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城市,城与市。回望城市的初颜,我们多少能感受到一丝苍凉。城,必筑高墙,防卫是城的基本功能。每一轮王朝的兴替、每一位将相的起落、每一场战争的胜败,都伴随着城墙之上的铁与火。市,买卖之所,交易是市的终始活动。日中而市、茶马互市、因井为市,都说明交易是各方生活的基础和公利。城与市并非孪生体,有城无市(如卫城)、有市无城(如乡集)是常态,即便在如汉魏时期的洛阳城这类大城市中,市也是“限时开放”的。治隆唐宋,“城市”之名与唐宋之际城的型制由“里坊制”向“街巷制”的历史性转变密不可分。市与街的结合,彻底打破了城市以往的功能分区模式,“临街而市”使“街”融行道、市场于一体,“市”得以顺着“道”在城中纵横穿插,城、市浑然难分。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汴京临街商业之胜,可以说反映了“满城皆市”的“胜况”。这种“胜况”在北宋之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即便有,那也是“乱象”。至宋室南迁,东南形胜,西湖歌舞,富甲一方的杭州还首创了官方核准的城市“主题娱乐区”——瓦肆。由此,城中街市,不再局限于“花钱买货”,还包括“花钱买闲”。城市,从宋朝开始,面泛红晕,姿色初成。旅游,在“游必有方”的乡土中国,个中滋 ...
作者: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出 版 社: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出版时间:2018年3月
ISBN:978-7-112-18837-6
卷首语
城市,城与市。回望城市的初颜,我们多少能感受到一丝苍凉。城,必筑高墙,防卫是城的基本功能。每一轮王朝的兴替、每一位将相的起落、每一场战争的胜败,都伴随着城墙之上的铁与火。市,买卖之所,交易是市的终始活动。日中而市、茶马互市、因井为市,都说明交易是各方生活的基础和公利。城与市并非孪生体,有城无市(如卫城)、有市无城(如乡集)是常态,即便在如汉魏时期的洛阳城这类大城市中,市也是“限时开放”的。
治隆唐宋,“城市”之名与唐宋之际城的型制由“里坊制”向“街巷制”的历史性转变密不可分。市与街的结合,彻底打破了城市以往的功能分区模式,“临街而市”使“街”融行道、市场于一体,“市”得以顺着“道”在城中纵横穿插,城、市浑然难分。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汴京临街商业之胜,可以说反映了“满城皆市”的“胜况”。这种“胜况”在北宋之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即便有,那也是“乱象”。至宋室南迁,东南形胜,西湖歌舞,富甲一方的杭州还首创了官方核准的城市“主题娱乐区”——瓦肆。由此,城中街市,不再局限于“花钱买货”,还包括“花钱买闲”。城市,从宋朝开始,面泛红晕,姿色初成。
旅游,在“游必有方”的乡土中国,个中滋味,一言难尽。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到遍插茱萸、独少一人,是如羁旅之苦;从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如游宦之难。在千百年的社会制度和传统观念下,更常见的情形是山河之阔、民韵之丰,被圈割成守土而居、终老于斯的咫尺方圆。由此回眸,现今的旅游与“古往的旅游”不可对语,中间隔着一场波澜不惊的人文革命。
既经革命,那么旅游肯定不能从旅、游两个字上去做文献考古学的解释和拼贴。我更主张把“旅游”(tourism)视为一个从国外引入的完整术语。因为,tourism≠旅+游;至少,tourism=?(旅,游)。古人大概不太可能把千百年后“旅游”的含义提前贯彻到旅、游两个字的“说文解字”之中吧。所以,我觉得传统中国不存在“旅游活动”(tourism),今天的旅游活动是改革开放以后,从西方引入并在我国新兴发展的植入性理念。
城市旅游,与宋朝保持着很复杂的关系,虽然旅游是改革开放之后新兴的,但城市和宋朝关系紧密。杭州旅游之所以发展得不错,可能和它曾经是南宋都城有关系。言归正传,城市旅游不是简单的研究对象,起码牵涉城市、旅游、城市—旅游的关联三方面。正如城市规划学界指出的,城市规划其实包含三方面的理论依据:关于城市的理论,关于规划的理论,关于城市与规划关系的理论。我在加拿大女王大学求学时,导师Hok-Lin Leung(梁鹤年,著名城市规划学者,中国国务院“国家友谊奖”获得者)曾问我什么是城市旅游(urban tourism)。我回答说,“国内有学者认为,发生在城市中的旅游统称为城市旅游”。他听后愣了一会儿,然后说,“It’s nonsense, there should be something distinctive as to urban”。从那以后,我很少给“城市旅游”做学术解释,因为我说不清楚什么叫“城市”,可能也说不清楚什么叫“旅游”,更说不清楚“旅游和城市的关系”。
既然说不清楚,那就需要更多探讨,更多较真。城市,古今、中外变幻如旅,君其可游。
徐小波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讲师
扬州大学旅游管理系 副教授
一、城市旅游规划理论与技术
1.城市规划“转型期”游憩空间建设机遇:旅游规划何为?(徐小波 黄珊蕙 黄嘉成)
2.面向旅游突发事件治理的旅游城市安全规划研究(谢朝武)
3.水陆多标融合、传承发展统筹的港口工业城市更新途径:德国汉堡案例(胡文颖 汪芳)
4.作为社交场所的酒店:融合酒店与共享办公空间,创建接待业新概念(威保罗 李咪咪)
5.计算机视觉技术及其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陈茜 卢闽军)
二、城市旅游产品与体验
6.从文化旅游转型为创意旅游:台北大稻埕历史街区案例(洪雅欣 简博秀 沈宛妮 林绍华)
7.体验式工业旅游开发与设计——以德国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城为例(路丽君 汪芳)
8. 英国小城镇旅游:分布特征、发展类型与经验借鉴(戴林琳 郭诗诗)
9. 面向21世纪的城市旅游产品——西班牙伊比萨旅游岛案例(彭星 María Dolores Sánchez Fernández José Ramón Cardona)
三、城市旅游空间组织
10. 多极型向网络型转变的城市群区域交通组织:中国大湾区城市旅游发展格局案例(梁增贤)
11.城市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特征及其演化——以广东省为例(刘丹萍 王文龙)
12. 城市码头区旅游休闲开发模式——以上海黄浦江两岸为例(毛润泽 李佳仪)
13.德国柏林城市绿地系统:空间规划、公园特色与旅游发展策略(刘清愔 汪芳)