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所谓乡村旅游,简单而言就是旅游者在整体农村地区从事游憩休闲之旅,旅游区域涵盖整个农村地区,即所谓乡村,包含许多个别村庄所涵盖的村庄及田野。
休闲农业:休闲农业主要是结合农业和农村等有形资源及其背后隐含的休闲观光、教育体验与经营管理能力等无形资源而形成的一种新兴休闲服务产业,其发展除了继续维持农业产销活动,从事农业经营,并保持原有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特性外,另一方面则结合由农业与农村资源为基础延伸出去的制造业与服务业,提供休闲游憩的机会,将农业由初级产业提升至##产业,从传统农业生产走向农业休闲服务业。
休闲农业的重点在于农业产业的保留,是农业经营、游憩服务并重的新兴产业。
休闲农业的潜力与困境
(一)发展的潜力
1、农业拥有自然的环境和开阔的空间,可满足人们舒展身心的企求,这是城市所不具备的。另外,它们一般处于城市的边缘,交通便捷,来去方便,特别适合周末游,这又是一般的传统风景区不具备的。
2、其生活性的特质可满足人们回归淳朴生活的企求,即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和农业相关,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天天伴随自己的衣食住行的源头,可以享受栽种及采摘的乐趣。这是城市公园、娱乐场所、旅游景区所不具备的,农业休闲与其他旅游项目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3、技术性的特质可满足人们求取知识的需求。其高含量的科学文化信息和科技务农的示范性是一般生态旅游区不可比肩的。
4、其丰富性的特质可满足人们求新求变的要求。农业资源的种类包括农作物、农具、农宅、农业活动、农村庆典以农村中的动植物等等,包罗万象。
(二)问题及困境
1、农业资源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1)休闲农业为与地区产业结构结合的新兴休憩产业,但由于各农场发展相互模仿,设置以游乐为主的设施,缺少对农业资源的运用,丧失了地区农业环境特色。
(2)目前多数农场的经营趋于选择商业化、娱乐化的活动型态,对于农业生产、教育、文化的意涵,本应有而竟无,休闲农场的休憩活动失去休闲农业的精神。
(3)休闲农场设施项目缺乏明确的定性与规范,导致农业环境充斥过多与农业本质无直接关联的人工化娱乐设施。
2、综合人才问题:
最了解农业资源的农民不了解休闲旅游,而了解休闲的人不了解农业资源。这就造成了做休闲农业的农民拼命地“迎合所谓城里人的需求”,把城里的东西搬过来;而城里来的开发商带着传统旅游区做法的偏执,没有深度地挖掘农业资源,不考虑农业产业链的打造,最终建成过度商业化、城市化的产品。
3、游憩模式与管理模式问题:
(1)高技术性的农业与休闲活动根本上的冲突,其实就是农业产业与旅游业的冲突,比如外来游客带入病毒,打扰正常的生产等。
(2)农业资源运用不当,可能造成对农业或对游客造成不良影响。比如采摘折损果树树枝,乱摘未成熟果实,虐待家禽家畜等。
4、资金问题、习惯问题:
其他常见的问题还有资金问题和习惯问题。以习惯问题为例,农村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不良现象:不良建筑物构造物的侵入,垃圾处理问题,不注意卫生问题,抢游客问题等等,不仅影响乡村风貌、游客观感,有时还会影响邻里关系。
(三)根源及思路
农业资源及其应用
(一)农业资源分类
农业资源可归纳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生态等三大领域,其内涵各有不同,可发展为各式各样的游憩资源(但并不包含专业生产的林、渔、牧业)。专以狭义的农业为研究范围,可为游憩利用的休闲农场资源有:
①农业生产资源:农业生产方面的资源一般指农作物,与农作物密切相关的耕作活动,与耕作活动相辅相成的农具,及农家畜养的家禽家畜等。其具体分类如下:
②农民生活特色资源:有关农民生活方面的资源,包括多种农村文化、活动、农村空间、农民特质等,在表现乡村特色及打造节庆活动方面应用极多。其具体分类如下:
③农村生态资源:农村的生态资源一般常以自然资源来探讨,但配合农业的特性而论,可利用的生态资源为农村气象、农村地理、农村生物及农村景观。其具体分类如下:
(二)农业资源应用举例
农业资源在旅游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列举如下:
①农宅利用方面
保存与参观——如古农宅、客家宅院、制茶室参观。
民宿——如现有农宅装修。
陈列馆——如一般农具、茶之古农具。
②农具利用方面
参观——如陈列于相关设施附近或陈列馆中。
操作——如推磨制米浆。
游具——如牛车乘骑。
③农产品利用方面
采收——如柑橘、杨桃、葡萄、草莓及各式蔬菜等。
餐饮——如健康蔬菜餐点、客家餐饮、乡土野味、竹筒饭等。
展示——如果园、丝瓜棚架、中药园等。
教育——如如何烤地瓜、茶叶教室、分辨植物等。
贩卖——如农产品展售中心等。
其他——如摘桑养蚕。
④家禽家畜利用方面
畜舍参观——如猪棚、牛舍及养殖过程等。
观赏——如鸡之觅食、母鸭带小鸭、鹅之游水、火鸡等。
喂食——如鸡、鸭、鹅、牛、羊等。
活动——如迷你猪赛跑、牛车载客。
餐饮——如鸡啼、挤牛奶等。
⑤农耕活动利用方面
操作——如出租菜圃、认养果树,学习插秧等。
参观——如梯田景观等。
教育——如高接梨技术解说等。
⑥农村文化利用方面
传统童玩的制作——如草编动物、竹筷手枪、打陀螺等。
活动——如制茶研习营、农业体验营。
游戏——如芦笛制作、捉泥鳅、抓虾、钓青蛙、骑竹马、踢键子、滚铁圈、放风筝等。
文化——如农村作息体会、学客家语、榕树下看野台戏、参与庆典活动。
⑦农村景观利用方面
参观——如海芋田、荷花田、农村可遇不可求的瞬间景观。
⑧解说——农业科普
成功案例解析
(一)西充中国有机生活公园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规划思路:遵循资源梳理、主题提炼、产业链延伸、文化游憩的融入、影响力的强化这一思路,提出“原乡-原香”国家有机生活公园这一理念。
项目突破点1:原乡——回归原味乡村生活
回归田园,劳作游戏、放飞心情,是都市客群选择乡村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原因,依托现有农业基底,还原富于川西特色和具有参与性、游戏性的原乡情境,让游客在这里品味独属于乡村的快乐。
项目突破点2:原香——找回食物本来的味道
农药、化肥、催熟剂,都市人不断感叹,记忆中那些“菜有菜味儿、肉有肉味儿”的食材都上哪儿去了?依托园区生态种植、养殖产业,将生态农业品牌打造与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相结合,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特色旅游。
(二)石柱县山地现代农业冷水生态观光示范园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
规划思路:立足农业种植,发展旅游产品;依托旅游发展,延伸农业价值。把农业产业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开发集农业观光、农园体验、生态休闲、避暑度假为一体的旅游产品。
项目突破点1:旅游功能与农业产业的结合
依托园区花、果、山、水、林、菜六大产业元素,综合考虑园区用地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及产业基础,将本园区的产业种植结构规划为:两园两区两基地;同时充分利用林下空间,运用立体农业理念,合理应用多种搭配种植方式,在突出种植作物主体功能的同时,全面开发其多功能特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项目突破点2:智慧农业园区和生态农业园区的搭建
将智慧旅游与现代农业相结合,通过智能化设施农业生产环境监控系统、可追溯农产品包装管理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和智能配送系统、智慧园区综合管理系统、生态循环农业系统等几大系统,打造智慧农业园区,提升冷水农业观光园区生产效率、改善管理服务水平、激活旅游品牌价值。
项目突破点3:文化元素的融入
针对规划区人文资源较为贫乏的劣势,根据当地文化和产业特色,融入农业时空发展文化元素。
A、农业发展时间轴——巴人农事图卷
将古巴国农业发展的文明史融入到整个园区的规划设计主线中,以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三大农业发展阶段为线索,通过场景化的景观展现原始、传统农业的古朴生态,通过科技手段展示现代农业的个性精致;力争打造以原始、传统农业奠定生态基础,以现代农业为特色的农业产业示范区。
B、农业发展空间轴——五行文化与二十四节气的农业体现
五行之土木火金水对应不同的区域,代表四季中的五行内涵,在文化上突出其内在联系,在种植上注重顺应自然万物生长规律。二十四节气主题环线串联了整个园区,在环线道路两侧展示二十四节气的时令景观,形成的环线将成为石柱县山地现代农业冷水生态观光示范园的“最美环线”、“最农业环线”。
作者:张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