,更要注重乡村与旅游二者的内生互动。只有通过对传统村落保护、休闲农业引导、社区参与等方面共同促进,才能更有效的建设美丽乡村,更好地实现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